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电流和电路 电压 电阻1. 【电荷相互作用】 如图所示,当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会发现两根玻璃棒互相________;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此玻璃棒时,二者会相互______.(均选填“吸引”或“排斥”)第1题图2. 【导体与绝缘体】 为避免引发安全事故,建筑物的高处装置避雷针,可以避免雷电直接袭击建筑物.下列最适合用来制作避雷针的材料是( )A. 橡胶 B. 塑料 C. 硅 D. 铁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A、B两根完全一样的导线,长度都是1 m,把A剪去一半,剩下的一半跟B相比,________的电阻大;把A剩下的一半再均匀拉长到1 m跟B相比,________的电阻小.(均选填“A”或“B”)4. 【滑动变阻器】 如图所示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图,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接线柱为________.第4题图5. 【电流规律】 如图甲所示,仅闭合开关S,两电流表的指针均如图乙所示,则通过L1的电流为________A,通过L2的电流为________A.第5题图6. 【电压规律】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的示数为4.5 V,则电路的电源电压为________V,灯L2两端电压为________V.第6题图知识逐点过考点1 两种电荷1. 摩擦起电定义)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带电体的性质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将与毛衣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可以看到的现象是①__________________易错点拨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2. 两种电荷两种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会失去电子,带②________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会得到电子,带③________电荷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④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⑤________验电器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易错点拨 (1)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时,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两个轻小物体相互排斥时,一定带同种电荷(2)验电器不能检验物体是带正电还是带负电3. 导体、绝缘体、半导体与超导体名称 导体 绝缘体 半导体 超导体定义 ⑦________导电的物体 ⑧________导电的物体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温度低至某一温度后,电阻为0的导体举例 下列物质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⑨______________,属于绝缘体的是⑩__________,属于半导体的是 ________.A. 橡胶 B. 玻璃 C. 石墨 D. 陶瓷 E. 二极管 F. 水银 G. 塑料 H. 铜易错点拨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导电性可以发生变化,如玻璃在常温下是绝缘体,而加热到一定程度的玻璃就变成了导体考点2 电流、电压及其测量1. 电流和电压2.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与读数(6年5考)考点3 电阻1. 电阻定义 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单位 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其他单位:千欧(kΩ)、兆欧(MΩ)单位换算:1 kΩ= ________Ω;1 MΩ= ________Ω影响因素 (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 __________、 ________和温度; (2)同种材料的导体在同一温度下,长度越 ________,横截面积越 ________,导体的电阻越大2. 滑动变阻器原理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 ________来改变接入电路的阻值铭牌参数 某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 Ω 2 A”字样,则“20 Ω”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A”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1)通过调节其接入电路的阻值来改变电路中的 ________和用电器两端的 ________;(2)保护电路使用方法 (1)按照“ ________”的接线原则接入电路;(2)闭合开关前,滑片应处于 ________的位置,如图所示,若将A接线柱接入电路,则滑片应滑至最 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2022.21(2)](3)阻值变化原则:滑片距所接下接线柱距离越远,其接入电路的阻值越 ______(6年5考)考点4 电路1. 电路的三种状态2. 串、并联电路特点及电流、电压规律类型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电路图特点 (1)电流有________条路径(2)各用电器________影响(3)开关作用与位置无关 (1)电流至少有________条路径(2)各用电器________影响(3)开关作用与位置有关电流规律 电流处处________,即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________,即I=________电压规律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________,即U=________ 各并联支路两端电压________,即U=U1=U2教材实验到新考法实验1 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中考考法一题通例1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1甲所示的电路图进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的实验. 例1题图1 基础设问连接电路前小明观察到电流表如图1乙所示,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2甲实物电路的连接,电流表测L1支路的电流.(导线不许交叉) 丙 丁例1题图2(3)连接好电路后,需要检查各元件是否正确连接,闭合开关前应先进行试触,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开关接触不良,则闭合开关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正确连接电路后,依次将电流表接在B、A、C点测出对应电流,其中电流表接在B点时,电流表示数如图2乙所示,为________A;接着换用规格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灯泡替换L1、L2重复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用IA、IB、IC表示)实验序号) (IA/A IB/A IC/A1 0.28 0.482 0.22 0.3 0.523 0.24 0.32 0.56(5)(操作细节)数据记录后,首先应__________,拆除________两端的导线,再拆除其他导线并整理器材.能力提升(6)(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小明还想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于是用原有器材设计了图2丙所示的串联电路,将电流表分别接在a、b、c三处测量电流,电流表示数均相等,可初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小明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考法(7)(实验改进)回顾实验时,老师指出小明的实验可以利用如图2丁所示的电路加以改进.请分析这样改进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8)(生活实践)通过该实验小明联想到家里的各种用电器都是______联的,当多个用电器同时使用时,家里用电线路上的总电流会随着用电器的增加而________,因此,一定注意不要让总电流超过家里供电线路和电能表所允许的电流最大值.实验2 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中考考法一题通例2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例2题图基础设问(1)小明根据图甲电路图连接的实物图如图乙所示,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错误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线.(2)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后,小灯泡L2发光,L1不发光,电压表指针不偏转,将电压表改接到小灯泡L2两端后,电压表示数接近3 V,则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易忽视细节)排除故障后继续进行实验,小明在测A、B两端的电压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V;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接下来小明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明正确测出图甲中A、B两端的电压后,断开开关,准备拆下电压表,改接在B、C之间.小华认为小明的操作太麻烦,只需将与A点相连的导线改接到C点即可.小华的方法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出L2两端的电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AB/V UBC/V UAC/V0.8 2.8(5)正确操作后,小明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B、BC、AC间的电压,并记录入表中,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可初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下来应该用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规格的灯泡再多测几组数据,才能得出结论,此时多次测量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选填“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或“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能力提升(6)(设计实验)小明分析数据后还得出“顺着电流方向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越来越小”的结论,为了验证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考法(7)(意外现象)同组小刚继续做此实验,得出“电源电压总大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的结论,这与之前得到的结论不符,在老师的指引下,他测得某段导线两端的电压大约为0.05 V,由此得知导线分压可能是造成结论不同的原因.为了能更明显地观察到导线分压的现象,应选择较________(选填“粗”或“细”)的导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并联电路电压特点)课后小明利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设计如图丁所示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他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的ab、cd之间,并多次更换灯泡,发现电压表的示数都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由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题演练命题点1 电荷及相互作用1.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因得到电子而带________电.用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张开,如图所示.这两片金属箔带________种电荷.第1题图【典型试题拓展】 第1题1. (情境延伸)现有两个验电器,甲带负电,其金属箔张开,乙的金属箔未张开,然后用一根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甲、乙连接起来,如图所示,则连接的瞬间,金属棒上有电流是因为____(选填“正”或“负”)电荷的移动;金属棒上的电流方向为____________(选填“由甲至乙”或“由乙至甲”).拓展训练2. 手与硅胶管M均不带电,用手摩擦M后,M与带负电的塑料管互相排斥,则( )A. M带正电 B. M不带电C. 手摩擦M时,正电荷从手转移到M D. 手摩擦M时,电子从手转移到M3. 如图,用绝缘线分别悬吊甲、乙两轻小物体,甲带电.用带电棒丙分别靠近甲、乙,下列能证明乙带电且甲、乙带异种电荷的现象是( )第3题图 【典型试题拓展】 第3题2. (逆向思维)甲、乙、丙三个轻小物体,甲排斥乙,乙吸引丙.若乙带正电,则( ) A.甲一定带正电 B.甲一定带负电C.丙一定带负电 D.丙一定不带电命题点2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与读数4. 如图甲所示,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V.滑动变阻器以图乙所示方式接入电路,当滑片向左滑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4题图5. 如图所示,图甲中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A,图乙中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V.第5题图命题点3 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6. 如图所示,标有“2.5 V 0.3 A”的灯泡L1和标有“6 V 0.15 A”的灯泡L2连接成________联电路,电源电压可调节.闭合开关S,使电源电压从0 V逐渐增加,先正常发光的灯泡是________,此时通过另一灯泡的电流是________A.第6题图拓展训练7.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位置均如图乙所示,则L2两端电压为______V,L1和L2两端电压之比为________.第7题图8. 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0.5 A和0.3 A,则通过小灯泡L1的电流为________A,通过小灯泡L2的电流为________A.第8题图 电流和电路 电压 电阻教材实验到新考法实验1 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例1 (1)对电流表调零 断开 (2)如答图所示(3)先接电流表大量程,闭合开关,再立刻断开,并同时观察电流表指针瞬间的摆动情况 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 (4)0.2 不同 IC=IA+IB (5)断开开关 电源 (6)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得到普遍规律,消除数据的偶然性 (7)不用重新拆接电路,可以通过开关的通断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8)并 增大例1题答图实验2 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例2 (1)如答图所示 (2)小灯泡L1短路 (3)2.0 电压表换接小量程 (4)不能 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5)串联电路电源两端的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不同 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6)断开开关S,将小灯泡L1、L2互换位置后重新进行测量 (7)细 在长度和材料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的导线电阻越大,分压越大,更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 (8)各支路两端电压都等于电源电压例2题答图真题演练1. 负 同 【典型试题拓展】 第1题负 由乙至甲2. D 3. D 【典型试题拓展】 第3题A 4. 2.3 变小 5. 1.4 1.56. 串 L2 0.15 7. 1.5 4∶1 8. 0.2 0.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