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 法不可违1.通过介绍不同类型的违法案例,引导学生认识违法行为的表现,理解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关系。2.通过展示身边的违法案例及后果,引导学生能够自觉做到遵章守法。认清合法与违法行为,自觉遵章守法。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三者之间的异同。1.独立完成重点梳理。2.合作完成议题探究,当堂完成变式训练及当堂检测。3.课后完成分层作业。2023年2月2日,从连云港驶往上海的G8253次列车行驶进入扬州宝应境内时,3号车厢厕所的烟雾报警器突然警铃大作,列车随即降速缓行。工作人员赶紧到报警车厢查看,发现是烟味触动了警报。这时,乘客李某主动承认,是自己闯的祸。最终,铁路警方依法对李某作出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思考:李某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 教师导入:这说明了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不可违》。教师:恪守法规,才能画出圆满人生。生活中,我们应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守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6~52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同时完成“重点梳理”部分题目。(时间:5分钟)1.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有何异同 2.怎样做到遵章守法 行为底线→行政违法→民事违法→遵章守法法不 可违 违法无小事 法律的作用 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 违法行为的类别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 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和 违法行为。 (2)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法不 可违 违法无小事 法律的作用 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 准绳 违法行为的类别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 民事 违法行为、 行政 违法行为和 刑事 违法行为。 (2)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法不 可违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 ,自觉依法 自己的行为。 (2)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 的法律规定。 (3)我们要依法从事 ,积极防范 行为和 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法不 可违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 危害 ,自觉依法 规范 自己的行为。 (2)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 治安管理 的法律规定。 (3)我们要依法从事 民事活动 ,积极防范 侵权 行为和 违约 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违法行为的分类情境一 照相馆没有经过小敏的同意,将小敏的艺术照放在门口展出,以招揽顾客。情境二 小商贩在李明家与学校间的十字路口地段摆放商品进行售卖,造成交通堵塞。情境三 王某因为一件小事与邻居发生口角,后来将邻居打成重伤。从违反法律的类别,说说三个情境中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并说出判断的理由。情境一中照相馆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理由:照相馆的行为侵犯了小敏的肖像权,已经违反了民事法律规范,应该承担民事责任。情境二中小商贩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理由:因为小商贩的行为是不遵守我国行政法律规范、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以及交通秩序的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情境三中王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理由:因为王某将邻居打成重伤,侵犯了邻居的生命健康权,其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应受到刑罚处罚。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无果后,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李某等人的行为 ( )①有社会危害性 ②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③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 ④应当受到刑事处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小宇(化名)系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刚满十四周岁。他的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平时对其疏于管教。他沉迷网络,整天泡在网吧里。为上网,他经常在放学路上向七年级同学“借钱”,多次到超市偷拿饮料、零食,为此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竟模仿电视剧中的情节,实施抢劫,被当场抓获。最后人民法院以抢劫罪判处小宇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材料中小宇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放学路上向七年级同学“借钱”,到超市偷拿东西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实施抢劫属于犯罪。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遵章守法的人 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某天,某小学附近铁路两侧的防护网被人拆开,学生们横穿铁路上下学。一名9岁的男孩被妈妈拉着横穿铁路,15秒之后,一列火车伴随着刺耳的汽笛声呼啸而过。之后,又有20多个小学生蹦蹦跳跳地横穿铁路。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①破坏防护网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②横穿铁路是严重违法行为 ③我们要增强法治意识,遵规守序享和谐 ④遵章守法是个人安全的重要保障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C法不可违1 观察以下思维导图,其中①②③处应分别填入( D )A.①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②一般违法行为 ③行政处分B.①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②刑事违法行为 ③行政制裁C.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 ②一般违法行为③行政处罚D.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 ②刑事违法行为 ③行政制裁2下列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的有 ( )① 小明的爸爸未按照规定停放车辆,被交警罚款200元 ②小张在朋友圈传播谣言诋毁同事,人民法院判决小张向同事赔礼道歉、恢复名誉、停止侵害 ③赵某诈骗41万余元,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8万元 ④照相馆老板未经李某允许就使用其照片做宣传,李某得知后到人民法院起诉,最终获得赔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3“我都告诉你了,你喝酒后行车一步就算酒驾了。”面对酒后驾驶的父亲,6岁儿子的话堪称教科书式的劝告。父亲最终因酒后驾驶被处罚。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父亲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②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③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④父亲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4 小林收集到了以下两则案例。案例一 2022年12月,因某药房高价销售连花清瘟颗粒和连花清瘟胶囊,市场监管局公布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其警告并罚款30万元。案例二 2023年1月,刘某录等6人因照相生意争抢客源进行斗殴,警方依法对其分别处以行政拘留15日并处罚款500元。以上两则案例共同说明了 ( )①违法者都会受到行政处罚 ②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③企业及公民要增强法治意识 ④法不可违,我们要自觉遵纪守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D5【增强法治观念·强化规则意识】(1)下表中的案例与违法行为类别是否匹配正确 请你作出判断且简要说明理由。序号 案例 违法行为类别① 黄某驾车时违反了禁令标志 民事违法行为序号 案例 违法行为类别② 李某非法捕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刑事违法行为③ 王某向张某借了3万元,超过偿还期限迟迟不还借款 行政违法行为①错误,黄某的行为触犯了行政法律规范,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②正确,李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刑事违法行为。③错误,王某的行为触犯了民事法律规范,属于民事违法行为。2023年3月15日,王某在广州地铁4号线大学城北至新造站列车车厢内与李某因抢座位问题发生争执,并对李某进行辱骂殴打。民警依法将其带回公安机关接受调查。经调查取证,公安机关对王某的违法行为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处罚。(2)请从道德与法律的角度对王某的行为进行评析。①从道德的角度,王某没有文明有礼地对待他人,不尊重他人,其行为违反了道德的要求。②从法律的角度,王某在列车上打人骂人,其行为违反行政法律法规,应受到行政处罚,其行为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③我们要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