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学会依法维权》第1框《依法理性维权》-【中职专用】《职业道德与法治》同步课堂精品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学会依法维权》第1框《依法理性维权》-【中职专用】《职业道德与法治》同步课堂精品课件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职业道德与法治
教学课件
基础模块
第四单元 遵守法律规范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也是美好生活的保障。遵守法律规范,学会依法办事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新时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应当成为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前言
第13课 学会依法维权
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拿起法律的武器,依法理性维权。学习本课,我们将了解解决纠纷的诉讼及非诉讼方式,掌握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培养程序正义理念,提高依法理性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导语:


第13课 学会依法维权
第一框 依法理性维权
01
通过非诉讼方式维权
02
通过诉讼方式维权
思考:结合身边的案例,谈谈如果你与别人发生矛盾后,会选择怎么样的解决方式?
视频导入
【法治进行时】邻里纠纷报警 民警化身“调解大师”
通过非诉讼方式维权
第一框 依法理性维权
第一部分
阅读与思考
小韩以3000元的价格从某电器商城购买了一款手机。使用没多久,手机在正常充电时,突然爆炸起火。小韩的左手被烧伤,花费医疗费近3000元。
阅读教材第120页“阅读与思考”和第121页“相关链接”,思考问题:
小韩的损失应该由电器商城还是手机厂家来赔偿?
小韩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手机电池爆炸了
相关链接
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方法
与经营者协
商并和解
依照约定提请
仲裁机构仲裁
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向有关行政部门
投诉
1. 通过非诉讼方式维权
非诉讼方式维权
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维护权利的途径有多种。我们既可以通过诉讼来维权,也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非诉讼手段来解决纠纷。与诉讼相比,非诉讼手段维权更简单便捷。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首先尝试通过非诉讼手段解决纠纷,维护权利。
1. 通过非诉讼方式维权
非诉讼方式维权
和解,是指民事纠纷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平等协商、互相妥协,友好解决纠纷。
它符合中国人以和为贵的传统理念,有利于和和气气化解矛盾。
1. 通过非诉讼方式维权
非诉讼方式维权
调解,是指民事纠纷当事人在第三方的主持、协调下,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主持调解的,既可以是双方都信任的个人,也可以是人民调解委员会或政府机关等。
微视频
什么是仲裁?
1. 通过非诉讼方式维权
非诉讼方式维权
仲裁,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等。
商事仲裁:是指当发生经济纠纷时,当事人根据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解决纠纷。在商事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中之一,仲裁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劳动争议仲裁:当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劳动仲裁申请,由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裁决,这就是劳动争议仲裁。一般来说,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不予受理的,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节选 )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1. 通过非诉讼方式维权
非诉讼方式维权
行政复议,是指当事人如果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决定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申请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本级人民政府对该决定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复议决定。
通过诉讼方式维权
第一框 依法理性维权
第二部分
阅读与思考
以上各种纠纷分别对应属于哪一类诉讼?
小杨在上学途中被电动车撞伤,向肇事者提起诉讼。
陶某从事网络诈骗活动,被检察机关提起诉讼。
小范因对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不服提起诉讼。
小朱被公司辞退,因对经济补偿不满提起诉讼。
2. 通过诉讼方式维权
诉讼的含义和要求
含义:诉讼,指的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处理案件、解决纠纷的专门活动。
要求:通过诉讼维权,要知道自己的诉讼属于哪种类型、由哪个机关管辖、要经历哪些程序。只有这样,才能理性诉讼,依法维权。
2. 通过诉讼方式维权
诉讼的种类
种类:根据案件性质的不同,诉讼可以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三种。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在依法维权过程中,一般需由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是司法机关认定犯罪、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活动,主要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提起。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
相关链接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审理涉及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纠纷的案件的活动。因婚姻、收养继承、人格权、债权、物权、知识产权、劳动等发生纠纷,当事人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维护民事权益。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例如,对于行政处罚等不服或者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职责、滥用职权造成自己权益损失的,都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2. 通过诉讼方式维权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管辖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管辖包括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前者解决第一审案件应该由哪一个级别的法院受理的问题,后者解决第一审案件应由同一级别中哪一个地区的法院受理的问题。级别管辖一般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和社会影响大小进行划分,普通案件一般由基层人民法院受理,重大案件一般由中级人民法院或高级人民法院受理。地域管辖一般遵循“原告就被告”的原则,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相关链接
民事诉讼级别管辖
法院级别 管辖权范围
基层人民法院 大部分第一审民事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 重大涉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高级人民法院 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 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或者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其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2. 通过诉讼方式维权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程序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程序一般指审判程序,都要经历起诉、受理、审理和宣判等环节。
起诉:就是当事人依据一定的事实和理由,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受理:法院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登记立案后,诉讼就进入了第一审程序。
审理:开庭审理要经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阶段,最后作出裁判。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裁判为终审裁判,当事人不得再上诉。
民事诉讼流程示意图
一审法院审理
确定被告
选择管辖法院
确定诉讼请求
起诉
受理
二审法院审理
终审裁判生效
一审裁判生效
上诉
2. 通过诉讼方式维权
观看视频,思考:民事诉讼立案流程是什么?注意哪些问题?
微视频
关于民事诉讼流程的相关知识
启思导行
查阅劳动争议案例,模拟起草一份劳动仲裁申请书或劳动争议起诉状。
职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也属于民事纠纷。劳动争议与普通民事纠纷的处理方式略有不同。如果当事人协商或调解不成,可以到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仍不满意,才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未经劳动争议仲裁,不得直接提起民事诉讼。申请劳动仲裁,要提交申请书;提起民事诉讼,要准备起诉状,以便明确诉求,说明事实和理由。
劳动争议起诉状
原告
被告
诉讼请求
事实与理由
此致
XX人民法院
附:本诉状副本 份
证据和证据来源
XXX
年 月 日
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