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四章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四章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导学聚焦 1.生命观念——分析人类发展史中人口数量变化的规律,明确人口的数量变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稳态与平衡观。 2.科学思维——归纳总结人口数量变化的规律,并举例分析人口激增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知识点 全球人口动态及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1.近一个世纪世界人口激增
(1)人口增长过程
(2)人口分布特点:因 地域 不同而有较大不同。
(3)增长的原因
①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 医学 技术的进步;
②人口 基数 大。
2.人口激增引起全球性的粮食、土地、水资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1)导致 自然资源 短缺、环境恶化;
(2)加剧水污染、 大气 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3.控制人口是关系人类存亡和发展的大事
(1)控制 人口 增长,与自然和谐共处;
(2)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基于上述学习,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有助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 )
(2)人口增长带来的水污染问题,也是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 )
(3)通过控制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降低人口数量( × )
(4)某国人口数量增长速率大幅下降,不必再节约淡水资源( × )
(5)近几年“北上广”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增加( × )
(6)人口动态变化应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 )
1.如图为某国人口年龄结构图,据图分析该国未来应采取何种人口政策实现口数量的稳定。
提示:由图可以看出,幼年个体占的比例很大,而老年个体占的比例很小,属于增长型,该国将来的人口发展趋势是出生率上升,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人口一多,也会对社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要控制人口的增长。
2.如图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更长久?并分析原因。
提示:B国。①A国粮食产量持续下降,而人口数量却大幅度增长,很快就不能维持本国的生存;②B国粮食和人口同步增长,且幅度比较一致,能长久地维持下去;③C国虽然粮食和人口同步增长,但是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粮食增产速度,最终该国也不能维持其生存;④D国粮食产量增长了一段时间后却又大幅度下降,肯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
1. 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2.人口增长与影响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模型
解读: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也大量增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日趋严重,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把人口数量控制在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考向1 全球人口动态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处理好人口增长和环境、资源的关系。下列与我国人口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目前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高
B.优生优育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C.我国人口基数过大,使每年新增人口的规模大
D.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峰值15亿左右,所以我国人口的K值为15亿
解析:D 目前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高,A正确;优生优育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B正确;我国人口基数过大,使每年新增人口的规模大,C正确;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峰值15亿左右,然后才有可能下降;K值为环境的最大承载量,15亿是人为控制的最大值,并不是K值,D错误。
2.如图是我国1949年~1999年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图,据图分析,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总体下降,是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取得的实效
B.由图可知,我国人口数量增长已得到控制,人口数量在逐年减少
C.针对我国沿海城市进行的人口调查,其调查结果也会符合图示变化趋势
D.六十年代初,出生率下降和死亡率上升,说明当时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一定为衰退型
解析:A 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直接结果就是减少了出生率,A正确;尽管人口增长率较低,但由于总人口较大,故人口增长数量依然较大,B错误;沿海城市的人口流动性比较大,其调查结果可能和图示有所不同,C错误;六十年代初,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当时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仍为增长型,D错误。
概念易错
全球人口增长的2点易错
(1)控制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资源有限,食物的生产有限。若是人口太多,将达到地球难以容纳的程度。
(2)出生率可控,死亡率不可控,因此降低人口数量,可通过控制人口出生率实现。
考向2 人口激增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人口控制
3.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是(  )
A.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
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
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D.大量排放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
解析:B 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A不符合题意;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B符合题意;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C不符合题意;大量排放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D不符合题意。
4.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人口持续下降,导致资源消耗下降,国家放开了“二胎”政策
B.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人口数量增加对生态环境没有影响
C.为降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减少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
D.提倡使用“绿色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解析:D 我国人口并没有下降,A错误;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人口数量增加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B错误;为降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采用发展生态农业等措施,而不能通过减少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来达到目的,C错误;提倡使用“绿色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D正确。
名师点睛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和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
(2)人口增长过快与森林资源的关系:使得越来越多的森林受到破坏。
(3)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加剧了环境污染。
(4)人口增长过快与水资源的关系:用水量会相应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而人均水资源减少。
(5)人口增长过快与能源或矿产的关系:除了矿物燃料外,木材、秸秆都成了能源,给环境带来了压力。
1.下列哪项措施会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B.植树种草
C.治理环境污染  D.围湖造田
解析:D 围湖造田严重减弱湖区的调蓄抗灾功能,以致汛期渍涝灾害频繁、低湖田土壤环境恶化,效益下降。
2.下列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相当严重
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
D.我国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解析:C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很低。
3.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解析:D 目前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A错误;人不等同于动物,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B错误;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C错误;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于资源短缺,人类就会盲目地开发和无休止地破坏自然环境,进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D正确。
4.到2050年,按16亿人人均年消费粮食600 kg计算,中国每年共需粮食9.6×108 t,每公顷耕地需要产粮13.5 t,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  )
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
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
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
解析:B 到2050年,按16亿人人均年消费粮食600 kg计算,中国每年共需粮食9.6×108 t,每公顷耕地需要产粮13.5 t,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说明人的生存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故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人口增长会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因此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所以这个事实说明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b
B.产生曲线b与曲线a的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不同
C.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为图中的c
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值)为110亿,当世界人口达到110亿时,种群数量可能继续增长
解析:C 生态环境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故世界人口增长最终表现为逻辑斯谛增长,即图中的曲线b,A正确;曲线a(指数增长)和b(逻辑斯谛增长)的差别就在于环境阻力不同,B正确;当世界人口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超过K值后,会对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同时使K值下降,C错误;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会继续增长而超过K值,但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很快会降到K值或K值以下,D正确。
6.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解析:A 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是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不足,必然会开垦土地,土地的开垦带来的问题是植被的破坏,植被的破坏带来的问题是自然灾害频繁。
7.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全国人口共141 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 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 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近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B.统计局进行全国人口普查常采用样方法调查人口基本情况
C.据人口的年龄结构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人口数量变化趋势
D.全面放开三孩政策有助于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解析:B 统计局进行全国人口普查常采用入户调查,B错误。
8.如图为我国历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请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曲线为“J”形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的增长不受任何限制
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
解析:C 虽然曲线为“J”形曲线,但人口增长还是受到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等条件的限制,A错误;增长曲线虽然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B错误;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是人口增长的保障,所以人口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C正确;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资源人均量少,人口激增会影响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D错误。
9.某同学在有关报道中看到如图所示的2015~2019年某省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当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后提出下列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人口数量变化受到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B.2016年和2017年人口出生率的明显上升可能与放开二孩政策有关
C.2016年至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出生率下降
D.人口出生率下降是该省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重要因素,同时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衡
解析:D 出生率下降不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衡,D错误。
10.80年代后期我国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如下表:
中国人均水平 世界人均水平 比例
人均耕地 1.5亩 5.5亩 <1/3
人均林地 1.7亩 15.5亩 <1/9
人均草原 5.3亩 11.4亩 <1/2
人均淡水量 2 700 m3 11 000 m3 <1/4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总资源量比较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了我国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2)我国有一段时间采取了将草原、森林等改造为耕地的措施,以增加人均耕地面积解决粮食紧张问题。你认为此种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
(3)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两项有效措施:                       
                       。
答案:(1)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增长过快 (2)不可取。因为森林、草原减少后,影响了气候、降水量等,导致自然灾害增加,危害了农业生产,使粮食紧张问题更尖锐 (3)计划生育、实行优生优育优教,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答案合理均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