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件 第二课时(共20张PPT)-人教版(2019)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件 第二课时(共20张PPT)-人教版(2019)必修2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课时
五、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实质:
Dd
D
d
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必须是有性生殖的生物 
必须是真核生物
必须是细胞核遗传
①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 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
③ 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的结果
④ 通过实验检验
若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则假说正确
若实验结果与预测不符,则假说错误
假说—演绎法
科学方法
过渡
思考:下列描述中哪个属于假说过程?哪个属于演绎过程?
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
作出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六、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2.实验步骤
放置彩球
摇动混匀
抓取记录
放回混匀
重复实验
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充分混合。
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彩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将抓回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
按照步骤(3)和(4)重复做30次以上。
为了使代表雌雄配子的两种彩球被抓出的机会相等
模拟雌雄配子的形成
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模拟雌雄生殖器官
六、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提示】:因为生物体内产生的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的数量是相等的。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总量不一定相等,自然状况下雌配子的总数远远小于雄配子的总数。
思考:每个小桶中D小球和d小球为什么都是相等的?两个小桶中小球的总量是否必须相等?
(一)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七、分离定律的拓展应用
◆测交法:
◆自交法:
F1×隐性纯合子
子代两种性状的数量比为1∶1
F1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遵循分离定律
具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
F1自交
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
F1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遵循分离定律
常用的方法
植物最简便的方法
(一)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七、分离定律的拓展应用
◆花粉鉴定法
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
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的糯性水稻杂交
取F1的花粉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液
在显微镜下观察
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花粉呈橙红色
符合分离定律
[典例] 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已知栗色和白色分别由遗传因子B和b控制。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拟设计配种方案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就毛色而言)。
(1)在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项鉴定,应该怎样配种?
(2)杂交后代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如何根据结果判断栗色公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动物选用测交方式:用该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
A.杂交后代全是栗色马,该栗色公马可认为是纯合子;
B.杂交后代有栗色马又有白色马,该栗色公马是杂合子;
(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七、分离定律的拓展应用
(三)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七、分离定律的拓展应用
设红、白为一对相对性状
(1)杂交法:若红×白→红,则____为显性,____为隐性。
若红×白→既有红,又有白,则_________________。
(2)自交法:若红 红,则A为纯合子,__________________。
若红 既有红,又有白,则_____为显性,_____为隐性。


无法判断显隐性
无法判断显隐性


(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F2性状分离比为3∶1
分离比中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1)自交:相同基因型个体的交配,如在基因型为AA和Aa的群体中自交是指AA×AA、Aa×Aa。
(2)自由交配: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如在基因型为AA和Aa的群体中自由交配是指AA×AA、Aa×Aa、AA♀×Aa ♂、Aa♀×AA ♂
(四)连续自交与自由交配
七、分离定律的拓展应用
1/4AA 1/2Aa 1/4aa
Aa
(1/4AA 1/2Aa 1/4aa)
1/8AA 1/4Aa 1/8aa
1x1/8AA (1/4AA 1/2Aa 1/4aa) 1x1/8aa
1/16AA 1/8Aa 1/16aa
AA(1/4+1/8+ 1/16+```+1/2n+1) Aa(1/2n) aa(1/4 + 1/8 +`````+1/2n+1)
AA= (1-1/2n ) /2 Aa=(1/2n) aa= (1-1/2n ) /2
P
F1
F2
F3
Fn
1x1/4AA
1x1/4aa
1x1/4AA
1x1/4aa
连续自交
自由交配
棋盘法:
♀ ♂
4/9AA
2/9Aa
2/9Aa
1/9aa
2/3A
1/3a
2/3A
1/3a
某种群中生物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雌雄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求后代中AA的比例。
[典例]豌豆的花色中紫色对白色为显性。一株杂合紫花豌豆连续自交繁殖三代,则子三代中开紫花的豌豆植株和开白花的豌豆植株的比例是
A.3∶1 B.15∶7 C.9∶7 D.15∶9
C
答案:自交3代
白花植株aa =(1 1/2n)/2 =(1 1/23)/2 = 7/16
紫花植株A_ = 1 7/16 = 9/16
(五)基因型、表型的推断
七、分离定律的拓展应用
(子一代) 亲代
显性:隐性=3:1 Aa×Aa
显性:隐性=1:1 Aa×aa
全为显性 AA×--
全为隐性 aa×aa
(五)基因型、表型的推断
七、分离定律的拓展应用
(六)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
七、分离定律的拓展应用
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完全显性作用,F1全部表现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则被其完全“掩盖”。例如:豌豆的高与矮。
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
共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在雌雄个体中的形状表现不同。如:牛、羊角的遗传,人类秃顶,蝴蝶颜色的遗传等。
(七)从性遗传
七、分离定律的拓展应用
[典例]已知绵羊角的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基因型 HH Hh hh
公羊的表型 有角 有角 无角
母羊的表型 有角 无角 无角
A.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若双亲基因型为Hh,且子代数足够多,则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将接近1∶1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七)致死问题
七、分离定律的拓展应用
如:显性纯合致死和隐性纯合致死
[典例]某植物种群中生物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aa个体致死。自交后代F1中AA的比例?
口诀:先算所有,再去致死!
合子致死
(七)致死问题
七、分离定律的拓展应用
配子致死
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死亡,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A.1∶0 B.2∶1
C.1∶1 D.1∶2∶1


D
1/2D
1/2d
1/2DD
1/2Dd
[典例]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