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章末练习(含答案)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章末练习(含答案)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资源简介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单色光B的频率为单色光A的两倍,用单色光A照射到某金属表面时,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1。用单色光B照射该金属表面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2,则该金属的逸出功为(  )
A.E2-E1 B.E2-2E1
C.2E1-E2 D.
2.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开关闭合后,当用波长为λ0的单色光
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时,电流表有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只让滑片P向D端移动,则电流表的示数一定增大
B.若只增加该单色光的强度,则电流表示数一定增大
C.若改用波长小于λ0的单色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则阴极K的逸出功变大
D.若改用波长大于λ0的单色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则电流表的示数一定为零
3.智能手机带有光线传感功能,可以自动调整亮度,光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光电效应。下面关于光电效应的说法正确的(  )
A.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B.在研究光电效应饱和电流时,由I=neSv可知,光电管所加电压越大,电子获得的速度v越大,饱和电流越大
C.入射光频率为ν时,刚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将入射光频率变为3ν时,此时光电流的
遏止电压为
D.用一束单色光分别照射A、B两种金属,若照射A得到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比照射B得
到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则金属A的截止频率比金属B的截止频率高
4.甲、乙两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间的关系分别如图中
的a、b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线a与b不一定平行
B.图线a与b的斜率是定值,与入射光和金属材料均无关系
C.乙金属的极限频率小于甲金属的极限频率
D.甲、乙两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相同,甲金属的入射光频率大
5.我国初、高中学生及大学生近视眼率超过70%,现在医学上治疗近视眼时,用激光“焊接”视网膜,所用激光的波长λ=660 nm,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则该激光中每个光子的能量为(  )
A.3.0×10-19 J B.1.6×10-19 J
C.1.0×10-19 J D.1.0×10-18 J
6.金属钠的逸出功为2.49 eV,氢原子的能级分布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它们向较低的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照射金属钠,能使金属钠逸出光电子的光子频率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7.氢原子能级示意如图所示。现有大量氢原子处于n=3能级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原子跃迁过程中最多可辐射出2种频率的光子
B.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比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低
C.从n=3能级跃迁到n=4能级需吸收0.66 eV的能量
D.n=3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需要吸收13.6 eV的能量
8.在测定年代较近的湖泊沉积物形成年份时,常利用沉积物中半衰期较短的,其衰变方程为Pb→Bi+X。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方程中的X是电子
B.升高温度可以加快Pb的衰变
C.Pb与Bi的质量差等于衰变的质量亏损
D.方程中的X来自Pb内质子向中子的转化
9.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自然界中有一些物质具有天然放射现象,能够发生衰变反应。一个静止的U原子核衰变为一个新核Th,同时放出一个带电粒子,该粒子的动能大小为E,动量大小为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出的带电粒子为电子 B.Th的结合能比U大
C.Th的动量大小为 D.Th的动能大小为
二、多选题
10.对于钠和钙两种金属,其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用h、e分别表示普朗克常量和电子电荷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的逸出功小于钙的逸出功
B.图中直线的斜率为
C.在得到这两条直线时,必须保证入射光的光强相同
D.若这两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具有相同的最大初动能,则照射到钠的光频率较高
11.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能级越高的轨道,电子的动能越大
B.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能级越高的轨道,原子的能量越高
C.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6种频率的光
D.能级为E1的氢原子,吸收能量为E的光子后被电离,则电离时电子的动能为E-E1
12.对四个核反应方程(1)U→Th+He;(2)Th→Pa+e;(3)N+He→O+H;
(4)H+H→He+n+17.6 M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2)式核反应没有释放能量
B.(1)(2)(3)式均是原子核衰变方程
C.(3)式是人类第一次实现原子核转变的方程
D.利用激光引发可控的(4)式核聚变是正在尝试的技术之一
13.Sr是原子能电池的放射源之一,会发生β衰变,半衰期为28.5年。Sr主要来源于U的裂变,其核反应方程为U+n→Sr+Xe+2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U的平均结合能比裂变产物Xe的平均结合能小
B.Sr的β衰变方程为Sr→Y+1e
C.Sr衰变产生的β射线是其核外电子吸收能量后跃迁产生的
D.密闭容器中装有1 g Sr经过28.5年容器中剩余物质质量为0.5 g
三、计算题
14.我国中微子探测实验利用光电管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如图所示,A和K分别是光电管的阳极和阴极,加在A、K之间的电压为U。现用发光功率为P的激光器发出频率为ν的光全部照射在K上,回路中形成电流。已知阴极K材料的逸出功为W0,普朗克常量为h,电子电荷量为e。
(1)求光电子到达A时的最大动能Ekm;
(2)若每入射N个光子会产生1个光电子,所有的光电子都能到达A,求回路的电流强度
I。
15.氖原子的部分能级图如图所示,E1为基态能级,在氦氖激光器中,处于能级为E2或E3激发态的氖原子,受激向低能级跃迁,发出三种不同波长的激光,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光速为c。
(1)求激光的最大波长λ;
(2)用多束激光使氘(H)和氚(H)聚变产生α粒子,已知氘核、氚核、α粒子和中子的质量
分别为m1、m2、m3、m4,请写出核聚变方程,并求出聚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ΔE。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用单色光A照射到某金属表面时,E1=hν-W0
用单色光B照射到某金属表面时
E2=h·2ν-W0
解得W0=E2-2E1,故B项正确。
2. B
解析 电路所加电压为正向电压,如果电流达到饱和电流,增加电压,电流也不会增大,故A错误;只增加该单色光的强度,相同时间内逸出的光子数增多,电流增大,故B正确;金属的逸出功只与阴极材料有关,与入射光无关,故C错误;改用波长大于λ0的单色光照射,虽然光子能量变小,但也有可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有光电流,故D错误。
3. C
解析 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A错误;在研究光电效应饱和电流时,光电管所加电压与饱和电流无关,饱和电流与光照强度有关,光照强度越大,饱和电流越大,B错误;入射光频率为ν时,刚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由光电效应规律可知W0=hν,将入射光频率变为3ν时,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得Ek=3hν-W0,解得Ek=2hν,由动能定理可得Ek=eUc,解得此时光电流的遏止电压为Uc=,C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可知光子能量一定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金属的截止频率越低,D错误。
4. B
解析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图线的斜率代表普朗克常量,两直线一定平行,A错误;普朗克常量与入射光和金属材料均无关系,B正确;横轴截距表示最大初动能为零时的入射光频率,也就是金属的极限频率,故乙金属的极限频率大于甲金属的极限频率,C错误;甲、乙两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相同,甲金属的入射光频率小,D错误。
5. A
解析 根据公式ε=hν=,解得ε=3.0×10-19 J,故A正确。
6. D
解析 根据数学组合公式C=6可知,这群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共能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由图可知,从n=4到n=3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为0.66 eV,小于金属钠的逸出功,不能使金属钠逸出光电子,同理从n=3到n=2 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为1.89 eV,小于金属钠的逸出功,不能使金属钠逸出光电子,所以能使金属钠逸出光电子的光子频率有4种,故D正确。
7. C
解析 大量氢原子处于n=3能级跃迁到n=1最多可辐射出C=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A错误;根据能级图可知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为hν1=13.6 eV-1.51 eV=12.09 eV
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为hν2=3.4 eV-1.51 eV=1.89 eV
比较可知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比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高,故B错误;从n=3能级跃迁到n=4能级,需要吸收的能量为E=1.51 eV-0.85 eV=0.66 eV,故C正确;氢原子处于n=3能级的能量为-1.51 eV,故要使其电离至少需要吸收1.51 eV的能量,故D错误。
8. A
解析 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是电子,A正确;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B错误;Pb与Bi 和电子X的质量差等于衰变的质量亏损,C错误;方程中的X来自于Pb内中子向质子的转化,D错误。
9. D
解析 写出核反应方程为U→Th+He,放出的粒子为α粒子,不是电子,选项A错误;α衰变过程释放能量,所以的结合能比Th大,选项B错误;核反应前后动量守恒有pTh-pHe=0,即pTh=pHe=p,选项C错误;Th的动能EkTh==,He的动能EkHe===E,联立解得EkTh=,选项D正确。
10. AB
解析 根据eUc=Ek=hν-W0,得Uc=ν-,由图像可知,钠的逸出功小于钙的逸出功,故A正确;图中直线的斜率为,故B正确;在得到这两条直线时,入射光的强度不必相同,故C错误;由图像可知,若这两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具有相同的最大初动能,则照射到钠的光频率较低,故D错误。
11. BC
解析 根据k=m可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能级越高的轨道,速度越小,则电子的动能越小,选项A错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能级越高的轨道,原子的能量越高,选项B正确;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C=6种频率的光,选项C正确;能级为E1的氢原子,吸收能量为E的光子后被电离,则电离时电子的动能为E+E1,选项D错误。
12. CD
解析 (1)是α衰变方程,(2)是β衰变方程,均有能量放出,A错误;(3)是人工核转变方程,B错误;(3)式是人类第一次实现原子核转变的方程,C正确;利用激光引发可控的(4)式核聚变是正在尝试的技术之一,D正确。
13. AB
解析 该裂变反应放出能量,则U的平均结合能比裂变产物Xe的平均结合能小,选项A正确;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Sr的β衰变方程为Sr→Y+1e,B正确;Sr衰变产生的β射线是其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负电子,C错误;密闭容器中装有1 g Sr经过28.5年容器中没有衰变的Sr的质量为0.5 g,因衰变后生成新的物质,则剩余物质质量大于0.5 g,D错误。
14. 解析 (1)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光电子离开K极的最大动能Ekm0=hν-W0
光电子从K极到A极,由动能定理得
eU=Ekm-Ekm0
联立得Ekm=eU+hν-W0
(2)t时间内,激光器发光的总功W=Pt①
到达K极的光子总数N0=②
逸出的电子总数Ne=③
回路的电流强度I=④
由①②③④解得I=。
15. 解析 (1) 氖原子从E3向E2跃迁时,放出光的波长最大,可得E3-E2=h
解得λ=。
(2) 核聚变方程为H+H→He+n
聚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E=(m1+m2-m3-m4)c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