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1 体液调节是通过化学信号实现的调节 课件(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1 体液调节是通过化学信号实现的调节 课件(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第一节体液调节是通过化学信号实现的调节
第三章 体液调节
化学物质:如激素等
一、促胰液素的发现
【问题】酸到达小肠的消息,胰腺是怎样得到的呢?
巴甫洛夫研究小组研究动物消化过程时发现:狗进食后,胃便开足马力,把食物磨碎。当酸性食物进入小肠时,胰腺马上会分泌出胰液并立刻送到小肠。之后科学家发现直接进行盐酸刺激小肠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19世纪的学术界普遍认为:胰腺分泌胰液是神经调节。
胰脏
小肠
创立条件反射
实验刺激迷走神经和内脏大神经能引起胰腺分泌。
巴甫洛夫的学生深入研究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以及双侧内脏大神经,胰液分泌
切除太阳神经丛、毁坏脊髓、直至切除胃的幽门部,穷尽办法,盐酸溶液仍能引起胰液分泌。无数次质疑实验后,仍坚定地选择“老师是对的”
酸性刺激----小肠(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胰腺(效应器)
1.巴甫洛夫与他的学生们——不敢打破思维禁锢
2.法国沃泰默的实验(1901-02)——与真理擦肩而过
注入
狗的上段小肠肠腔
稀盐酸
结果
胰腺分泌胰液
注入
狗的血液中
稀盐酸
结果
胰腺不分泌胰液
注入
狗的上段小肠肠腔
稀盐酸
结果
胰腺分泌胰液
(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
沃泰默的解释:这是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的缘故,所以是一个十分顽固的局部神经反射。
结论:盐酸不通过血液直接作用于胰腺,直接接受稀盐酸刺激的部位是小肠。
思考:剔除神经后为什么还会有胰液分泌?
剔除神经后为什么还会有胰液分泌?
1、(重复实验沃太默)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上述实验现象不是神经反射,而是化学调节---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粘膜细胞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①若是化学调节,如何排除神经的干扰?
3.斯塔林和贝利斯——质疑权威终获成果
贝利斯
斯塔林
②如何获得某种物质、如何体现血液循环的作用?
3、演绎推理:
研磨
提取液
狗的小肠黏膜+稀盐酸
预期结果
胰腺分泌胰液
注射
狗静脉
稀盐酸
预期结果
胰腺不分泌胰液
注射
狗静脉
胰腺不分泌胰液
研磨
提取液
狗的小肠
黏膜
预期结果
注射
狗静脉
促胰液素的发现
4、实验验证:
5、得出结论:
动手抓狗做实验啦~
稀盐酸刺激小肠粘膜细胞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对照
剔除神经后为什么还会有胰液分泌?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粘膜细胞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实验验证:
实践操作
假说丨演绎法
演绎推理:
设计实验(纸上谈兵)
得出结论:
稀盐酸刺激小肠粘膜细胞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同时把这种物质称为促胰液素。
促胰液素的发现------突破思维禁锢,开创内分泌学新纪元
使人类第一次证明机体还存在另一种调节方式——体液调节。
第一个被发现的动物激素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是否证明了该调节不是神经调节?
1、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比沃泰默实验的巧妙之处在哪里?
不能。该实验只能说明有体液调节的存在,但由于通向小肠的神经被切除,无法判断该过程中是否有神经调节。
他刮下狗的小肠黏膜,将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另一只狗的血液中,彻底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敢于质疑,大胆提出新假设,巧妙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使斯他林和贝利斯抓住了成功的机遇。
斯塔林的同事 Hardy(1905年)随之创用了“ hormone”一词来描述这类化学调节因子,“hormone”(音译“荷尔蒙”)。内分泌学诞生了!世界上出现了一个寻找激素的热潮,揭开了人类探索激素的序幕……
促胰液素的发现
1902年,贝利斯和斯塔林关于"促胰液素"的论文发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并命名激素的科学家。 巴甫洛夫实验室非常震撼!长期秉持的"消化腺分泌完全由神经调节"的理论被颠覆,使其一时难以接受,许多人本能地寻找证据反驳除了"神经调节"外还有"化学调节"的新观念。他的一个学生重复贝利斯和斯塔林实验,结果相同。“自然,人家是对的。很明显,我们失去了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
机体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作为信息分子,经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体液调节。
体液运输的物质可以有:激素、CO2、H+,组织胺等
二、体液调节概念
CO2浓度升高
呼吸中枢(脑干)
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气量增大
呼吸肌运动 加强、加快
排出清除CO2 ,降低CO2浓度
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机体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作为信息分子,经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体液调节。
激素作用的特定部位称为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
三、激素作用的细胞
靶细胞带有与激素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受体,不具备某种激素受体的细胞,不会对这种激素做出响应。
激素作用特点:
运输不定向
作用定向
激素的受体位置:
膜上、膜内、核内
2、旁分泌(组织液运输)
激素分泌在自身细胞发挥作用
激素分泌后通过血液运输到靶器官发挥作用
1、自分泌(组织液运输)
激素在附近的靶细胞发挥作用
3、远距离运输(血液运输)
三、激素调节作用细胞
四、内分泌与外分泌区别
比较 外分泌腺 内分泌腺
分泌 通过导管分泌到体外 无导管,细胞分泌后进入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浆
举例 消化腺、汗腺、泪腺 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
外分泌 内分泌
五、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①内分泌腺体、②分散内分泌细胞③兼有内分泌功能细胞
内分泌系统包括?
内分泌腺体有哪些?
内分泌细胞有哪些?
下丘脑是内分泌腺体吗?
连接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枢纽是什么结构?
内分泌调节中枢?
最重要内分泌腺体是什么?
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
胃肠粘膜细胞、胰岛细胞、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
不是,只有部分细胞有分泌激素功能
下丘脑
下丘脑
垂体
小分子物质类的激素:
1.甲状腺激素
2.性激素
3.肾上腺素
4.糖皮质激素
蛋白质或多肽类的激素:
1.生长激素
2.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3.抗利尿激素
4.下丘脑分泌的所有激素
作用特点:P47
六、人体的主要激素
第一种
激素与受体结合,最终激活了引发基因表达,诱导某种蛋白质合成,蛋白质产生后发挥特定生理功能。
激素:脂溶性小分子
如性激素、甲状腺激素
受体位于细胞膜内。
七、激素调节的原理
第二种
激素与受体结合,最终激活了某种酶活性,产生某种化学反应,引发生理过程。
思考这类激素的化学特征及它们的受体位置?
激素:大分子或者亲水性小分子。
如胰岛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
受体位于细胞膜上。
七、激素调节的原理
激素调节特点
1.无导管,胞吐分泌
2.微量高效、作用后立即失活
(与酶不同)
3.只是调节作用:不催化,不提供能量
4.运输不定向,定向作用靶细胞
5.受体,膜上或膜内
八、激素调节的特点
体液调节的发现
激素通过体液传递发挥调节作用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发挥调节作用
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生理活动
体液调节的定义
内分泌腺
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主要激素
人体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
激素对机体的调节作用
体液调节是通过化学信号实现的调节
第一课时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