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第2课时 法律保障生活1.通过活动探究,让学生了解法律与道德、纪律等其他规范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法律的特征。2.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漫画及法律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明白这些作用是如何体现的,让学生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素养目标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理解法律的三个特征。认识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本课时主要内容有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教师通过让学生列举相关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案例,认识法律的特征及原则;让学生反向思考“如果社会没有法律将会怎样”,或者列举法律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相关案例,感受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被告人王某在明知他人收购银行卡用于信息网络犯罪的情况下,仍出售本人及其妻子名下各两张银行卡,获利两千元。经查,该四张银行卡涉案入账流水共计五百八十多万元,其中涉及诈骗数额共计三万六千五百八十一元。王某因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六千元。思考问题:请评析王某的行为,并说一说你从上述案件中受到的启示。教师导入:我们由相关法律知识可知,王某的行为是违法的。王某在明知他人收购银行卡是用于信息网络犯罪的情况下,仍出售自己及家人的银行卡,违反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这说明王某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淡薄;王某出售银行卡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他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六千元。这启示我们要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好,我们的社会才更和谐。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九课第2课时,深入学习有关法律的知识,认识法律的特征,感受法律的作用。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89~94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本上做标记并完成“重点梳理”部分的题目。(时间:5分钟)1.法律的特征是什么 2.法律有什么作用/重要性/意义 法律的特征→法律的原则→法律规范行为→法律保障生活法律的特征 ①是由 制定或认可的。②是由 保证实施的。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 约束力 法律的作用 ①法律 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我们的 生活。②法律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 ,指引、教育人 。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 ,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国家国家强制力普遍规范保护准绳向善制裁违法犯罪法律的特征是什么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后简称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被称为“管法的法”。本次修改是对立法法的第二次修改,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说一说议学背景1中的人分别违背了生活中的哪些行为规范。第一幅图违背了道德,第二幅图违背了校规、校纪,第三幅图违背了法律。以上行为规范有什么共同点 法律、道德、纪律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议学背景2体现了法律具有怎样的特征 你还知道法律的其他特征吗 议学背景2的材料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其他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议学提示:教师在指导学生交流分享时,可开展小组竞赛,以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归纳法律特征时,可补充相关材料或案例,如两会通过的法律、贪污腐败分子受到严惩等,以增强学生对法律特征的理解。·易错点提示·观点 位高权重之人或者社会公众人物违法犯罪,可以免受法律制裁或者只受较轻的处罚。点拨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于2022年10月30日通过,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这表明 ( ) A.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C.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D.只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B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相关链接: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最高人民法院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法律的作用的。“相关链接”的内容表明,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随着我国法治建设不断推进,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议学提示:教师在介绍法律的作用时,除了展示材料呈现的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知识外,还可以补充高空抛物被判刑、侵害烈士名誉权被判刑等案例,通过丰富的案例,说明法律规范行为,维护权益。成都某校非常重视法治教育,积极开展了模拟法庭、读宪法学宪法、知名律师进课堂、看案说法等实践活动,学生反响强烈,法治教育效果显著。近年来,该校学生法治意识明显增强,不良行为逐年减少,违法犯罪案件零发生。材料体现法治教育有利于 ( )①护佑学生健康成长 ②限制学生个性发展③引导学生自我规范 ④营造良好校园环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学习小助手·【答题·指导】体现、说明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1.考法:此类试题一般以时事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其中蕴含的道理或者观点。2.解法:(1)明确主题:读懂材料本身讲述的问题,即材料本身说明的问题是什么、反映了什么现象等。(2)链接教材:在把握材料主题的基础上,回扣教材中的观点或道理,因为说明类或体现类题目所设置的选项一般取自教材内容。(3)审查选项:选项与教材、材料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同时注意选项说法本身是否正确,然后作出正确选择。1(原创)2023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这体现了法律是 (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由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A2漫画表明法律的作用有 ( )①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指引、教育人向善 ③制裁严重违法行为 ④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C32023年7月18日,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孙某相受贿案,对被告人孙某相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孙某相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由此可以看出 (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④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D4为了增强同学们的法治意识,七年级(2)班组织了一次“感受法律的美好”的主题班会。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素材,请你参与其中。素材一 七年级学生小云的父亲开了一家超市,为了节省开支,他决定让小云退学,帮他卖货。小云虽然不同意,但在父亲的执意要求下,被迫辍学。学校得知此事后,会同社区、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多次做小云父亲的思想工作并严肃告诉小云父亲,我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均规定家长或者监护人必须保证适龄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不得让未成年人辍学。最终,小云父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小云重新返回学校。(1)小云的案例说明法律在我们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 ①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素材二 2024年1月5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谢某来受贿一案,依法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2)上述人员受到法律制裁说明了什么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5(2023·河南中考)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之一。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此可见,法律 ( )①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 ②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③只对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人具有约束力 ④能让公民不再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侵害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