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简介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教学设计
教材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授课班级 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了解明朝建立的背景、过程和重要事件。 分析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成就。 探讨明朝衰落的原因和清军入关的历史背景。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朝的建立和统治特点,如洪武之治、永乐盛世等。 难点:明朝中后期的社会问题和清军入关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讲述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的过程。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 史料分析法:运用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明朝的重要历史人物或标志性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明朝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明朝的重要性。
教学经过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废宰相 (1)原因: ①历史原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由来已久,特别是元朝中书省集权,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②现实原因:左丞相胡惟庸专权跋扈,培植党羽,威胁皇权。 (2)影响:后世子孙不许设立宰相,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设内阁 (1)原因:宰相废除后,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倍增。 (2)过程 ①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处理政务。 ②明成祖:设内阁,其官员成为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决策。 ③明宣宗: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有了票拟权) ④明英宗:票拟制度化,成为阁臣的一项专职。 (3)性质:不是法定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服务的内侍机构。 (4)实质: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帝。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 (1)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2)评价: ①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各方面技术都领先欧洲。 ②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给明朝带来较大财政负担,未能持续。 2、戚继光抗倭 (1)背景 ①元朝末年,日本海盗骚扰我国东部沿海,被称为“倭寇”。 ②明朝前期,朝廷严禁海外贸易,导致东南沿海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为乱地方。 (2)过程 ①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 ②与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 (3)结果:东南沿海形势稳定,朝廷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3、欧洲殖民者侵扰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 (2)表现: ①16世纪中期,葡萄牙获得了在澳门的租住权。 ②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的南部和北部。 ③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内陆边疆关系 北方 与蒙古的关系①明朝中期,瓦剌曾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 ②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议和,接受册封。西南 与西藏的关系①明朝封授给当地曾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 ②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管理。东北 与女真的关系①明朝前期,设奴儿干都司,对女真各部首领封授官号。 ②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③1616年,建立大金。 ④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2、明清易代 (1)1644年,清军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 (2)逐步消灭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确立在全国的统治。
教学评价 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评估。 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