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生命可以永恒吗 学案课件(28张幻灯片) 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生命可以永恒吗 学案课件(28张幻灯片) 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八课 探问生命
第1课时 生命可以永恒吗
1.通过展示杨绛先生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生命有时尽”,正确认识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
2.通过展示网友对杨绛先生逝世的评论,引导学生理解“生命有接续”,鼓励学生向杨绛先生学习,在有限的生命中多留下一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素养目标
学会辩证看待生命问题,理解生命有时尽和生命有接续,不断培养自身的责任感。
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归纳向死而生的意义。
生命接续在人类生命发展和人类文明传承中的作用。
本课时主要内容: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教师通过让学生搜索世界上去世的长寿老人的年龄及他们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谱,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接续及在生命接续中的责任和使命。
很多人在自己年老之后希望能变得年轻。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又译《返老还童》)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影片的开头是一个钟,但那是一个倒着走的钟。这就像本杰明的一生,他的出生和老去也是反的。他出生时是个老人,父母都认为他是个怪物,所以就把他遗弃在一家“敬老院”。本杰明跟着他的黑人妈妈一起生活,还有一群老人,而这里每天都有人离开。他一天天地变得年轻,形成了倒着长的生命轨迹。
思考:(1)你觉得电影中发生的事情可能吗
(2)我们应怎样看待生命中的死亡
教师导入:这部影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本质特征,同时也启示我们要努力做到向死而生,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让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富有意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我们的生命世界,共同学习第八课第1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的内容。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88~93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本上做标记并完成“重点梳理”部分的题目。时间:(5分钟)
1.如何看待“生命有时尽”
2.如何理解“生命有接续”
生命的特征→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生命接续→担当一份使命→促进人类发展→继承人类精神文明成果
生命 有时尽 ★生命的特征 生命   ;生命是  、   、短暂的;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生命 有接续 生命的接续的意义 ①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   。②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③在生命的   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④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  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生命 有时尽 ★生命的特征 生命 来之不易 ;生命是 独特的 、 不可逆的 、短暂的;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生命 有接续 生命的接续的意义 ①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 接续 。②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③在生命的 传承关系 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④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 精神文明 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生命 有接续 ★如何面对生命的接续 ①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   。
②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   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生命 有接续 ★如何面对生命的接续 ①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 使命 。
②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 精神上 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如何看待“生命有时尽”
2016年5月25日,钱锺书夫人、著名作家杨绛逝世,享年105岁。1911年7月17日,杨绛出生于北京,是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2001年,杨绛把她和钱锺书的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她93岁时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首次坦诚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等根本问题的思考;102岁时,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杨绛先生的故事启示我们如何看待“生命有时尽”
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生命也是短暂的;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
如何理解“生命有接续”
对于杨绛先生的逝世,有网友评论:虽然杨绛先生的躯体走了,但是她那高贵的灵魂和睿智的思想,依旧时时刻刻陪伴着我们,不曾远去。
你如何看待网友的评论
①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②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③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④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教师:同学们,通过对以上各个议题的学习,我们对本课时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下面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学习效果吧,请同学完成当堂检测。
1.(教材P89探究与分享)课间的时候,莉莉和兰兰聊起生命的话题。莉莉说:“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太婆去背伤员,身上的水壶被一颗子弹打穿了,水都流光了。如果当时子弹偏离那么一点儿,打中了我太婆,就没有我爷爷了。连我爸爸都不会有了,哪里还会有我!”由此可以看出 ( )
①生命是宇宙的唯一奇迹 ②个体的生命是在必然中产生的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 ④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2.(教材P93拓展空间)下图反映出 ( )
①我们要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 ②每个人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 ③人在精神上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 ④我们的生命也属于我们的家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1.蛹经过 5~10天的羽化,历经脱胎换骨才能化成美丽的蝴蝶。从破茧成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
A.生命来之不易 B.生命不能复返
C.生命是短暂的 D.生命是独特的
A
2.虹膜识别技术是基于眼睛中的虹膜进行身份识别的,每个人的虹膜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结构。这表明生命是 ( )
A.独特的 B.短暂的
C.不可逆的 D.来之不易的
A
3.生命是永恒的。某校七年级(3)班的同学们展开关于生命的讨论,下列观点你赞同的是( )
A.张洋:生命是顽强的,未满16周岁骑电动车上路也没关系
B.覃月:生命是脆弱的,我们应主动学习一些自救自护知识
C.李乐:生命是独特的,强制中学生穿校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
D.王濛:生命是唯一的,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就无法养护精神
B
4.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分别介绍自己。小明说:“我性格外向,喜欢交朋友。”小丽则说:“我性格内向,喜欢读书,最崇拜作家。”通过这一次的自我介绍,我们明白了 ( )
①人的生命是独特的 ②人类最具有智慧 ③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与途径是多样的 ④生命属于我们且只有一次,我们应当珍爱生命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D
5.时间的长河涤荡尘埃,血脉传承绵延至今,精神的纽带浩荡飘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不缺乏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有 ( )
①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的精神文明不断积累和丰富 ②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 ③我们每个人不仅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④中华优秀精神基因已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B
6.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下列对“人类生命的接续”理解正确的有 ( )
①我们要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②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③我们每个人不仅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④要视生命为身外之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7.材料一 我们每个人的手指上都有指纹。世界上,出现两个拥有完全相同指纹的人的概率约为六百四十亿分之一。在人类胚胎时期,指纹就形成了,并且伴随我们的一生。指纹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一个人的身份,是唯一一种个性识别证据。
材料二 “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1)上述材料反映了人类生命的哪方面特点
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是短暂的。
(2)甲认为:“生命有接续,我们只在身体的生命中实现了对生命的接续。”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甲的观点进行评析。
甲的观点是片面的。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