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方法1】很多文言文句式结构相同,比如5字对5字,7字对7字,也有很多连续两句与下一个句子结构一致。可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练习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请用“/”断7处)【阅读收获】【方法2】动词判断法,一般一个主语会跟一个动词,反之,找到了一个动词,往前去找主语领起的句子,也是个不错的方法。要注意,有的主语可能连续带两个动词,也就是连续动作,只要主语只有一个,一般视作一句话。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比如“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两句,找到动词“亡”“入”“吊”“将”“归”“贺”,根据语法知识,仔细分析,便不会将“入”之后的处所“胡”断为“胡人”,将“将……而归”误断为“归人”。【练习2】建安中张奂为武威太守杀刺史邯郸商州兵围急猛耻见擒乃登楼自焚而死(请用“/”断5处)【阅读收获】【方法3】人物的对话标志词有“曰”“云”“道”“言”这些词语后面要停顿。【练习3】郑玄师马融,三载无闻,融还之。玄过树阴下假寐梦一人以刀开其心谓曰子可学矣于是寤①而即返遂洞精典籍。后东归,融曰:“诗书礼乐皆东矣。”(请用“/”断6处)【阅读收获】【方法4】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设有停顿。句首发语词: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少倾”“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忽”等,也可以帮助断句。“而”字表转折关系在句首时,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练习4】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请用“/”断3处)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请用“/”断2处)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①诵文也。【注释】①呓:梦话。【阅读收获】【方法5】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练习5】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请用“/”断3处)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阅读收获】【全文停顿综合训练】【练习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请用“/”断4处)【练习2】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请用“/”断16处)【练习3】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 (请用“/”断13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加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翻译: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作坊,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也是环境影响的!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建安中 /张奂为武威太守/杀刺史邯郸商/州兵围急/猛耻见擒/乃登楼自焚而死。翻译:建安年间,张猛也真的做了武威太守。不久,他杀死刺史想逃往邯郸行商,刚要出城,便被官兵所围。他羞于被擒,就登楼自焚而死。3.郑玄师马融,三载无闻,融还之。玄过树阴下假寐/梦一人/以刀开其心/谓曰/子可学矣/于是寤①而即返/遂洞精典籍。后东归,融曰:“诗书礼乐皆东矣。”翻译:郑玄拜马融为师,学了三年也没有学到什么。之后,马融就让他回去。一天,郑玄在树荫下小睡,在梦中看见一个人用刀划开了他的心,并对他说:“你完全可以使自己成为有学问的人!”郑玄醒来后立即返回,没过多久就精通了所有的典籍。后来,他回了东方,马融叹息道:“诗书礼乐全到了东方了!”4.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请用“/”断3处)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请用“/”断2处)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①诵文也。【注释】①呓:梦话。翻译:吕蒙来到吴国,孙权劝他好好做学问。于是他博览群书,并以《易经》为主,经常在孙策身边谈经论道,有时还喝得大醉。一日,他在梦中背诵《易经》一部。不久后他就醒了,大家都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吕蒙说:“我在梦里遇见了伏羲、文王和周公,他们和我谈论国家兴亡之事、天地宇宙之理,观点精辟绝妙。他们可不只是空发议论,仅仅背诵原文而已啊。”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背《易经》这件事了。5.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翻译: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刘毅)说:" 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 刘仲雄回答道:"“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王戎却是以死去尽孝道。陛下您不必去担心和峤,而应该去为王戎担心呀。”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翻译:名分不正(道理)就说不通,(道理)说不通事情就做不成,事情做不成则礼仪等级就不能维持,礼仪等级不能维持则刑罚就不公平,刑罚不公平则百姓都没有地方放手脚(即不知该怎么办)了。2.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翻译:郢都有个人寄给燕相国一封信。晚上写信时,烛光不够亮,他便吩咐捧烛的人说:“举烛!”一面顺手把“举烛”二字误写上去。其实“举烛”并不是信中所要说的话。燕相国接信后便解说道:“‘举烛’的意思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要我选拔并且任用贤才。”他便把这个意思报告给燕王,燕王听了很高兴,照这个意思去做了,因而国家治理得很好。国家是治理好了,却不是信中的意思。现在的学者们做学问,大都跟这位穿凿附会的相国差不多。3.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翻译: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梦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一语文(秋季)3、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 .doc 初一语文(秋季)3、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