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青春有格课件(28张幻灯片)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青春有格课件(28张幻灯片)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为什么刚学写字的时候需要用田字格呢?
对汉字的书写起到了规范、引导的作用
和写字一样,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出格。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件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3.2 青春有格
本课内容
1、什么是行己有耻?
2、行己有耻要求是什么?
3、什么是止于至善?
4、止于至善要求是什么?
5、榜样的作用?




即青春需要规范和引导。
那么用什么来规范和引导青春呢?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记在书27页
01行己有耻
孔子说:“行己有耻。”
1.什么是行己有耻?
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探究一:行己有耻
意思: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意思: 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能做。
1.“行己有耻”的含义
学校生活中
家庭生活中
社会生活中
欺负同学;
不尊重老师;
上课打闹;
考试作弊等。
不孝敬父母;
不关心老人;
邻里关系不和睦等。
偷盗;
破坏公物;
不守秩序、不讲公德等。
在学校、家庭、社会中有哪些“耻”的行为?
思考:对于这些“可耻的行为”我们要怎么做?
提示:(1)大家肯定都能想到很多,比如宿舍走廊大声说话,用力关门,不冲厕所,餐点不排队,乱扔垃圾、茶叶倒在开水机上,说脏话骂人、沉迷网吧、不遵守交通规则等。通过这么的例子我们可以明白:如果要想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就需要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很多,其实我们做到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前提是我们要有羞耻之心,辨别耻的能力,因为有了羞耻之心,才有是非感,才能减少这样行为的发生。这就需要②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社会中的违背道德与违法行为:
思考:以上可耻的行为启发我们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③树立底线意识,坚决不做触碰道德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
今天,小亮班里实行无人监考,考完后要排名。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刚开始大家在认真做题。一会儿,小亮遇到一道难题,看到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来,而老师又没在,就想抄袭他的。但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名次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又得唠叨”。
小亮该怎么办?
⑤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
A
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例如,不乱发脾气,不随便许诺,不说某些口头禅。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C
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钱支出,上网或者看电视所用的时间。
加强自我监控
B
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2.如何增强自控力(P29)
3.“行己有耻”的要求
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能真诚的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④树立底线意识,坚决不做触碰道德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
⑤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02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止于至善:到达最完美的境界,将善发挥到极点。
止:达到 ;至:最
探索新知
二、止于至善
4.“止于至善”的含义?★
“止于至善”,不是好高骛远。“止于”,告诉了我们奋斗目标的终点,“至善”,是“最好”的境界,不是满足于较好、更好,而是努力达到最好。
做学生,就要力争成为最优秀的学生;
做老师,就要成为最优秀的老师;
做管理者,就要达到最佳的管理;
做人,当然要力争做一个至善的人。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点滴小事,坚持了就是止于至善的大爱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礼貌待师
与同学互帮互助
遵纪守法
孝敬父母
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1、学习雷锋纪念日为哪一天?
学习雷锋好榜样
2、什么是雷锋精神?
3、为什么要学习雷锋精神?
社会需要雷锋精神。需要人们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在人生道路上克服困难、拼搏进取;在国家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克己奉公、顾全大局等;现实需要雷锋精神。在别人需要时扶危济困、互帮互助等。
3月5日
抗疫英雄张定宇
公益校长张桂梅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
我们的榜样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②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 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4.榜样的作用
小亮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的言行。”
小明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止于至善要求?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探究与分享:“止于至善”是先“独善其身”还是先“兼济天下”?
“独善其身”指修身,是“止于至善”的前提和根本;但“止于至善”是无止境的追求过程,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兼济天下”的胸怀。两者并不矛盾,都是追求至善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理解:“独善其身”就是关注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就像是我们每天努力学习、锻炼身体,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强壮。而“兼济天下”则是在关注自己的同时,也关心他人和社会,愿意为别人和社会做出贡献。这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既关注自我修养,又关注社会发展;同时,这也是一个无止境的追求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5.怎样追求“止于至善”?(止于至善要求我们怎么做 )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③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不足,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行己有耻
含义:凡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
要求:
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树立底线意识
④增强自控力
止于至善
内涵:是追求“至善”的精神境界
要求:
①从小事做起
②见贤思齐
③自我省察
④修身为本
课堂总结
1、“世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才是最美的服装。”这句话说明( )
D
A、注重外表的人能够知耻
B、知耻与注重外表是对立的
C、尊重他人才能使人更优雅
D、行己有耻,知廉耻,懂荣辱
课堂练习
2、 有位哲学家说过:“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就要( )
B
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树立道德意识,只要不违反法律就行
④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对于“止于至善”理解正确的是( )
D
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②“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③“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④“止于至善”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极少成多,善于成德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