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三课 青 春 的 证 明第2课时 青 春 有 格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法治观念:理解中华民族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 ,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健全人格:要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不断完善自己。 道德修养: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培养行已有耻、止于至善的意识。重点:正确认识“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难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自主学习1.什么叫“行己有耻”?为什么要“行己有耻”?2.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行己有耻”?3. “羞恶之心”有什么作用?4.什么是“止于至善”?怎样才能做到“止于至善”?5.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或:榜样的作用有哪些?)第一目 行己有耻什么是行己有耻?知识链接行已有耻: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2)这些行为会受到道德谴责或法律制裁。1.你的身边有哪些可耻行为?2.这些可耻行为会产生哪些后果?小组交流:探究与分享提示:(1)例如:欺负同学、不尊重老师、不孝敬父母;考试作弊、不讲诚信、偷盗;破坏公物、不守秩序,不讲公德等。提示:(1)没有底线,不知羞耻。思考:你如何看待王某的行为?王某受到法律制裁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探究与分享李某和王某分别是某社区同单元8楼、9楼的住户。王某对自家住宅进行装修改造,王某家的卫生间恰好设在了李某家厨房的正上方。而后,李某家厨房和卧室的房顶就陆续出现了渗漏水现象,并逐渐散发出腥臭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李某和家人的正常居住、生活。历经多番争执,李某振振有词,认为自己的楼想怎样改就怎样改。法院审理后,依法判决王某对其厨房出现的渗漏缝和卫生间的防水层修复至不再漏水为止,拆除厨房供、蓄、排水设施和厕所设施并禁止重置和使用该类设施,赔偿原告李某厨房吊柜被污水浸润修复损失1638元。沉迷网络吸食毒品以上图片反映了在我们身边存在哪些不良诱惑?青少年应该怎样面对这些诱惑?思考提示: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色情网站探究与分享增强自控力的方法方法与技能020103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例如,不乱发脾气,不随便许诺,不说某些口头禅。增强“我不要”的力量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增强“我想要”的力量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钱支出,上网或者看电视所用的时间。加强自我监控方法2方法1方法3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何做到“行己有耻”?要点归纳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123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402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他人,在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4、止于至善的内涵?P29①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②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③是一种美好的、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3.2-2止于至善礼貌待师与同学互帮互助给老人让座遵纪守法孝敬父母①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问题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探究二:怎样做到“止于至善”?“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给有需要的人让座帮助同学尊老爱幼A.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探究二:怎样做到“止于至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B.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你有榜样吗?他对你有什么影响?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榜样的作用?(题目写在P30底下)(1)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2)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3)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美好。3.2-2止于至善材料:小明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的言行。 情境探究小明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 一种 境界, 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 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新课探究 二、止于至善P31 探究与分享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立身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的,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来必保得稳。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既要独善其身,又要兼济天下。仁德、诚信、忠孝等。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怎样做到止于至善(要求)?(题目写在P31第二段)①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第①点抄在P31中间)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青春有格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含义:凡是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要求:内涵:人的一种精神境界要求:1.从小事做起,积善成德2.寻找榜样,学习榜样3.自省和慎独1.有知耻知心2.树立底线意识3.磨练意志、拒绝诱惑,增强自控力课堂小结练一练1. “行己有耻”是一句古话,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该去做。对此,我们应该( )①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②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③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和法律底线的事情④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C2. 对下图漫画中拒贿者的言行,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有羞耻心的表现②有自己的行为底线③是假清高,做面子工程的表现④是遵守规则,不逾越基本界限的表现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消极B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