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 1.概括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表现,说出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实质。2.概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说出新政的实质和影响,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意义。3.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认识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重点: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预习导学】课堂导入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1933—1945年)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他就是罗斯福总统。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应对措施。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走出困局。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挽救了危机 为什么这些措施被称为“新政” 由此导入新课。重点梳理知识点一 从繁荣到危机 原因 直接原因:社会生产过剩 根本原因: 的基本矛盾爆发 年10月, 股票价格突然暴跌 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影响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资本家销毁了大量商品·知识点拨·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及表现特点 表现持续时间长 1929—1933年波及范围广 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破坏性大 工业产量下降,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答案】资本主义制度 1929 美国知识点二 罗斯福新政 目的 应对经济大危机,扭转经济形势特点 采用 的手段 措施 金融 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工业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颁布 和《全国劳工关系法》 就业 兴建大量公共设施,推行社会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 体制 积极 影响 美国经济和社会得到恢复与发展,增强了美国政府的 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局限 性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图示归纳·易混易错·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波及的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不是全球。苏联当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没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答案】国家干预 《全国工业复兴法》 “以工代赈” 社会保障 宏观调控【合作探究】任务驱动 探究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实质及影响材料一 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国家保险。1933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由国家出资扶持大企业,国家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1933年通过《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国家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1)结合材料一中的文字及图片信息,请你谈谈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有哪些。材料二 罗斯福的前任总统胡佛沿用一贯的“自由放任”政策,不同意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使得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从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开始,政府出台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政府支出达350亿美元。(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材料三 他(罗斯福)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美国记者约翰逊(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材料四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4)新政能否“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为什么 【答案】(1)①金融业: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②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③农业:调整农业播种面积,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④“以工代赈”:吸纳大量的失业者,刺激生产和消费。(2)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3)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4)不能。因为新政的前提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经济大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所以新政不能“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大危机)。备选任务 探究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特点及影响材料一 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追求利润,不断地扩大生产,这就势必会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各个社会生产部门之间的矛盾,进而导致经济危机。(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从金融业迅速波及几乎所有部门,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1年,最多不过2年,而20世纪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4年之久,有的甚至更长。……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人数3000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2)根据材料二,归纳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材料三(3)根据材料三,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答案】(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产阶级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2)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3)经济大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失业人数大幅增加,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生活环境恶化。归纳总结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找对策。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为国家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