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第1课时 (温情笔调勾画出的苦难与希冀)课件(共27张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第1课时 (温情笔调勾画出的苦难与希冀)课件(共27张PPT)+素材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阿长与《山海经》①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01
了解作者作品,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02
学习本文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03
理解阿长的形象,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与尊敬之情。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写作背景
1926年3月18日,北洋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了“三一八惨案”。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被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即写于这一动荡时期,本文是其中第二篇。
字音字形
憎恶( )烦琐( )胸脯( )
疮疤( )诘问( )哀悼( )
书斋( )震悚( )霹雳( )
粗拙( )孤孀( )惧( )掳去( )
zēng

chuāng
jié
dào
zhāi
zhuō

sǒng
shuāng
suǒ
pī lì
dàn
( shé )折本
( zhē )折腾
( zhé )折断
多音字
( tiē )妥帖
( tiě )请帖
( tiè )字帖

( mú)模样
( mó)模范



( bèi)背地里
( bēi )背包
形近字
惮(dàn)惧惮
殚(dān)殚精竭虑
辫(biàn)辫子
辨(biàn )辨别
辩(biàn)辩论
宵(xiāo)元宵
霄(xiāo)云霄
趟(tàng)一趟
淌(tǎng )流淌
倘(tǎng)倘若
词语解释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渴慕】非常思慕。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情有可原】在情理上有可以被原谅的地方。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惶急】恐惧着急。
【诘问】追问;责问。
课前质疑
幼年的鲁迅为什么对《山海经》如此着迷?
“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鲁迅曾怒批反对白话文的卫道士:“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山海经》
《山海经》,以山为经、以海为纬来记述上古社会。书中的“山海”观念囊括了名山棋布的海内华夏和四海之外的广大世界,含有天下和全世界的意义。“经”是经历、经过的意思,有别于儒家的经典之义。《山海经》是上古先民对自己经行世界的一次记述。
到底是一本什么书?
它涵盖了上古地理、天文、历史、神话、气象、动物、植物、矿藏、医药、宗教等方面的诸多内容,可以说是上古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山海经》共十八卷,三万一千余字,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据统计,全书记载山名五千三百多处,水名二百五十余条,动物一百二十余种,植物五十余种。至于散布全书的神话传说,更是俯拾皆是。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绘图版《山海经》以文字加配图的方式记载了许多具有神奇色彩的形象,如:
人面的兽 《山海经·西山经》中的英招,马身人面,身上长着老虎一样的斑纹和一对鸟的翅膀。
九头的蛇 《山海经·海外北经》中的相柳,长着九个脑袋,人面蛇身。它所经过的地方会变成沼泽和溪流。
三脚的鸟 《山海经·南山经》中的瞿(qú)如,人面鸟身,长着白色的脑袋,三只脚,鸣叫起来,如同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一脚的牛 《山海经·大荒东经》中的夔(kuí),样子像牛,身子青苍色,头上没有角,只有一条腿,声音如同雷鸣。
整体感知
1.本文的题目有何匠心?
阿长与《山海经》
题目明确了本文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是全文的核心内容。
中 心
人 物
人物介绍
阿长(?—1899),后来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癫疯,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故。”
阿长
2.朗读课文,全方位感知人物,用“阿长是一个 的人”说话。
(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阿长是一个 的人;
黄胖而矮
阿长是一个 的人;
阿长是一个 的人;
阿长是一个 的人;
喜欢切切察察
睡相不好
懂得许多规矩
阿长是一个 的人;
阿长是一个 的人;
阿长是一个 的人;
阿长是一个 的人;
热情为“我”着想
具有伟大神力
烦琐之至
迷信但善良、朴实
2.朗读课文,全方位感知人物,用“阿长是一个 的人”说话。
(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介绍阿长的身份和称呼,暗示阿长卑微的社会地位。
第二部分(3~18):主要从童年视角出发,围绕“我”的感受记叙阿长的言行举止。
第三部分(19~31):记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前后经过,抒发了“我”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升华主题。
新课讲解
1.请为阿长设计一份“个人简历”来认识阿长:
姓名 性别
职业 身形
文化程度 年龄
经历 阿长
(什么姑娘)
保姆


黄胖而矮
中年
青年守寡的孤孀、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在我家当保姆
2.阿长的名称从何而来?她有哪几种称呼?作者详细介绍她的称谓有何用意?
由来
称呼
用意
周家对先前一位“身材生得很高大” 的女工这样称呼,后来她回去了,“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阿长补缺,“继承”了先前女工的名字。
阿妈:幼年鲁迅对保姆的昵称。
长妈妈:主人家和同辈人“略带些客气”的称呼。
阿长:主人家长辈对阿长的称呼,同时也是幼年鲁迅“憎恶她”时的“蔑称”。
作者颇费笔墨介绍“阿长”之名,深层用意在于暗示阿长地位卑微、不受尊重。这样写,一方面为后文阿长的粗俗愚钝以及“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做铺垫,另一方面又与阿长最终赢得作者的感激和敬重形成鲜明对照。
3.本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说说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介绍阿长的身份的称呼
略写身份
详写称呼
喜欢切切察察
对“我”过分看管
略写
详写
睡相粗俗 元旦的古怪仪式
略写
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
详写
讲“长毛”的故事赢得“我”
“空前的敬意”
略写
“谋害”隐鼠而失去“我”的敬意
详写
给“我”买《山海经》
阿长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纯朴善良、仁厚慈爱。
阿长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关心爱护“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这让成年之后的“我”深感惭愧,同时也倍加感激与怀念。
小贴士 详略安排需遵循的原则
①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详写,有一定关系的略写。
②能凸显人物形象的详写,与人物形象有一定关系的略写。
③略写是对详写的补充,可使文章内容丰富,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④一般来说,详写旨在凸显事件的深度,略写旨在突 出事件的广度。
愧疚、同情
怀念、感激
4.速读课文,标出直接表达“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语词,并结合相关事件画出情感变化示意图。
不大佩服
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睡觉摆“大”字
不耐烦
元旦的古怪仪式、教“我”很多规矩
空前的敬意
讲“长毛”的故事
敬意消失
“谋害”了“我”的隐鼠
新的敬意
买《山海经》
总结
本文是以“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组织事件的。作者将自己对阿长的情感隐含在这些事件之中,又用情感将这些事件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