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四章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四章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导学聚焦 1.生命观念——认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形成稳态与平衡观。 2.科学思维——基于批判性思维辩证的看待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明确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人类长远发展,做到环境的合理保护。 3.社会责任——认同可持续发展理论,明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能在相关实践中探讨分析。
知识点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
(1)自然资源与利用
资源类型 形成方式 举例
不可枯 竭资源 由 宇宙因素 、星球间的作用力在地球的形成和运动过程中产生的 风能、 潮汐能 、太阳能、大气和气候等
可枯 竭资源 在 地球演化 过程的不同阶段形成的自然资源 ① 可更新自然资源  土壤、森林、野生动物及人力资源等
②非更新自然资源 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和化石燃料等
(2)可持续发展
①定义:指既能满足 当代人 的需要,又对 后代人 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
②内涵
a. 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是主导;
b. 生态 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c. 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是根本目的。
③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2.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1)与环保有关的公益活动:百万森林、 世界地球日 、世界水日、地球一小时。
(2)环境保护的措施
①减少对 自然资源 的消耗;
②优先购买 绿色 产品,使用绿色能源,绿色出行,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③减少对 环境 的污染;
④不猎杀珍稀动物和受保护动物、爱护古树古木等。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 )
(2)地球上的自然资源都是可更新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
(3)开发自然资源时,既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又要保持可持续发展( √ )
(4)大力开垦荒地、围湖造田有利于解决我国面临的粮食危机( × )
(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
(6)人类未来的发展需要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
1.“稻鱼共生”是一种独特的生态农业模式,可以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粮鱼双赢。在中国已经有2 000多年的历史了。鱼为水稻除草除虫、耘田松土,水稻为鱼提供保护和食物,同时,由于不施用农药化肥,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稻鱼共生”系统通过以稻养鱼、以鱼促稻,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请说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提示: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有同学认为,“稻花为鱼提供食物,水稻的部分能量流入了鱼的体内;鱼产生的排泄物可为水稻提供肥料,因此,能量可以循环利用。”请对此作出评价。
提示:该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因为稻花是水稻的组成部分,其中的能量属于水稻的同化量,鱼吃稻花,水稻的部分能量流入了鱼体内,而鱼的排泄物需要经过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之后,才可以作为营养物质被水稻吸收,这个过程体现了物质循环,排泄物中有机物的能量不是被植物利用,而是被分解者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
2.有些企业的生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缺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停产又将影响职工的收入和产品的供应。这样的两难处境,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请你查阅有关资料,找一找摆脱这类困境的办法。
提示: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行政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全体职工以及当地居民都树立起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新思维以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观念;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以便大力开展有利于环保事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改造;对于近期无望解决环境污染的企业,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依法并妥善实施“关”“停”“并”“转”。
考向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下列有关“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B.人类在进行海洋生态系统开发时,应遵循“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的科学道理
C.目前人类已经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使用价值
D.臭氧层遭到破坏,人类皮肤癌发病率上升,但对植物光合作用没有影响
解析:D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和资源,建立人口、环境、科学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和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A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B正确;直到近几十年来,人类才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使用价值,因为间接使用价值是在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的功能,C正确;臭氧层被破坏,紫外线增强,不光人类受到影响,植物也不能幸免,D错误。
2.2019年全国多个城市出台了本市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B.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生物堆肥时要充分考虑垃圾性质、引入的微生物种类等因素
D.将生活垃圾回收后直接撒到农田中即可作有机肥
解析:D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该发展理念有利于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A正确;垃圾分类处理后,减轻了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正确;生物堆肥时要充分考虑垃圾性质、引入的微生物种类等因素,C正确;生活垃圾中可能含有废弃塑料等污染土壤的物质,不能回收后直接撒到农田中作有机肥,D错误。
1.在自然界中,凡是能提供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均可称为自然资源。风能和土壤分别属于自然资源中的(  )
A.不可枯竭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
B.可枯竭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
C.不可枯竭资源、非更新自然资源
D.可枯竭资源、非更新自然资源
答案:A
2.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圈造成影响,我们应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关注
B.环境问题只存在于城市
C.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不是无能为力的
D.必须采取措施,停止破坏环境的行为
答案:B
3.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过度砍伐森林
B.选用大排量汽车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D.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
答案:C
4.下列什么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
A.排掉沼泽地的积水,使之变成农田和牧场
B.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以断绝污染的源头
C.砍伐沿海的红树林,利用滩涂发展养殖业
D.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提高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量
解析:D 排掉沼泽地的积水,使之变成农田和牧场,破坏生物多样性,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A错误;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则违背了整体性原理,应该合理利用汽车,B错误;砍伐沿海的红树林,利用滩涂发展养殖业,破坏了生态环境,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C错误;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提高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量,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D正确。
5.人类和自然要和谐共生,我们应该改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开发利用太阳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加大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粮食产量
C.提倡低碳生活,节约能源
D.分类回收、再利用生活垃圾
解析:B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体和土壤等,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B符合题意。
6.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在对待地球家园的问题上,科学的态度是(  )
A.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
C.人类不能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只能保护自然资源
D.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答案:D
7.如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森林的两种开发模式Ⅰ、Ⅱ,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完全砍伐后再种植的树通常具有一样的树龄和种类
B.选择性砍伐使森林变得更有层次性和多样性
C.选择Ⅱ模式更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D.进行大面积砍伐,让其自身恢复
解析:D 进行大面积砍伐,让其自身恢复需要漫长的时间,再生生长时间长,生物多样性降低,D错误。
8.湖北省生态保护红线总体呈现“四屏三江一区”基本格局。“四屏”指鄂西南武陵山区、鄂西北秦巴山区、鄂东南幕阜山区、鄂东北大别山区四个生态屏障;“三江”指长江、汉江和清江干流的重要水域及岸线;“一区”指江汉平原为主的重要湖泊湿地。下列有关生态保护红线评价不合理的是(  )
A.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
B.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助于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C.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解析:D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A正确;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助于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B正确;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C正确;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D错误。
9.有研究报道,某地区近40年内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80.9%。该时段内,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
B.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
D.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解析:C 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A正确;栖息地破碎化会造成小种群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减少,使小种群易于灭绝,因此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B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不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的开发和利用,C错误;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正确。
10.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
C.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析:C 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B正确;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垃圾分类处理减少了污染,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