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中考科学 核心考点复习 专题 01 声和光(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新中考科学 核心考点复习 专题 01 声和光(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中考 核心考点复习 01 声和光
模块一 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特点: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传声未停止
(3)传播
① 形式:以声波形式传播
② 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4)声速
① 大小:15℃时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
② 影响因素: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③ 声速的比较: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2. 声音的特性
特性 概念 决定因素 相应关系
音调 声音的高低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
响度 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强弱 发声体振幅的大小,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振幅越大,人距离发声体越近,则响度越大;振幅越小,人距离发声体越远,则响度越小
音色 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 超声与次声
概念 应用
超声 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 汽车的倒车雷达,超声波清洗物体,医疗上用超声波粉碎胆结石,用B超分析体内病变等
次声 频率低于20赫兹的的声音 监测地震、核爆炸发生的方位和强度,制造次声武器等
4. 噪声
(1)概念
① 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嘈杂刺耳,波形杂乱无章
② 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2)噪声的控制
① 防止噪声产生,即在声源处控制
② 阻断噪声传播,即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 阻止噪声进入人耳,即在声音接收处减弱
声音可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对于声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教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静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C.声音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B.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去空气,声音变大
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的特点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挡板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科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B.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C.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相同
D.一般来说,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常被用来清洗物体
模块二 光现象
1. 光的传播
(1)光源:自身会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着的蜡烛等
(2)光的直线传播
① 条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② 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等
(3)光速
① 传播:光可以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② 大小: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快慢一般是不同的,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最快,约为3×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
(4)光年:表示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了一年时间的距离
2. 光的反射
(1)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现象:水中倒影、面镜成像等
(3)光的反射定律
① 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 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③ 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相同点 不同点
反射面 反射光方向
镜面反射 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都是可逆的 平整光滑 特定方向有反射光束,反射光束集中
漫反射 粗糙不平 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束
3. 平面镜成像
(1)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2)成像特点
① 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左右是相反的
② 线面垂直、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 像为虚像:物体在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不能用光屏去承接
(3)实像和虚像
概念 能否用光屏承接 举例
实像 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像 能 小孔成像等
虚像 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不能 平面镜成像等
4. 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现象:池水“变浅”、水中筷子“弯折”、海市蜃楼等
(3)光的反射规律
① 三线共面: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 两线分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③ 两角关系
I.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II.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5. 物体的颜色
(1)单色光与复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复色光
(2)光的色散实验:让太阳光穿过一条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
(3)不同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与能透过的光的颜色相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物体的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
(4)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6. 透镜
(1)透镜的分类
①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②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2)透镜的特殊光线作图
(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物距u 像的特点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f2f 幻灯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测焦距f
u=f 不成像 获取平行光
uu 放大镜
7. 眼睛与视觉
(1)折光系统:眼球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人眼球的成像特点:因为观察的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所以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近视与远视
近视眼 远视眼
成因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前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
矫正 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下列诗句中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潭清疑水浅”,水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论述,正确的是(  )
A.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B.在“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中,井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刚下过雨的夜晚,人们在坑洼的路面迎着月亮行走,看到发暗的地方是水
D.小明看到平静的湖面上“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关于这些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应该放在平面镜正前方,否则无法成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看到平面镜中的像,是像发出的光射入了眼睛
B.比镜面大的物体,不可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C.遮光板在平面镜的后方,会遮住平面镜所成的像
D.站在平面镜前的人逐渐远离镜面,像的大小不变
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以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B.
C. D.
模块三 光学实验
1.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实验主要器材:激光笔、平面镜、纸板、不同颜色的笔、刻度尺、量角器等
(2)实验步骤
① 把一可绕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纸板射向镜面的O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沿着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红色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
② 改变入射光线方向,重做两次,分别用其他颜色的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
③ 以法线ON为转轴,将白色硬纸板F绕法线ON缓慢旋转,观察在白纸板F上还有没有反射光线
④ 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角度
(3)实验相关说明
① 纸板的作用:显示光路,方便验证三线共面,显示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
② 纸板与平面镜的放置要求:纸板与平面镜垂直放置
③ 激光笔紧贴纸板的目的:在纸板上显示光路,便于观察和记录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
④ 使光路明显的方法:选择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⑤ 多次改变入射光线位置的目的: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2.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主要器材:玻璃板、刻度尺、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白纸等
(2)实验步骤
① 在桌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② 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和前面那支蜡烛的像重合为止,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③ 改变点燃的蜡烛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量出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并比较他们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3)实验相关说明
① 选取两根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② 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玻璃板透明,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薄的玻璃板可以避免产生重影
③ 玻璃板与纸面的放置要求:玻璃板垂直于纸面放置,使像与物能重合
④ 更容易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选用茶色玻璃板或在较暗的环境里完成实验
⑤ 实验中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从点燃蜡烛的一侧透过玻璃板进行观察
⑥ 多次进行实验的目的: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主要器材:蜡烛(发光二极管)、凸透镜、光具座、光屏等
(2)实验步骤
① 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② 把蜡烛放在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的地方,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并记录这个像的特点,改变物距,重做这一步
③ 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④ 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物距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改变物距,重做这一步
⑤ 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物距等于焦距,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
⑥ 把蜡烛移到凸透镜的焦距以内,移动光屏,看在光屏上是否还能得到烛焰的像
(3)实验相关说明
① 粗略测定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直到在另一侧白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记录下来,重复以上实验,求多次测得距离的平均值,即可作为此凸透镜的焦距
② 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的可能原因
I.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II.物距等于或小于焦距
III.像的位置超出了光具座的范围
③ 蜡烛可用发光二极管代替的原因:让所成的像更稳定并容易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④ 测量物距和焦距的误差说明:实验过程中,像距的测量误差较物距要大,因为具体实验操作时依靠人眼的感觉,光屏上得到的往往并不是最清晰的像,像的位置确定不够准确
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EF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O点,关于此实验进行的一些操作,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将F 绕ON 前后转动,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是否存在
B.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C.让光沿BO 射入,可以验证光反射时光线光路可逆性
D.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
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
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
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如图是某同学进行的有关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
(2)取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   。
(3)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4)如果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   。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焦距是15cm
B.照相机利用了此成像规律
C.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也会向下移动
D.保持蜡烛不动把凸透镜移动到35cm处,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不动,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此时应将光屏向   (选填
“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3)取走镜片,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将光屏移至   (选填序号)范围内
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A.50~65cm B.65~80cm C.80~95cm
(4)将蜡烛移到37cm刻度线上,观察到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例1.A
解:A、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
D、人耳听到声音是有条件的,只有达到一定响度且频率在20~20000Hz的声音人耳才可能听到、且要听到声音还要有传播介质、听觉器官要完好,故D错误。
故选:A。
练1.1.C
解:A、一个人先用力鼓掌再轻轻拍掌,手掌振动的振幅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同,故A错误。
B、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空气被全部抽净时,就不能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B错误;
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挡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但不能防止噪声产生,故D错误。
故选:C。
练1.2.C
解:A、从物理学角度说,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速度既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又和介质的温度有关。故B正确;
C、不同发声体可以发出相同的音调和响度,但由于材质和构造的区别,音色可能是不同的。故C错误;
D、由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传递能量,应用超声波清洗物体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故D正确。
故选:C。
例2.D
解:A、树阴是树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故A错误;
B、楼台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光的色散的实质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
D、“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D正确。
故选:D。
练2.1.A
解:A、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说法正确。
B、“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中,井水中的“月亮”是月亮射出的光线经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或者说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月亮在水平面镜中成像,平面镜成像也是光的反射,说法错误。
C、路面上的水发生镜面反射,路面发生漫反射,当人迎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眼光线比路面发生漫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所以亮的地方是水,暗的地方是路面;当人背着月光走时,路面漫反射进入人眼光线比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多,人感觉路面亮,所以亮的地方是路面,暗的地方是水面;说法错误。
D、“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云在水中飘是云在水面成像是光的反射,人在岸上看到水中鱼是光的折射,说法错误。
故选:A。
练2.2.D
解: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故选:D。
例3.D
解:A、在平面镜左右前方、上下前方的物体,如图,都能在平面镜内成像;
故A错误;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的,故像不动,故B错误;
C、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故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不变,故C错误;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即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
故选:D。
练3.1.D
解:A、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线或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看到平面镜中的像,反射光射入了眼睛,故A错误;
B、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大小有关,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比镜面大的物体,也可以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故B错误;
C、物体发出的光,只要能到达平面镜,就能在平面镜中成像,而遮光板在平面镜的后方,不影响进入人眼的光线,故C错误;
D、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不管是靠近镜面还是远离镜面,像的大小都不变。
故选:D。
例4.D
解:A、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境,反射光线的方向错误,不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符合折射定律,故A图不正确。
B、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境,反射光线的方向错误,不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折射定律,故B图不正确。
C、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等于入射角,不符合折射定律,故C图不正确。
D、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折射定律,故D图正确。
故选:D。
例5.C
练5.1.(1) 垂直;顺;
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C
解:
(1)白色纸板ABCD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这样反射光线才可以在硬纸板上呈现;
如图甲,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则反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即反射光线将会顺时针转动;
(2)因为一次实验具有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应改变入射角的度数进行多次实验。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而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镜,所以可知反射光束在纸板前方,故应选C。
故答案为:(1)垂直;顺;(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C。
例6.C
解:A、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A正确;
B、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正确;
C、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故D正确。
故选:C。
练6.1. (1)位置;(2)大小;(3)玻璃板倾斜放置;(4)不能;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5)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
解:(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用蜡烛B代替蜡烛A,来比较物像的大小。
(3)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4)光屏能接收到实像,但接收不到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5)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位置;(2)大小;(3)玻璃板倾斜放置;(4)不能;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5)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
例7.B
解:AB、由图可知,u>v时,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故B正确;
由图可知,物距u=50cm﹣20cm=30cm,像距v=65cm﹣50cm=15cm,则30cm>2f,f<15cm<2f,解得7.5cm<f<15cm,故A错误;
C、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故C错误;
D、若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则u=50cm﹣35cm=15cm,因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所以此时的像距是30cm,则不需要移动光屏,光屏上就会出现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B。
练7.1. (1)15;(2)左;(3)B;(4) 正立
解:(1)根据图可知,烛焰距凸透镜50cm﹣20cm=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说明此时满足80cm﹣50cm=30cm=u=2f,所以f=15cm;
(2)将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适当位置,对光线能够起到提前会聚的作用,此时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3)取走镜片,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应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凸透镜在50cm处,应将光屏移至65~80cm 范围内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故选B。
(4)将蜡烛移到37cm刻度线上,u′=50cm﹣37cm=13cm<f,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故答案为:(1)15;(2)左;(3)B;(4)正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