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罗马帝国的兴衰》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部分“罗马帝国的兴衰”主题中提出以下要求。2-1-5 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2-1-7 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年代与地区,分述它们历史上的兴盛时期和影响范围。1.课程内容了解罗马兴起、由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罗马帝国衰落的基本脉络;描述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对外扩张和版图范围;知道屋大维在罗马帝国历史中的地位;了解基督教的产生背景和创立者。2.活动建议利用制作年代尺、比较局势图等方式,熟悉古罗马兴衰的基本脉络,解读古罗马不同时期的兴衰的缘由以及掌握基督教的基本信息。二、课标解读(一)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教学目标的陈述依据包括:课标、单元教学目标(教师用书)、教学内容及学情。依据一:《课程标准》。第一, 摘录相关内容。我今天上课的内容是《罗马帝国的兴衰》,该课标与本课相符的内容有“概述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 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年代与地区”。第二, 确定关键词。关键词包括知识名词和行为动词。该条课标中知识名词有:古代罗马、政治体制、宗教、创立年代与地区。行为动词包括概述(知识性目标)、知道(知识性目标)。第三, 分解知识。将能够分解的知识名词和行为动词分解。“古代罗马”可分解为罗马城、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政治体制”可分解为共和制、元首制;“宗教”可分解为基督教。“概述”可分解概括、描述。依据二:本单元目标。步骤和课程标准一样。先是摘录相关内容: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年代与地区,分述它们历史上的兴盛时期和影响范围。再确定关键词:希腊、罗马、体制、成就、影响、宗教。最后分解知识,所以,在单元目标中“希腊”分解为雅典、斯巴达、亚历山大帝国;“古代罗马”可分解为罗马城、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体制”分解为雅典民主制、罗马共和制和元首制;“成就”可分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艺术成就;“影响”可分解对世界闻名发展的影响;“宗教”可分解为基督教。所以,从单元目标看,主要分解为了解欧洲古典文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基本面貌、特征和贡献,理解古典文明对欧洲历史和文化的奠基作用,初步具备从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对比同一地区不同文明的能力。依据三:学情及教学内容。以生为本,体现课程的人文性,综合上述依据,我们可以陈述教学目标。(二)陈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遵循的原则: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应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目标必须清晰呈现学习结果,包括具体知识、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观察的行为);教学目标必须有一条主目标;教学目标必须从整体上体现三维目标,不可割裂。知识目标:了解罗马兴起、由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罗马帝国衰落的基本脉络;描述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对外扩张和版图范围;知道屋大维在罗马帝国历史中的地位。了解基督教的产生背景和创立者。能力目标:通过制作年代尺、比较局势图等方式,熟悉古罗马兴衰的基本脉络,解读古罗马不同时期的兴衰的缘由以及掌握基督教的基本信息,初步具备从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对比同一地区不同文明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图片、文字等材料直观感受罗马的兴盛衰亡,理解古罗马不同时期的兴衰的缘由,领悟武力营造的辉煌是难以长久的。(三)教学中需注意的地方罗马共和制与罗马元首制1.罗马共和制与罗马元首制的含义罗马共和制:设有公民大会和元老院,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是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结合,其中元老院是共和国权力最大的国家机构,是共和国统治的核心。罗马元首制:元首个人集大权于一身,元老院受元首控制,实质是披着外衣的君主专制。上述概念的核心区分点落在“大权归属问题”上,故引导学生分清罗马共和制与罗马元首制不同,知晓共和制的核心权力归于元老院,但受到较多监督、限制,而元首制的核心权力归于元首,且几乎不受限制。2.罗马共和制──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罗马共和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了长期的对外扩张,掠夺了大量土地和广袤土地,令社会矛盾不断复杂化,社会危机空前严重,共和政体无法解决社会矛盾,最终让位于以强人专权为特点的帝制。3.罗马元首制──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表面上自称共和国的“元首”,但独揽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从此,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并一度迎来了最初两百年的“罗马和平”时期。(四)重难点突破1.重点:罗马的兴衰过程。突破方案:罗马的兴衰过程是本专题的教学重点。历史事物的理解与掌握,需要建立在对该事物历史发展轨迹,也就是它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信息的基本合理的了解之上。而本专题,它既归属于历史事物,更凌驾于历史事物之上,它是对一个国家延绵上千年的追忆,是对一种西方古典文明典型的探究,它所跨越的时间之长,包含的信息量之大可想而知,梳理清罗马的兴衰过程,是理解与掌握该段历史的基础,也是其重中之重。与此同时,从本专题的教材设计──依次讲述了“罗马城的建立”“罗马共和国的兴起与扩张”“罗马帝国的进一步扩张与强盛”以及“罗马帝国由盛转衰,及至分裂、灭亡”的罗马兴衰的整体脉络,也不难看出本专题设计教学的初衷便要求是以历史发展轨迹贯穿,强调历史发展中事物间的内部联系,为学生呈现一部兴衰完整的罗马史,培养学生注重时间先后,解读历史事物联系的能力。为在教学中落实这一重点,我的做法如下:我采用了三次不同方式的呈现。第一次的呈现是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补充完成古罗马兴衰年代尺,并加以学生呈现、点评的形式加以脉络性落实;第二次的呈现是由4个主题模块,附加各时期的古罗马疆域变迁图,并融合各类探究性问题加以脉络、细节相结合的方式落实;第三次的呈现是在主题模块学习完成后要求学生在古罗马兴衰年代尺上进一步补充罗马各时期的重点信息──人物、制度、事件、特性等,完成本课的知识归纳提纲的方式加以落实。2.难点:罗马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的原因。突破方案:理解罗马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的原因既是本专题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本专题在教材设计中着重强调了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的原因,而对该部分的内容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对共和国本身政治制度特点,帝国政治制度本质,以及当时罗马的国家发展扩张所带来的现实的多方面的影响等内容了解的基础上,可见它所涉及、涵盖的信息量相当大,存在环环相扣、步步相关的特点,较难为初学历史的学生理解,需要老师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也合作探究的方式,分解难度层层突破。为在教学中突破这一重点,我的做法如下:在模块罗马之兴中,我先借助图表、填空、讲述、对比等多重形式,降低罗马共和制度的理解难度;并通过补充有关军团强大的图文信息,使得学生对罗马军事制度、策略的理解更加直观、深刻,感受罗马军事的强大,从而引出罗马共和国不断扩的局势,并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到罗马扩张所带来的影响,为历史辩证意识形成打下基础。此外,借助对“斯巴达克斯起义”的介绍,有效的突出扩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变交代了背景,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品析帝国的特性,了解共和制和帝制的差异,让学生领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罗马制度的转变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当然通过这样引导学生层层剖析,也将为之后罗马帝国由盛转衰局面出现的理解奠定良好基础。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2.教师准备:收集各类除课本外的有效图片集文字信息,进行适当处理,制作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3.学生准备:通过课外书、网络等方式了解罗马城的起源、罗马的共和制、恺撒或屋大维的生平等内容,初步了解古罗马的历史。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名言:“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老师提问:(1)希腊的光荣在哪里?? (2)罗马的伟大又体现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罗马帝国的兴衰》感受罗马的伟大之处(1)生:希腊的民主政治,学生根据上节课《西方文明的摇篮》所学知识回忆回答?(2)学生未作答,直接转入正课激发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环节一:一眼千年教师呈现活动任务单(一),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补充完成古罗马兴衰年代尺的任务学生完成活动任务单(一),并请1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而由其他学生对其成果进行核实、点评、修订通过阅读课本,补充完成古罗马兴衰年代,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古罗马兴衰的基本脉络,培养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能力,且通过成果展示,成果点评的方式,由学生内部完成纠错,改错,强化学习效果,初步落实教学重点环节二:细看百年教师呈现活动任务单(二),引导学生观察任务单中所提供的古罗马不同时期的版图,思考并合作完成其对应性的探究题学生完成活动任务单(二)??通过本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地图及补充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一步了解古罗马兴衰的基本脉络,并通过多模块的多层次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古罗马不同时期的兴衰的缘由,形成一定的历史辩证性意识环节二:细看百年模块1. 罗马之生──罗马城?(1)结合图片资料,描述罗马城建立的地点(2)观察罗马城徽,听(述)起源传说,归纳古罗马人的民族特性(1)生:意大利半岛中部?(2)生归纳到“尚武”该类角度即可?模块1:罗马之生,主要是为学生知晓罗马的起源,感受罗马民族“尚武”的民族特性,为之后罗马的武力强盛,武力扩张打好铺垫环节二:细看百年模块2. 罗马之兴──罗马共和国(1)阅读课本P21阅读卡,补充完成罗马共和制度图(2)依图了解,与雅典民主制相比,罗马共和制有何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及图文信息,找出罗马军团强大的表现(4)罗马共和国对外扩张战争的胜利为它赢得了些什么?(5)罗马共和国对外扩张战争所赢得的这一切又给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阅读课文,从时间、原因、结果、影响四个角度介绍“斯巴达克起义”(7)在空前严重的社会危机面前,共和制已无力维持,你觉得当时的罗马需要怎样的“新”制度? 请说明理由(1)生:补充完成后在老师的解说中进一步了解该制度各机构间的内部联系(2)生:贵族政治与民主政治的结合(意思相通即可)(3)生:从罗马军团本身的配置来看,如兵种齐全,装备精良等;从罗马军团取得的成果来看,如征服意大利,海外扩张等。(4)生:大量奴隶,广袤土地等(5)生:社会矛盾激化,奴隶起义不断等。(6)生依据材料介绍(7)生:军事独裁统治;帝制。这时必须依靠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模块2:罗马之兴,借助图表、填空、讲述、对比等多重形式,降低罗马共和制度的理解难度;并通过补充有关军团强大的图文信息,使得学生对罗马军事制度、策略的理解更加直观、深刻,初步感受罗马的伟大,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到罗马扩张所带来的影响,为历史辩证意识形成打下基础。此外,借助对“斯巴达克斯起义”的介绍,有效的突出扩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变交代了背景,说明了原因,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环节二:细看百年模块3.罗马之盛──罗马帝国(1)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是谁?为什么他不直接称帝,而要自称共和国的“元首”? (2)读课文P22-23,概括罗马之盛表现在哪些方面,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3)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哪一知名宗教?请简要介绍该宗教的诞生的时间,背景,教义,经典等?(1)生:屋大维。鉴于传统,减少阻力等角度的思考?(2)生:疆域辽阔,如地中海被戏称为“罗马人的小澡盆”;经济繁荣,如罗马帝国与东汉地面的贸易往来不断(3)生:基督教;结合书本及个人原有知识加以介绍??模块3:罗马之盛,从人物屋大维出发,选择新的阅读视角,了解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的过程及阻力等,引导学生感知历史重要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同时,通过国内外史料了解罗马帝国时期的繁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罗马的伟大。而加入对基督教出现的介绍,即使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概况,也是为了揭示了罗马帝国隐藏的危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帝国的衰败的缘由环节二:细看百年模块4. 罗马之衰──分裂及灭亡借助《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图》,脱离课本简述罗马帝国衰亡的过程?生:尝试阐述模块4:罗马之衰,通过本活动是为了引导学生重新回忆七年级学习的图名、图例、注记等地图信息,培养从历史地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道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在古罗马兴衰年代尺上进一步补充罗马各时期的重点信息──人物、制度、事件、特性等,完成本课的知识归纳提纲同学们,经过本堂课的学习(1)现在谁能来说说罗马的伟大体现在哪里呢?(2)我们同学除了感受罗马伟大之外,还有哪些收获?生:再次落实本课学习重点,罗马帝国的兴衰的基本脉络????(1)生:对外战争,建立庞大的帝国版图等角度(2)言之有理即可通过本环节,让学生从大局上感受罗马的兴盛衰亡,梳理、落实本课的知识要点??让学生自己谈收获,了解教学重点、难点的达成度。并逐步能在情感上领悟武力营造的辉煌是难以长久的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本课是一节常态的历史学习课,主要教学任务是在于达成学生对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基本历史史实的了解以及重点问题的理解。而本人在该课教学中积极运用探究性教学的方式,尝试设计新式学习任务单,遵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力求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获取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故此本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一改以往常态历史课以教师教授为主的尴尬局面。(2)本课在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上效果显著。如在重点──罗马的兴衰过程的落实上,我采用了三次不同方式的呈现。第一次的呈现是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补充完成古罗马兴衰年代尺,并加以学生呈现、点评的形式加以脉络性落实;第二次的呈现是由4个主题模块,附加各时期的古罗马疆域变迁图,并融合各类探究性问题加以脉络、细节相结合的方式落实;第三次的呈现是在主题模块学习完成后要求学生在古罗马兴衰年代尺上进一步补充罗马各时期的重点信息──人物、制度、事件、特性等,完成本课的知识归纳提纲的方式加以落实。2.不足之处(1)在探究问题的设计上:各题目的难度层次的区分度尚不够明晰,不免出现个别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的任务,由合作探究所取代,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更明确的区分及学法指导。(2)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本课时由于内容较多,虽已避免面面俱到的做法,但仍存在部分内容在存在需要适度舍弃的情况,显然在时间把控方面有待提高。七、《罗马帝国的兴衰》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2014届江西吉安市六校九年级下联考历史试题)“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些西方谚语可以转译为成语“殊途同归”“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A.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C.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D.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解析】课标要求为:2-1-5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属于识记、理解层次。本题的回答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题目的材料可以看出罗马的影响力,历史上的罗马曾是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疆域辽阔,并且继承了古希腊的文明,故选D项。2.(2014届江西赣州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下图所示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A.雅典奴隶制城邦的征服与扩张 B.斯巴达奴隶制城邦的征服与扩张C.罗马共和国的征服与扩张 D.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解析】课标要求为:2-1-5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属于识记、理解层次。本题的回答根据材料中的意大利半岛、布匿战争、击败迦太基、取得了地中海霸权这些关键词可以推出,材料反映的主题式公元前3世纪到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的征服与扩张,故选C项。3.(2014届江西赣州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下列哪一幅是当时罗马的疆域图( )【解析】课标要求为:2-1-5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属于识记、理解层次。本题以地图的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学生对罗马疆域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和迦太基,还向东远征。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分析备选四幅地图可知符合题意,故选C项。4.(2013-2014学年浙江长兴县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这一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标尺中的( )【解析】课标要求为:2-1-5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属于识记、理解层次。本题是考公元纪年,公元前后关于世纪的算法是将年份的后两位数去掉,所剩的数字加1即为多少世纪,再有公元前的年份是由大数到小数的先后顺序,所以公元前509年应该是公元前6世纪的晚期,故选B项。5.下列被称为“罗马人的小澡盆”的是( )A.波罗的海 B.黑海 C.亚得里亚海 D.地中海【解析】课标要求为:2-1-5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属于识记、理解层次。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统治疆域涉及欧亚非三大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海,地中海也被称为“罗马人的小澡盆”,故选D项。6.西方有一句谚语说:“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下列有关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是( )A.布匿战争最终战败 B.爆发斯巴达克起义 C.独裁者恺撒自称元首 D.史称“罗马和平时期”【解析】课标要求为:2-1-5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属于识记、理解层次。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罗马共和国统治时期迦太基进行数次争霸战争,即布匿战争,最终取胜;共和国后期,角斗士奴隶不堪忍受,博爱饭了斯巴达克领导的大规模起义;共和国后期恺撒实行军事独裁统治,但并未自称元首;罗马帝国最初的两百年,局势安定,经济繁荣,史称“罗马和平时期”,分析备选四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7.“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罗马见证了( )①布匿战争 ②恺撒夺取政权 ③屋大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 ④伯利克里改革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课标要求为:2-1-5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属于识记、理解层次。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罗马见证了布匿战争、恺撒夺取政权、屋大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但伯利克里改革发生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邦,故选C项。8.西方的“复活节”是纪念耶稣在十字架受刑死后复活的节日,象征着重生和希望。与该节日相关的宗教信仰是( )A.佛教 B.伊斯兰教 C.犹太教 D.基督教【解析】课标要求为:2-1-7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年代与地区,分述它们历史上的兴盛时期和影响范围,属于识记、理解层次。此题考查的有关基督教的史实。西方的“复活节”与基督教有关,故选D项。9.(2013届广东省东莞市厚街湖景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假如张骞能到达西欧,他将会看到一个与西汉一样强大的国家──罗马。当时的罗马国的状况是( )①领土散布在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 ②罗马的集市上有大量奴隶出售 ③有一个掌握全国大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 ④国家的权力机构是国民大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课标要求为:2-1-5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属于识记、理解层次。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马兴衰的脉络以及政治制度的变迁的识记及理解,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及对所提供材料的理解来解决问题的。“公元前138年”,罗马共和国不可能有皇帝。因为罗马是以罗马城为中心逐渐建立发展起来的,且直到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的皇帝,而是罗马共和国被帝国所取代。“国家的权力机构是国民大会”则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故选A项。10.(2013届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九年级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根据下列第①组的内在关系,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使第②组成立①伯里克利→推动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②屋大维→( )A.建立雅典奴隶制共和国 B.发动布匿战争 C.建立罗马共和国 D.建立罗马帝国【解析】课标要求为:2-1-5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属于识记、理解层次。本题主要考查是罗马帝国的建立。伯利克里改革推动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布匿战争的双方分别是罗马和迦太基,而迦太基的杰出将领是汉尼拔;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建立者人物不详;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故选D项。11.(2012届新疆石河子第十中学九年级上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①公元前3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 ②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 ③西罗马帝国灭亡500年后,东罗马帝国也灭亡了 ④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解析】课标要求为:2-1-5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属于识记、理解层次。本题主要考查是古罗马的史实。公元前509年,也就是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3世纪其,罗马帝国爆发了全面危机,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灭亡与476年,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它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900多年,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012年安徽省黄山市四校九年级第一阶段联考历史试题)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动。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入帝国。”请回答。(1)材料中的“帝国”是指哪一个国家?(2)帝国初期大致相当于中国哪一朝代?当时中国称该国什么名称?(3)帝国初期的二百年间经济繁荣,为什么?(4)该帝国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建立者又是谁?答案:(1)罗马帝国 (2)西汉、大秦 (3)统治政策的加强和内战的停止(写出其中任意1点即可)(4)前27年、屋大维【解析】课标要求为:2-1-5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属于识记、理解层次。此题考查的是罗马帝国的史实。旨在让学生了解罗马帝国强盛时的内政、外交的基本面貌,知道屋大维在罗马帝国历史中的地位,注重对学生识记层次的考查。2.(2014届重庆沙坪坝区五校九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时(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被征服地区的军民俘虏源源不断地流入罗马,成为罗马奴隶的主要来源。据统计,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罗马总共把7.5万名俘虏卖为奴隶。──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材料二:奴隶劳动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大作坊和农业中。田间劳动的奴隶白天戴着脚镣种地,夜间被关在像地牢一样的屋子里;矿山奴隶系着铁链,在兵士的监督下劳动;角斗士则被驱进角斗场,或互相厮杀,或与猛兽搏斗,以生命为代价供奴隶主哄笑取乐。奴隶稍不如主人意就被施以鞭抽、拳打、铁烙。为防止奴隶逃亡,有的奴隶被戴上项圈,项圈上的字是“捉住我,不要让我逃走”。──《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川教版)(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奴隶的主要来源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概述奴隶的处境。(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谈谈奴隶劳动对古罗马国家的影响。答案:(1)被征服地区的居民,战俘(2)被广泛用于各种社会劳动中,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被当作奴隶主取乐的工具等(任意2点即可)(3)罗马国家奴隶数量多,使用广泛,是他们的辛勤劳动带来了罗马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为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及扩张奠定了经济基础。(意思相近2点即可)【解析】课标要求为:2-1-5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属于识记、理解层次。此题属于材料问答题,主要通过材料考查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罗马时期的社会状况与影响,增强学生对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变,罗马帝国先盛后衰局面出现的理解。注重对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及理解层次的考查。3.(2013版历史与社会作业本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屋大维说:“在我第六任何第七任执政官任期内(公元前28—公元前27年),在我平息内战之后,由于大家同意授予我绝对权力,我辞去行使的权力,并把权力交还元老院和罗马人民。根据元老院法令,赋予我‘奥古斯都’的称号作为奖赏,从那时起,我的权力超过所有的人,但是我的法定权力,从未超过其他每个行政官员、我的同事的权力。”(1)材料表明,屋大维被赋予“奥古斯都”称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中“我辞去行使的权力,并把权力交还元老院和罗马人民”,说明了什么?(3)“我的权力超过所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法定权力从未超过其他每个行政官员、我的同事的权力”?(4)上述材料反映了元首制的实质是什么?答案:(1)平息内战。(2)当时仍保留了元老院,权力属于人民,说明共和制表面上被保留下来。(3)“奥古斯都”集军政、司法、宗教等大权于一身。由于共和派势力还比较强大,需要保留共和制的外衣。(4)实质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解析】课标要求为:2-1-5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属于识记、理解层次。此题考查的是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旨在让学生了解罗马共和制向帝国转变的契机,明确罗马共和制与帝制的表面上相通性以及实质上的差异性,理解“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共和国‘元首’,标志着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的含义,是对本课难点又一次突破,注重对学生理解层次的考查。三、综合探究题(2013届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第一次七校联考历史试题)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拍摄了专题片《文明之路》。让我们跟随摄制组的足迹,寻找西方文明的源头,见证地中海文明的辉煌。第一集:《辉煌的希腊文明》材料一 如图(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当政期间,雅典出现了怎样的局面?(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第二集:《跨越欧亚大陆的强国罗马》材料二 公元前3世纪时,迦太基是地中海西部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罗马于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统一意大利后,与迦太基形成对峙之势。──迦太基陷落后,罗马在迦太基设置了阿非利加行省。至此,独立的迦太基国家便不复存在了。(3)罗马打败了迦太基的战争对罗马产生了什么影响?(4)罗马帝国何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第三集:《教权与王权主宰下的欧洲》材料三 随着基督教传播的日益广泛和统治阶级的承认乃至推崇,基督教的影响越来越大。到了中世纪,它在欧洲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时期,教会的权力可以说是无限的。材料四 宗教裁判所又称异端裁判所,是专门从事侦查和审判有关案件的机构。这种法庭为了镇压违背基督教精神的“异端邪说”,残酷地镇压当时进步的思想家和科学家。(5)材料三中“它在欧洲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有人说教会推动了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发展,有人说教会严重阻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根据两则材料,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答案:(1)伯利克里;雅典达到全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2)荷马著有《荷马史诗》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3)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4)2世纪。(5)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6)如赞成前者,理由为基督教被统治者利用,巩固了封建统治。如赞成后者,理由为教会加紧对人民的精神统治,残酷压制与教会观点相悖的“异端”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言之成理即可,不说明理由不得分)(2分)【解析】课标要求为:2-1-5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2-1-7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年代与地区,分述它们历史上的兴盛时期和影响范围,属于识记、理解层次。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古典西方文明与基督教的认识。强调课本与材料的联系性,与迁移性,涉及领域较多,时间跨度较大,将多个知识点以多组材料分层处理的方式“整合”于一道题目中,并增设开放性问题,旨在由古至今,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增强历史事务联系性的认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课件15张PPT。罗马帝国的兴衰环节一:一眼千年 罗马城的建立结合图片资料,描述罗马城建立的地点。环节二:细看百年 母狼育婴铜像——罗马的城徽特洛伊城被攻破后,特洛伊王子逃到意大利。王位传到西尔维娅时,被其叔父所篡夺。新国王将西尔维娅害死,并将她的二子装在筐内,扔入台伯河中。筐被河水冲到岸上,被一母狼搭救。长大后,为母亲报仇血恨,他们在台伯河畔建城,其中一子名罗慕洛,罗马之名即由此而来。尚武的民族1.罗马之生——罗马城选举执政官c.公民(贵族、平民)选举行政长官表决法律和决议a.贵族:掌握行政权,2人,集体行使,任期1年,不得连任b.贵族:广泛的行政、立法权,负责对外政策和财务,并有权监督执政官。掌握行政权,任期满后自动进入元老院有权监督执政官制定、提交法律批准选举案、决议案罗马采用军团编制,一般由6000人组成,其中多数为重装步兵,少数为轻装步兵,再配300名骑兵。战斗中轻装步兵位于两翼,重装步兵在中间,骑兵负责掩护两翼。罗马军队作战勇敢,军纪森严,擅离职守或逃离战场的士兵要受处罚,并被视为可耻。对于杀敌和立功者,则给予荣誉和嘉奖。罗马军团有何特征?兵种齐全,装备精良,作战英勇,军纪森严。2.罗马之兴——罗马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如何成为地中海霸主?西 班 牙小 亚 细 亚埃 及 罗马迦太基探究公元前3世纪,征服意大利半岛公元前2世纪,取得地中海霸主大量的奴隶、财富及广袤土地。人口日益膨胀、社会矛盾激化。公元前73年,角斗奴隶不堪忍受,爆发了斯巴达克领导的大规模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它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恺撒 公元前60年凯撒和庞培、克拉苏结成三巨头同盟,共同统治罗马共和国。他还训练了一支忠于自己的强大军队,公元前49年,他打败庞培夺取了政权,并强迫元老院授予他“终身独裁官”的职位,拥有帝王一般的权力 。 公元前44年,恺撒漫步进入元老院。当他走到庞培雕像旁边时,几名刺客一拥而上,被连捅了23刀后,56岁的恺撒横尸厅前。 元首制:元首集大权于一身,元老院受元首控制,实质是披着外衣的君主专制。罗马帝国的疆域高 卢西 班 牙小 亚 细 亚埃 及 不列颠罗马迦太基多瑙河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土耳其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巴勒斯坦以色列3.罗马之盛——罗马帝国 4.罗马之衰——分裂及灭亡 课堂小结 请在年代尺上补充罗马各时期的重点信息——人物、制度、事件、特性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罗马帝国的兴衰》教学设计.doc 《罗马帝国的兴衰》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