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2 细胞的生命历程(共24张PPT)-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知识解读及实例分析(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件12 细胞的生命历程(共24张PPT)-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知识解读及实例分析(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细胞生命历程》知识解读
及实例分析
1、无丝分裂: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细胞。整个过程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如蛙的红细胞。
一、真核细胞分裂方式
2、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在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发生的特殊分裂方式。在这一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形成4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的一半,故称为减数分裂。
3、有丝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有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
二、有丝分裂知识解读
1、细胞周期
具有连续分裂能力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包含分裂间期核分裂期,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
2、细胞周期四种表示方法如下
例析1、利用DNA复制抑制剂,能够实现细胞群体周期同步化。已知正常的细胞周期G1、S、G2、M期依次分別为12h、8h、3h、lh;向细胞培养液中第一次加入抑制剂,细胞都停留在S期;之后更换不含抑制剂的培养液继续培养;第二次加入抑制剂,细胞均停留在G1/S交界处。第二次加入抑制剂应该在更换培养液之后的( )
A. 8—16h之间 B. 4—12h之间
C. 4—16h之间 D. 8—12h之间

A
点评:第二次加入抑制剂的时间应保证G1与S临界点处细胞能完成DNA复制,同时又要阻止S与G2临界点处细胞进入S期,所以时间应控制在8—16h之间 。
例析2、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核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b峰中细胞的核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C.b峰中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定相同
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C
点评:a峰与b峰之间的细胞,核DNA含量介于2a--4a之间,,加了抗癌药物后,b峰细胞明显下降,由此可知抗癌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抑制DNA复制,导致核DNA含量为4a的细胞数目下降。
3、有丝分裂过程解读
(1)分裂间期各时期的特征:
G1期:又称DNA合成前期,主要进行RNA和有关蛋白质(如DNA聚合酶等)的合成,为S期DNA的复制做准备。
S期:又称DNA合成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
G2期:又称DNA合成后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为分裂期做准备。
(2)有丝分裂各时期特征
时期 图示 主要变化特征
间期 主要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期 .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_______
._______逐渐解体,_______逐渐消失
._________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①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及各时期特点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纺锤体
核仁
核膜
染色体
时期 图示 主要变化特征
中期 .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使其着丝点排列在_________上
.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_______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 ._________分裂,_______________分开,_________数目加倍
.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 .染色体变成_________,纺锤丝消失
.____________出现,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
.赤道板位置出现_________,并逐渐拓展为_________
赤道板
数目
着丝点
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体
染色质
核膜、核仁
细胞板
细胞壁
间期
0
4N
2N
DNA数量变化规律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细胞周期
4、有丝分裂过程核DNA含量、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等相关曲线解读
间期
0
4N
2N
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细胞周期
间期
0
4N
2N
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过程核DNA含量变化的两种变式
例析1、如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义相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动物各个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
B.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
C.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
D.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C
点评:此题要求准确实现图文转换。该二倍体动物(2N=4),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末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a是染色体、c是核DNA。
例析2、如图1和图2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图1的CD段
B.图1中DE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
C.图2中a对应图1中的AB段,c对应图1中的EF段
D.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2中d所示的情况
C
点评:CD段处于有丝分裂的G2期、前期、中期,其中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DE段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图2中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c表示形成的子细胞都对应图1的EF段。
时期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间期 无_________的倍增(低等植物细胞除外) 完成_________的倍增
前期 ___________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中心粒移到细胞两极,并发出_________,形成纺锤体
末期 _________扩展为细胞壁,分割细胞质 _________向中央凹陷,缢裂细胞质
5、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中心粒
中心粒
细胞两极
星射线
细胞板
细胞膜
例析1、下图为动物和植物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分裂间期,乙为分裂末期,⑤聚集成为细胞板
B.①在前期较晚时形成纺锤体,作用于②
C.甲产生的子细胞为生殖细胞
D.③④均为细胞膜,两种细胞的细胞质分裂方式相同
点评:甲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分裂前期,A错误;①中心体在前期较晚时形成纺锤体,作用于②着丝点,B正确;甲产生的子细胞为体细胞,C错误;③为细胞膜,④为细胞壁,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后者产生细胞板,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D错误。
B
例析2、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特定阶段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
B.若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
C.若纵坐标是形态等相同染色体个数且CD段含有两条形态等相同的染色体,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
D.若纵坐标是染色体数且CD段核DNA分子数是染色体数的二倍,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
点评:图中由2N-N变化一定为有丝分裂,A正确,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由2—1既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也可发生在简述分裂过程;产生的子细胞含有2条形态相同的染色体,则一定是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且核DNA分子数是染色体的二倍,则一定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
B
(1) 将亲代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 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_______,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_____________的稳定性。
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
例析:在胚胎发育早期,组成胚胎的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相似,主要原因是:
遗传性状
DNA
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将染色体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5、有丝分裂的意义
三、细胞分化
1、实质: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1)从细胞水平理解—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出现稳定性差异,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
(2)从细胞器水平理解—细胞中细胞器种类、数量出现差异;
(3)从基因水平理解—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或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2、细胞分化特点:分化后细胞中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潜能和特性。
3、细胞分化结果:增加细胞多样性,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例析1、下表是人体内的红细胞(未成熟)、胰岛B细胞、浆细胞内所含有的核基因及这些基因表达的情况(“+”表示该基因能表达,“-”表示该基因未表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均表示“+”
B.此表说明细胞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三种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的种类完全不同
D.三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核基因 种类不完全相同
A
点评:在不同细胞中,基因存在选择性表达;未成熟红细胞能合成血红蛋白,胰岛B细胞能合成胰岛素,浆细胞能合成抗体,与有氧呼吸有关的基因在三种细胞中都表达。
四、细胞其它生命历程
1、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而不是细胞发育的4个阶段,且都涉及细胞信号传导。
2、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共同维持生物体内细胞的动态平衡。
3、衰老、癌变、分化的细胞中均有核酸改变,都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凋亡与生物个体凋亡不完全等同,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也不相同。
5、癌变通常是指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不可遗传,但理论上可逆。
6、病毒致癌因子导致癌变的原因是病毒癌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7、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普遍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而癌细胞中两种基因已发生突变。
结果 遗传物质是否变化
细胞分化 形成不同组织和器官 不发生改变
细胞癌变 变成能无限增殖的癌细胞 发生改变
细胞衰老 细胞正常死亡 不发生改变
细胞凋亡 细胞正常死亡 不发生改变
8、遗传物质的“变”或“不变”对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