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大单元)4.地球—我们的家园 第1课时---我们生存的家园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大单元)4.地球—我们的家园 第1课时---我们生存的家园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设计
(课时页)
课题 4.地球—我们的家园 第1课时---我们生存的家园 总第9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老智慧,懂得珍爱地球。 2.观看大自然优美的风景等图片,体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3.懂得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我们生存的家园”的含义。 让学生明白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萌发感恩与保护地球的情感。
重点落实的学科学生核心素养 社会责任——生态意识 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 希沃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美丽地球》。 提问: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地球? 观看视频 分享 激发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活动一】: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 1.明确:在茫茫宇宙中,有一个孕育生命的蓝色星球,那就是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她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间、环境、资源等。 出示图片:空间、环境、资源。 2.活动园:假如离开地球,人类还能生存吗? 提问:宇宙空间很大,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如果地球环境恶化、资源枯竭,我们能不能移居到其他星球上去? 出示:月球、火星的温度、氧气、水等资源数据。 提问:读了上面的资料,你能回答这些问题吗? 提示: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3.活动园:提问:我们能不能利用高科技手段,创造出 一个像地球一样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存空间呢? 出示:“生物圈2号实验”,展示其仿地球环境的构造。 目的:科学家们,大胆假设,运用高科技手段,制造出一个像地球那样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提问:“生物圈2号”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第一、科技不发达,要到达那个程度至少还需要几百年到几 千年,人类移居其他星球都困难,更何况要创造一个类地球的生 存空间(如“生物圈2号”实验以失败告终); 第二,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太渺小了,人类对于地球的了解 还是很肤浅的,地球是经过很长时间演化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没 人能创造出来一个地球。 4.小结:科学界想要找到另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还是遥遥无期的事情。即使人类将来能找到新的星球,或者能改造其他星球让人类居住,地球也 是人类诞生的地方,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我们要珍惜地球资源、珍爱地球。 【活动二】: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老智慧。 1.明确:地球孕育了人类,提供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类就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与自然和谐相处。 2.活动园: 说一说人类是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出示图片:中国浙江乌镇 提示:依河而建、枕水而居的小桥流水人家。 出示图片:北极地区的冰屋。 提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出示图片:中国哈尼族人的村寨 提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 3.补充故事: 樱桃与麻雀。 “清道夫”屎壳郎。 4.名言警句。 5.课堂知识活动。 认知 思考 讨论 交流 分享 认知 思考 交流 分享 阅读 认知 阅读 认知 阅读 认知 思考 交流 分享 阅读 参与活动 通过活动园的资料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也不能利用高科技手段,创造出 一个像地球一样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存空间,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通过活动园案例,使学生认识到自古以来,人类就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学生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意识,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课堂小结 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人类要尊重自然,珍惜默默奉献的地球。 情感升华 总结提升 突出核心素养目标。
课后作业 打扫环境卫生。
板书设计 我们生存的家园 地球 空间 环境 资源 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落实的对应《新课标》指导理念;本课时教学评价关注点;成功之处;存在的问题;改进思路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