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8 数列篇第2讲:复杂数列通项和求和【讲】202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模块8 数列篇第2讲:复杂数列通项和求和【讲】202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2讲 复杂数列通项和求和(讲)
【典例1】(2023年高考文科数学(全国甲卷)第5题)记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若,,则( )
A.25 B.22 C.20 D.15
【解读】等差数列完全由其首项与公差决定.先设出首项,公差d,根据通项公式可将题设条件转换为与d的两个方程,解方程组可得,;再由前n项和公式,可得.考生也可利用等差数列性质,快速得到正确答案.
【答案】C
【目标】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内容,考查考生基本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以及运算求解能力.
【分析】解题思路 思路1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d,则通项.由题设知,即……①;由知……②.将①中的代入②,解得,从而,所以,正确选项为C.
思路2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d,由等差数列数列的性质及题设知;再由题设得,又由知,从而,所以,正确选项为C.
【典例2】(2023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甲卷)第5题)设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前n项和为,若,,则( )
A. B. C.15 D.40
【解读】等比数列完全由其首项与公比确定.已知首项,只需根据条件求出公比q,问题即告解决.本题属于基本题,考查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等基本概念,在讨论过程中注意是得到正确答案的关键.
【答案】C
【目标】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内容,考查考生基本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以及简单运算求解能力.
【分析】解题思路 由题设,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若设公比为q,则通项.将,代入条件:,整理得:由;由“的各项均为正数”知:,从而,故,进而.所以,正确选项为C.
【典例3】(2023年高考文科数学(全国乙卷)第18题)记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解读】试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基本内容,特别是前n项和公式计算与性质判定,这些知识点属于课程标准对数列学习的基本要求.
试题考查内容的形式是考生熟悉的,试题所求结论也是考生常见的.试题的解题思路多样,但不同的方法能很好区分各个水平层次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试题出现在基本题部分,可以有效缓解考生刚开始考试时的紧张情绪,有利于增强考生的考试信心,有助于考生正常发挥.
【目标】试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内容,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分析】解题思路 (1)根据题设条件联立方程求解等差数列的首项与公差.
设的公差为d,由题设得,.
解得,.因此.
(2)思路1 根据已知通项公式,判定的正负,从而得到数列表达式,求出.
由(1)知,.从而,
思路2 由(1)知,根据一元二次函数性质,
当时,单调减少,故.
余下部分同思路1.
【典例4】(2023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甲卷)第17题)记为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解读】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是课程标准中数列部分的重要内容.本题给出等差数列的第2项,前n项和与数列通项的关系,第(1)问要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第(2)问构造新数列,考查差比数列求和的一般方法,考查考生对数列的构成和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试题情景为考生所熟悉,易于理解.试题考查主干知识,突出基础性,着重考查理性思维素养和运算求解能力.同时,本题作为解答题的起始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考查,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考生来讲是一个较易解答的题目,为考生后继的作答营造良好的心态.
【目标】本题考查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素养、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分析】解题思路 首先根据求出数列的首项.因为,再根据关系式,列出关系式,,…,,依次相乘,求出数列的通项.第(2)问构造的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商,通常的解法是数列的各项都乘以公比,然后错位相减,构成一个等比数列.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出原数列的前n项和.
【典例5】(2023年高考数学(新课标Ⅰ卷)第20题)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且.令,记,分别为数列,的前项和.
(1)若,,求的通项公式;
(2)若为等差数列,且,求.
【解读】试题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考查,同时突出思维考查.试题第(1)问形式简单,采用考生熟悉的考查方式,通过给定条件即可得到所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同时能帮助考生理解题设条件,以顺利进人第(2)问情景.在试题第(2)问中,所给题设条件“为等差数列”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转化为求解数列中公差与首项的关系,能够有效区分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试题第(2)问,同样可以采用通性通法来解答,因此试题面向全体考生,为考生搭建展示数学能力的平台.
试题强调“多思考,少运算”的理念,体现了对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能够有效助力创新人才的选拔.
【目标】试题以等差数列为载体,考查考生对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以及前项和等基础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
【分析】解题思路 (1)根据等差数列定义求解.
由题设,可知,解得首项与公差的关系.
再由题设得,解得(舍去)或.
因此,的通项公式为.
(2)思路1 由题设,数列,均为等差数列,故,解得或.
(ⅰ)当时,,,又,故,与题设不符.
(ⅱ)当时,,,从而,
解得(舍去)或.因此.
思路2 由题设可得.
又为等差数列,令,则对任意正自然数均有

故,,且.
由题设及,解得,故.
由,解得或.
余下部分同思路1.
【典例6】(2023年高考数学(新课标Ⅱ卷)第18题)已知为等差数列,记,分别为数列,的前n项和,,.
(1)求的通项公式;
(2)证明:当时,.
【解读】试题的主干部分包括两个数列,一个是考生熟悉的等差数列,要解决的是关于数列通项公式的问题;另一个是在此基础上构造的新数列,要解决的问题是挖掘新数列蕴含的信息,并与老数列进行对比.考生需要注意到,在求解等差数列首项与公差的过程中,仅仅使用老数列的前4项和是不够的,还要利用新数列前3项和.具体来说,本试题包含如下诸多亮点.
(1)试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贴近教材,设计巧妙.解题过程中,为求解等差数列首项与公差这两个未知参数,需要建立两个方程,其中第一个方程是明确的,即等差数列的前4项和,而如何建立第二个方程,就需要考生利用好题设条件,正确挖掘新数列的信息.这一过程突出素养和能力考查,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理性思维素养以及逻辑思维、运算求解等关键能力.
(2)本试题借助考生熟悉的等差数列,构造了另外一个新数列,进而在第(2)问对新老数列进行比较.这事实上展示了一种科学研究的初步过程,即我们总是从熟悉的内容出发,以此为基础,一步步建立和构造新的知识体系.试题从认识论的角度对考生加以训练,致力于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建设人才选拔.
(3)由数列的定义方式可知,对其前n项和的处理,同样需要根据奇偶项进行分类讨论,这在第(2)问的处理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注意到,这一小问的解答不必给出的显式表达式,而只需要正确分析前n项和与前n项和之差.这一过程甄别思维品质,展现逻辑严谨性,给考生搭建了展示的舞台和发挥的空间,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也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
(4)作为解答题的第二题,试题从考生十分熟悉的等差数列切入,让考生很容易入手并得到相应分数,有利于稳定考生心态,消除紧张情绪,激发考生的自信心,并使得绝大多数考生有分数的获得感与成就感,为进一步攻克后续试题提供心态保障.
【目标】试题首先考查数列及其通项与前n项和的概念;其次,作为最基本的数列类型,等差数列的两个基本量是首项与公差,要进行求解,需要考生将题设所给条件正确转化为关于它们的方程;最后,本题在考生熟知的等差数列的基础上,构造了另外一个数列,同样需要考生得到的相关信息,并与原数列进行比较.试题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素养,逻辑思维、运算求解能力以及分类讨论与整合的能力,通过用原始数列构造新数列的形式,考查学生熟练运用已有知识,学习、研究新问题的能力.
【分析】解题思路 (1)设的通项公式为,由题设得
,.
由,解得,.
所以.
(2)


当时,,故;
当时,,故.
综上,当时,.
应用一 累加法求通项
【例1】(2024·江西南昌·南昌二中校联考模拟预测)已知数列满足,,,则数列的第2024项为( )
A. B. C. D.
【引导与详解】
第一步:由题中条件可得到偶数项得关系:
所以
第二步:进行累加即得:
累加得
故选:C.
应用二 累乘法求通项
【例2】(2023·河南·模拟预测)已知数列满足,,则( )
A.2023 B.2024 C.4045 D.4047
【引导与详解】
第一步:根据递推关系化简:


即,
可得,
第二步:由累乘法直接求:
.
故选:C.
应用三 利用与关系求通项
【例3】(2024·江西赣州·南康中学校联考一模)已知等比数列满足,其前项和.则( )
A.数列的公比为 B.数列为递减数列
C. D.当取最小值时,
【引导与详解】
第一步:利用退一相减法可得数列的递推公式:
由已知,当时,,则,即,
当时,,所以,由等比数列知:公比为,
所以,即,所以,A、C选项错误;
第二步:进而可得公比为,,进而可判断数列的单调性:
又,,则公比,所以数列为递增数列,B选项错误;
第三步:再根据基本不等式可得当且仅当时,取最小值,进而可得公比与通项公式: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此时公比为,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D选项正确;
故选:D.
应用四 构造法求通项
【例4】(2024·广东广州·广东实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数列中,,若,都有恒成立,则实数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引导与详解】
第一步:由已知条件可得:
解:因为,
所以,
第二步:由,都有恒成立,可得对,都有恒成立:
所以数列是等差数列,首项为,公差为,
所以,

又因为,都有恒成立,
所以,都有恒成立,
第三步:令,求出数列的最大项即可得答案:
令,
则,
所以=,
所以当时,,;
当时,,;
所以在数列中,第8项最大,且,
所以,
故的最小值为.
故选:C.
应用五 观察法求通项
【例5】(2023·吉林通化·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校考模拟预测)“杨辉三角”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成就,如图是由“杨辉三角”拓展而成的三角形数阵,从第三行起,每一行的第三个数1,,,,构成数列,其前n项和为,则( )
A. B. C. D.
【引导与详解】
第一步:根据数列的前4项,归纳出数列的通项:
则,
第二步:用裂项相消法求其前n项和为,即可得的值:
所以其前n项和为:

则.
故选:B.
应用六 倒序相加法求和
【例6】(2024·广东广州·华南师大附中校考二模)已知数列是公比为q()的正项等比数列,且,若,则( )
A.4069 B.2023
C.2024 D.4046
【引导与详解】
第一步: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
由数列是公比为q()的正项等比数列,故,
,故,
即有,
第二步:由,可得,故有:
由,则当时,
有,
故,
第三步:即可计算:

故.
故选:D.
应用七 错位相减法求和
【例7】(2023·江苏徐州·校考模拟预测)函数满足、,都有,且,则( )
A. B.数列单调递减
C. D.
【引导与详解】
第一步:令,推导出,令可判断A选项:
对于A选项,函数满足、,都有,
令,则,即,则,
所以,,A错;
第二步:分析可知数列为等比数列,求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结合数列单调性的定义可判断B选项:
对于B选项,令,,可得,
所以,,且,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所以,,
所以,,即,
故数列单调递减,B对;
第三步: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判断C选项:
对于C选项,对任意的,,
所以,,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C对;
第四步:利用错位相减法可判断D选项.:
对于D选项,令,①
则,②
①②可得,
因此,,D对.
故选:BCD.
应用八 裂项相消法求和
【例8】(2023·湖南株洲·株洲二中校考一模)已知数列满足,,若成立,则的最大值为( )
A.7 B.8 C.9 D.10
【引导与详解】
第一步:通过等差数列的定义求出的通项公式:
因为,整理得,且,
可知是以首项为3,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所以,可得,
第二步: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出:
当时,可得,
且符合上式,所以,
第三步:进而确定n的最大值:
则,
解得,即的最大值为8.
故选:B.
应用九 分组(并项)法求和
【例9】(2024·广东深圳·统考一模)已知数列满足,,若为数列的前项和,则( )
A.624 B.625 C.626 D.650
【引导与详解】
第一步:根据给定的递推公式:
数列中,,,
第二步:按奇偶分类求和即得:
当时,,即数列的奇数项构成等差数列,其首项为1,公差为2,
则,
当时,,即数列的偶数项构成等比数列,其首项为1,公比为,
则,
所以.
故选:C
方法一: 累加法求数列通项公式
第一步:观察数列规律:首先观察数列的前几项,尝试找出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或规律.
第二步:写出递推关系:根据观察到的规律,写出数列的递推关系式.例如,如果相邻两项之差为常数d,则递推关系式为.
第三步:使用累加法:从第一项开始,逐项累加递推关系式,直到得到第项的表达式.
第四步:得出通项公式:通过累加,最终得到数列的第项的表达式,即数列的通项公式.
第五步:验证通项公式:最后,可以通过将得到的通项公式代入数列的前几项进行验证,确保公式的正确性.
方法二: 累乘法求数列通项公式
第一步:明确递推关系: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数列的递推关系式,即.
第二步:逐步累乘:从开始,依次乘以每一项的递推关系式中的.
请注意,此处我们从乘到,因为是由乘以得到的.
第三步:简化表达式:根据具体的函数,对累乘的结果进行简化.
第四步:得出通项公式:简化后,我们就得到了数列的通项公式.
方法三: 利用与关系求通项
第一步:建立与的关系:我们需要明确数列的前n项和与通项之间的关系.由定义知,是数列前n项的和,即.
第二步:利用的表达式求:通常,我们会先得到一个关于的表达式或递推关系.然后,利用这个表达式,我们可以通过(当时)来求解.
第三步:验证并化简的表达式:在得到的表达式后,我们需要验证它是否满足题目给出的条件或数列的定义.此外,可能还需要对表达式进行化简,使其更简洁明了.
方法四: 构造法求数列通项
第一步:观察数列特点:首先,观察数列的前几项,尝试找出数列可能具有的规律或特点.
第二步:构造新数列:基于观察到的规律或特点,尝试构造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新数列应该更容易处理,例如,可能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
第三步:建立关系:建立原数列和新数列之间的关系.这通常是通过将原数列的项表示为新数列的项的函数来实现的.
第四步:求解新数列:使用已知的方法求解新数列的通项公式.
第五步:转换回原数列:使用步骤3中建立的关系,将新数列的通项公式转换回原数列的通项公式.
方法五: 观察法求数列通项
第一步:观察数列前几项:首先,观察数列的前几项,尝试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或规律.
第二步:分析数列特征:分析数列的增减性、奇偶性、是否含有分数或根号等特征.
第三步:尝试构造通项公式:根据观察和分析的结果,尝试构造一个可能的通项公式.这个公式应该能够涵盖数列的所有项,并且符合数列的特征.
第四步:验证通项公式:将数列的前几项代入构造的通项公式中,验证公式是否正确.如果公式能够正确表示数列的所有项,那么就可以确定这个公式是数列的通项公式.
第五步:证明通项公式:如果可能的话,尝试证明构造的通项公式是正确的.这可能需要使用数学归纳法或其他证明方法.
方法六: 倒序相加法求和
第一步:观察数列:首先,观察数列的特点,确定是否适合使用倒序相加法.一般来说,如果数列的首项和末项有某种特殊关系(如对称、互补等),那么可以考虑使用倒序相加法.
第二步:倒序写出数列:将数列倒序写出,即原数列的第n项变为第1项,第n-1项变为第2项,以此类推.
第三步:对应项相加:将原数列和倒序数列的对应项相加.由于数列的首项和末项、次首项和次末项等具有某种特殊关系,这些和通常会变得很简单.
第四步:求和:将上一步得到的所有和相加,得到的结果就是原数列的和.
方法七: 错位相减法求和
第一步: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数列的每一项的公式.假设数列的第n项表示为,其中是一个等差数列,而是一个等比数列.
第二步:计算数列的前n项和: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即.
第三步:对数列进行错位相减:为了简化求和过程,我们将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得到.
第四步:错位相减得到新的等式:将从中减去,得到.
第五步:化简并求解:由于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性质来化简上述等式,从而得到的表达式.
第六步:验证结果:我们需要验证求得的是否满足原数列的定义,以确保我们的计算是正确的.
方法八: 裂项相消法求和
第一步:观察数列结构:首先观察数列的通项公式,确定是否适合使用裂项相消法.通常,如果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分式形式,并且分子是常数或简单的线性函数,分母是多项式,那么可以考虑使用裂项相消法.
第二步:拆项:将数列的每一项拆分成两部分,使得相邻两项的某些部分可以相互抵消.这一步是关键,需要根据数列的具体形式来选择合适的拆分方式.
第三步:求和:将拆分后的数列进行求和.由于相邻两项的某些部分相互抵消,求和过程会大大简化.
第四步:验证结果:最后,验证求和结果是否正确.可以通过将求和结果与原数列的前几项进行比较,或者利用其他数学方法(如数学归纳法)进行验证.
方法九: 分组(并项)法求和
第一步:观察数列特点:观察数列的特点,看是否有可以合并的项,或者是否有规律性的分组方式.
第二步:合理分组:根据数列的特点,将数列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内的项可以合并或简化.
第三步:分别求和:对每个小组内的项进行求和,可使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或者通过其他方法求和.
第四步:合并结果:将每个小组求和的结果合并起来,得到整个数列的和.
第五步:验证答案:最后,可以通过代入数列的前几项或者使用其他方法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微点:构造&同构法
【表现形式】
1.根据递推关系式构造等差等比数列
①构造等差数列:形如,,型递推关系式;方程两边分别同除以“积式”结构,,,即可得到,,为等差数列.
②构造等比数列:对于(,)型一阶线性递推关系式
转化方法:①待定系数法,令,化简整理后与原来的递推式比较系数可知,于是,故数列是以为首项,以k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②由得,两式相减,得,当时,数列是公比为k的等比数列.
2.配凑同构单位1的代换
在求一些递推数列通项公式时,若能根据其结构特点,合理地构造常数列往往会化动为静,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轻松突破解题的窠臼;同构常数列法囊括了求数列通项的全部初等方法:累加法,累乘法,构造等差(比)数列等等.可以说同构常数列法是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更为有力的通性通法;
①加减常数项b:或,或
②乘除常数项q:
③加减一次项n:
④加减二次项:
⑤加减指数项:
【步骤】
第一步:从数列通项结构来看主要解决分式结构的数列和;
第二步:分母为相似结构相乘,可以看作是一个数列相邻两项相乘或隔项相乘;
【例1】(2023·广东中山·中山纪念中学三模)
1.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正整数的值为( )
A.12 B.10 C.9 D.8
【例2】(2024·陕西·校联考一模)
2.记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若,则数列的前2024项和为( )
A. B. C. D.
【跟踪练习】
(2023·山东日照·校联考模拟预测)
3.已知数列中,则( )
A.的前10项和为
B.的前100项和为100
C.的前项和
D.的最小项为
(2023·河南·统考模拟预测)
4.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大衍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经历过的两仪数量的总和.大衍数列从第一项起依次为0,2,4,8,12,18,24,32,40,50,….记大衍数列的前项和为,其通项公式 .则( )
参考公式:
A. 是数列中的项 B.
C. D.
(2023·河南·信阳高中校联考模拟预测)
5.已知为数列的前项和,,则 ;令,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存在,使得,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2024·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
6.数列满足,若为数列的前项和,则 .
(2023·四川雅安·统考一模)
7.已知数列与正项等比数列满足,且________.
(1)求与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从①;②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上面问题中并作答.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由的关系求出通项公式,再由裂项相消求出,根据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当时,,
当时,,符合上式,故,
所以,
故,
由可得,化简得,得(舍去负值).
故选:D
2.C
【分析】由已知条件求出数列的首项与公差,得到数列通项,裂项相消求数列的前2024项和.
【详解】设的公差为d,由得
解得,所以.

数列的前2024项和为.
故选:C
3.BC
【分析】A.由,利用错位相减法求解判断;B.由,利用幷项求和判断;C.由 ,利用裂项相消法求解判断;D. 由,利用对勾函数的性质求解判断.
【详解】A.易知,则 ,


两式相减得 ,


,则 ,故错误;
B. 易知,则其前100项和为,故正确;
C. ,故正确;
D. 易知,令,则,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而,当时,,当时,,所以的最小项为,故错误;
故选:BC
4.ABD
【分析】根据的通项公式,分类讨论为奇偶情况,即可逐项求解判断.
【详解】对A:当为偶数时,,解得,不符题意;
当为奇数时,,解得,符合题意,故A正确;
对B:
,故B正确;
对C:由题意知

所以,故C错误;
对D:
故D正确;
故选:ABD.
5.
【分析】(1)由与的关系求出,注意验证;
(2)由求出,再分n为奇数和偶数用裂项相消分别求出,根据存在,使得,求出m即可.
【详解】由得,当时,,所以;
当时,,
所以,又,
所以,
又,
所以.
所以当时,,当时,,当为偶数时,,显然,(为偶数)单调递减,
所以;
当为奇数时,若,则,若,则,
显然(为奇数)单调递增,
所以.
综上所述.
故答案为:;
6.
【分析】根据裂项相消及周期求和计算即可.
【详解】,
.
故答案为:.
7.(1)
(2)
【分析】(1)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对于①②: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运算求解;
(2)由(1)可得:,利用裂项相消法运算求解.
【详解】(1)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若选①:因为,则,解得,
所以;
若选②:因为,则,解得,
所以.
(2)由(1)可得:,
所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