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3.1《公民基本权利》(课件35PPT+学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3.1《公民基本权利》(课件35PPT+学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请你回答:
(1):“被要求加班”是否侵犯了公民的权利?
(2)你知道她还享有哪些权利吗?
时政新闻速递:
结合视频中的女子的遭遇进行讨论。
如:休息权、获酬权、人身自由。
第二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一框 公民基本权利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新教材)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认识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
道德修养: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感受宪法与每个人的关系。
健全人格: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法治观念:增强权利意识,学会珍惜、爱护自己享有的权利。
责任意识:了解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规定;懂得公民享有基本权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内涵
教学难点:人身自由
目标导学一:
政治权利和自由
探究问题:(1)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
思考:以下人群是否享受我国宪法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说明理由
外国留学生
小学生
农民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少数民族
信仰宗教的人
课堂活动
——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 条件
①国籍:必须是拥有中国国籍的中国公民;
②年龄:必须年满18周岁;
③政治权利: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② 意义
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笔记整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1)内容: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意义: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绝对自由
新知讲解
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自由
说一说:以下情境分别反应公民在行使什么权利
课堂活动
——了解政治自由
言论
出版
游行
示威
任务探究
——了解监督权
2024“@国务院 我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建议”网民建言征集活动于2023年底启动,截至今年3月4日,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160万条,比去年增长82%。中国政府网从中精选出1150条有代表性的建言转给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
有网民对政府工作报告广泛听取意见予以了肯定,有网民说“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政府工作报告更接地气、更有底气、更有生趣”。
思考:这是在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吗?如果是,这是公民监督权的哪一种具体表现?
是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思考:假如是你,你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行使这些权利?需要注意什么?
批评和建议权申诉、控告权检举权
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具体表现
思考:以下行为体现公民在行使什么权利?方式合理吗?
通过信访、电子邮件、电话、找人大代表反映情况,以及通过媒体舆论监督等。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任务探究
——正确行使监督权
监督权
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知法学法
(1)内容: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违法失职行为: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2)要求: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3)意义:①: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有助于政府接受公民和社会的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
③: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监督主体
监督对象
笔记整理
政治权利和自由——监督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内容 内容 意义
选举权与
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的权利。
是公民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有助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知识小结
——政治权利和自由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
目标导学二:
人 身 自 由
探究:(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3)住宅不受侵犯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严某通过网络举报当地某工厂违法排放工业废水。次日一大早,厂长指使两名员工进入严某家中,将还在睡梦中的严某弄醒并带到工厂办公室 “教育”了一整天。
思考:该厂长及员工的行为是否违法?你认为严某的哪些基本权利受到了侵犯?
厂长及员工的行为违法;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均受到了侵犯。
任务探究P37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含义: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人身自由
(内容)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新知讲解
任务探究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结合所学思考:以下行为属于侵犯人身自由吗?
注意:警察(公安)没有法定手续也不得所以搜查、逮捕;机场、车站、海关的安检不属于非法搜查。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内容:
名誉权
荣誉权
姓名权
隐私权
肖像权
侮辱、诽谤、起绰号、谩骂讽刺、散布谣言、诋毁
美名(称号)、荣誉奖章、证书
借用他人头像恶搞、营利、偷拍
干涉、盗用、冒用他人名字进行非法活动
偷窥、偷看、偷听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新知讲解
思考:已经逝去的人,他的人格尊严权受保护吗?你认为该案中何克希将军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犯?
新闻评说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2023年8月,开国少将何克希将军的家属发现,部分短视频自媒体在视频中使用何克希同志的照片,并恶意曲解其形象,相关视频被大量转发。
公益诉讼起诉人调查发现,三被告郭某某、何某某、付某某通过各自的自媒体账号制作并发布将何克希同志的照片用作负面历史人物的案涉短视频。视频被大量转发。
2023年12月21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宣判:三被告在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公益损害赔偿金共计15万元,用于何克希英雄烈士等的纪念、缅怀、弘扬及保护等社会公益事项。
受保护。他们的行为侵害了革命英雄的肖像、名誉、荣誉三项人格利益。
三名被告错误地将何克希同志的肖像用于指代负面形象的历史人物,是对何克希同志肖像、名誉、荣誉的严重侮辱、诋毁、贬损和亵渎,伤害了社会国民的共同情感和民族精神,也是对英雄事迹所代表的抗战史、解放史的曲解,不利于民族、国家的共同记忆赓续、传承,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严重背离,其行为已构成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
荣誉权
名誉权
隐私权
肖像权
姓名权
公民的人格尊严包括公民享有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
知识运用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结合所学思考:以下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的什么权利??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新知讲解
——(3)住宅不受侵犯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人身自由 主要内容 侵权表现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非法拘禁、非法逮捕、非法搜查
侮辱、诽谤、诬告陷害
非法搜查、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损毁或私自获取通信内容等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查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
知识小结
——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目标导学二: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探究:(1)财产权 (2)劳动权
(3)物质帮助权 (4)受教育权
(5)文化权利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依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思考: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分别是哪些?
财产权
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权
文化权利
新知讲解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 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取收益和进行处分。




使



新知讲解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财产权
1.我买了一台手机,放在家里
2.我用手机上网冲浪
3.有同学想租用我的手机
4.手机坏了,我把手机卖给废品收购站
(占有权)放家里、放包里、放身上
(收益权)租金、利息、股息、卖东西的钱
(使用权)拿来用于工作、学习、生活
(处分权)捐献、转让、花钱、卖掉、送掉、扔掉
知识运用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权利和义务。
① 含 义 :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② 意 义 :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
和社会作出贡献。
关键词:
“打工”、
“上班”、
“从事….职业”
“休息休假”
劳动权核心内容
1.平等就业的权利
2.选择职业的权利
3.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4.休息休假的权利
5.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6.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
新知讲解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
劳动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打工人“面临的”996“、”007“指的是什么?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劳动权被侵犯的事例。
996。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工作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是一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延长法定工作时间的工作制度。
007。即从当日0点工作到次日0点,一周七天不休息的工作制度。它并非是不眠不休,而是职场人的一种自我调侃,意思是全天候待命,形容员工需要随时保持在线状态、并且能够随叫随到、及时解决工作中随时出现的问题。这也是一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延长法定工作时间的工作制度。
生活中的事例:在工作招聘中的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残疾人就业面临的歧视、拖欠工资报酬、隐性加班等。
回归生活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为特殊人群提供帮助,保障公民的物质帮助权
措施:国家发展相关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新知讲解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物质帮助权
(1)内 涵: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 障的权利。
(2)意 义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并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 的未来。
(3)措施: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制定资助政策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受教育权
新知讲解
受教育权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措施: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 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科学研究自由
文学艺术创作自由
参与文化活动自由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新知讲解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文化权利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新知讲解
——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用手指触摸阅读盲文版大会文件。
“看得见的幸福,摸得着的民主”: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一份能够用“指尖”触读的政府工作报告,让他心里倍感温暖。这是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亮相全国人大会议。“这满满的细节安排,不仅使我履职无障碍,也令我感受到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使残疾人群体能够更加平等地融入、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内容 我国宪法规定
社会经济权利 财产权
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
文化教育权利 受教育权
文化权利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地位: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措施: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医疗卫生事业。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意义: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政策:义务教育制度、资助政策。
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措施:对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劳动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知识小结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公民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
人身自由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其他权利
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法律的特殊保障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财产权
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权
文化权利
名誉权
荣誉权
肖像权
姓名权
隐私权
知识梳理:
1. 初中生小刘在中国政府网留言反映中小学生课间休息
得不到保证问题。
2. 某明星发现未经自己同意,某品牌将其照片用于产品销售宣传。
3. 市政府出台文件对生活困难的学生家庭实施相应补助。
4. 小明将自己的压岁钱拿出500元捐助给小贫困山区小学。
5. 国家明确规定节假日期间加班,用人单位需支付三倍工资。
6.各地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免费开放。
监督权(建议权)
肖像权
受教育权、物质帮助权
文化权
说说下列现象体现、保护或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知识运用
财产处分权
劳动获酬权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课《公民权利》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
【知识构建】
①选举权和______权:我国年满十八周岁未被______政治权利的公民。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管理社会的_____ 。
1. 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______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③______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对象:国家机关和______工作人员)
①__________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法剥夺和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身。人身自由是公民最_____、最_____的权利。
2. 人身自由 ②________不受侵犯:_____权、荣誉权、_____权、姓名权、_____权。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③______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④通信自由和______秘密受法律保护
3.社会经济权利:①______权 ②______权 ③物质帮助权。
4.文化教育权利:①受教育权 ②文化权利
5.平等权 6.宗教信仰自由 7.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关键问题整理】
1.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①政治权利。包括: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我国公民享有监督权。
②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③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④其他权利。包括: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2. 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意义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
3.人身自由的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4.劳动权的重要性: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5.受教育权的重要性: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真题演练】
1.(2023·浙江杭州中考真题)民生实事项目关乎公民基本权利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实现。下表中某市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与其所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对应一致的是( )
选项 民生实事项目 公民基本权利
① “抚幼育苗”,新建成中小学和幼儿园72所 受教育权
② “弱有众扶”,完成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138处 政治自由
③ “稳岗乐业”,新增市级高质量就业社区(村)100个 劳动权
④ “银龄关爱”,实现乡镇(街道)老年学校建设全覆盖 财产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校园欺凌行为与侵犯受害者的权利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行为 侵犯权利
① 给同学取侮辱性绰号 姓名权
② 对同学拳打脚踢 物质帮助权
③ 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财产权
④ 将同学关押几个小时 人身自由权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2022·湖北武汉)武汉市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每学期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生活补助,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一举措有利于保障学生的( )
A.政治权利 B.受教育权 C.荣誉权 D.财产权
4.(2023·浙江嘉兴)漫画(图)中“快递单”上的处理办法有利于
保护公民的( )
A.财产权
B.政治自由
C.隐私权
D.文化权利
5.(2021·浙江)浙江省政府发起民生实事“好差评”活动,人民群众可通过扫描“民生码”,实现民生信息“码上查”、意见建议“码上提”。下列对这一做法的评论最确切的是( )
A.扩大政府的行政权,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
B.确保政府的检察权,有利于完善行政执法
C.保障公民的监督权,有利于增强民主意识
D.保护公民的选举权,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
6.(2023.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2023年3月,湖北武汉一家医疗科技公司以找“内奸”为由,强行查看了员工的手机,原因是有人泄露了公司组织框架和人员信息。第二天公司又要求查手机,员工林女士拒绝配合,公司认定林女士就是“内奸”,强行将其辞退,并拒绝给予赔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该公司侵犯了林女士的权利有( )
A.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财产权 隐私权
B.言论自由权 名誉权 隐私权
C.人身自由权 劳动权 隐私权
D.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劳动权 人格尊严权
7.(2022·浙江温州·中考真题)邻里百态身边事,和谐社区你我他。
镜头一:与______________同行●REC“各位邻居:今日吾儿新婚,宾朋将至,电梯使用频繁,给大家带来不便,数请谅解!特备喜辣,诚邀共贺。”某小区电梯内摆放了喜糖,并张贴了这份“温禁告示”。面树这样的善意举动,邻居们暖心地将停在楼下车位上的汽车挪走,方便前来参加婚礼的宾客停车。 镜头二:与“法”为邻 ●REC赵大爷出于安全考虑,在家门口安装了摄像头。对门王大伯发现摄像头能拍摄到自家客厅,于是以自身权利受到侵犯为由,要求拆除。赵大爷却认为,摄像头安装在自家门口,与王大伯无关。沟通无果后,王大伯多次将垃圾丢在对门,以示抗议。
(1)补全镜头一的标题。
(2)假设你是社区调解员,请从依法行使权利的角度,分别对赵大爷和王大伯进行劝解。
参考答案:
-6:BABCCD
7.【答案】(1)从道德角度补全标题,如友善、传统美德等,只要合理、贴切,智可给分。
(2)赵大爷,您好!公民行使权利是有界限的。您家的摄像头拍摄到了对门王大伯家的客厅,已侵犯了他的权利,所以建议您调整摄像头的方向或者拆除。
王大伯,您好!公民权利受到损害时,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您的权利受到损害,可以通过和解、调解或诉讼等方式来解决。将垃圾扔在他人门口,只会恶化邻里关系,不利于解决问题。
1.公民的基本(宪法)权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