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第一节 不同种群组成群落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第一节 不同种群组成群落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一节 不同种群组成群落
导学聚焦 1.生命观念——明确优势种在生物群落稳定维持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稳态与平衡观。 2.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举例说明物种在群落中占有一定的生态位,并阐明优势种在群落中的作用。 3.科学探究——①通过“不同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研究,认同丰富度调查反映群落的物种组成;②通过“尝试分析森林群落中几种鸟的生态位关系”实验分析,科学分析鸟类生态位与其生活习性的关系,提升材料分析与数据处理能力。
知识点(一) 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特点
1.群落
(1)定义
在一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 空间 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组成特点
①组成群落的生物不是随意组合的,而是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 适应 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的 动态 结构;
②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的变化,一个群落可被 另一个群落 所替代;
③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区域可重复出现 相同 群落类型。
2.丰富度调查反映群落的物种组成
(1)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 不同物种 的总数。
(2)丰富度最简单的研究方法:识别组成群落的 各种生物 ,并统计他们的 个体数量 。
(3)丰富度的特点:不同群落物种丰富度存在差别,如寒温带针叶林群落、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 增多 。
3.优势种决定群落的结构和内部环境的形成
(1)优势种:指对群落的结构和内部环境的形成有明显 决定 作用的物种。
(2)优势种特点
①不同群落往往有 不同 的优势种;
②具有高度的 生态 适应性,并且在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群落中,其 竞争优势 常常持久不变;
③优势种能凭借自己的数量和 生活力 对群落的结构和内部环境起决定性作用;
④显著影响群落中 其他物种 的生存和生长。
4.物种在群落中占有一定的生态位
(1)生态位的定义
指群落中某个物种在 时间 和 空间上 的位置及其与其他相关物种之间的 功能 关系,表示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 地位 、作用和重要性。
(2)生态位决定因素
① 栖息 的场所;
②与 食物 、天敌和其他生物的关系。
(3)生态位组成的特点
①不同物种往往占据 不同 的生态位;
②同一群落中,两个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是完全重叠的,若重叠可能发生以下两种情况
a.发生显著的竞争,一种生物 完全排除掉 另一种生物,即竞争排斥原理。
b.发生 生态位分化 ,从而减少或排除竞争,使得它们共同生存下来,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长期 适应 以及 自然选择 的结果。
5.基于上述学习,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动物物种丰富度( × )
(2)高纬度环境中的生物群落往往比低纬度的生物群落具有更高的丰富度( × )
(3)去除一个群落中优势种往往会对该群落的结构和内部环境产生影响( √ )
(4)生态位发生重叠时,两种生物能够和谐共处( × )
(5)生态位分化是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结果,有利于生物体利用环境资源,减少竞争( √ )
 资料分析:生态学家高斯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草履虫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相等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用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某个容器中培养。结果如下图:
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若单独培养草履虫时,可推测两种草履虫都能正常生长,其种群增长曲线呈现什么形态?
提示:“S”形增长。
(2)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之间是什么种间关系?
提示:竞争。
(3)混合培养后,大草履虫逐渐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竞争力弱,在竞争食物和空间时处于弱势,被排除。
(4)从生态位角度解释为何大小两种草履虫出现竞争排斥?
提示: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生态位相似,当生活于同一空间,竞争共同食物资源,生态位重叠,竞争激烈,结果出现竞争排斥。
1.理解群落概念的4个关键点
(1)同一时间内:至少在种群没有太大变化的时间段内,如某环境中的某种动物在全部迁走时,在此前与此后的这个环境中的生物种群不一样,迁徙前后的生物群落特点不同。
(2)一定空间内:如一个水池、一片草地或一片森林。
(3)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4)群落内各种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综合分析生态位
(1)生态位概念、研究内容、出现的原因、特点等分析
项目 内容分析
概念 物种利用各种资源的幅度以及该物种与种群中其他物种关系的总和
研究 内容 ①植物:在研究领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②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原因 群落中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特点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一般说来,当主要食物缺乏时,动物会扩大取食种类,食性趋向泛化,生态位加宽;当食物丰富时,取食种类又可能缩小,食性趋向特化,生态位变窄
意义 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2)生态位重叠与分化
①生态位重叠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生活于同一空间时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的现象。生态位重叠的两个物种因竞争排斥原理而难以长期共存,除非空间和资源十分丰富。通常资源总是有限,因此生态位重叠物种之间竞争总会导致重叠程度降低,如彼此分别占领不同的空间位置和在不同空间部位觅食等。在向某一地区引进物种时,要考虑与当地物种的生态位重叠的问题。外来物种总因数量有限、对环境尚未适应等原因处于竞争的弱势,因此,如与当地物种生态位重叠过大将会导致引种失败。
②生态位分化
a.模型
b.解读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趋向于减少竞争以获得更多资源,使得两者共同存活下来。
考向1 群落的概念与优势种
1.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
A.一个池塘的全部生物
B.内蒙古大草原全部生物
C.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生物
D.一块稻田中的全部水稻
解析:D 一个池塘的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群落,A正确;内蒙古大草原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群落,B正确;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生物构成一个群落,C正确;一块稻田中的全部水稻为一个种群,并非群落,D错误。
2.下列关于优势种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优势种对群落内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生长有很大影响
B.群落中稀有物种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转化成优势种
C.群落中只能有一种生物成为优势种
D.优势种的识别特征之一是个体数量多
解析:C 优势种是指群落中数量很多,对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生长影响很大的一些物种,A、D正确;群落中的优势种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些稀有物种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变成优势种,而原来的优势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B正确;优势种不一定只有一种,可能是多种,C错误。
考向易错
  对群落概念及优势种认知的易错点
(1)群落是某一区域的所有生物总和,不包含非生物环境。
(2)优势种是对群落结构和内部环境的形成有明显决定作用的物种,一个群落中可能存在多种优势种。
(3)人为干扰下能够改变种群优势种的组成,进而造成群落结构和内部环境的改变。
考向2 丰富度与群落的物种组成
3.下列关于群落丰富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的多少
B.群落中动物的数目有很多,说明丰富度很高
C.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D.农田中生物种类较少,丰富度较高
解析:C 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单指动物种类,A、B错误,C正确;农田中生物种类较少,丰富度低,D错误。
4.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最不易暴发虫害
B.梨茶间作园的各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在6月份时最大
C.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物种丰富度在6月和10月时最大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解析:C 由图可知,纯茶园物种数量最少,稳定性最弱,最容易暴发虫害,A错误;由图可知,梨茶间作园在6月份时,物种数量达到最大值,但不能说各物种的种群密度最大,B错误;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物种丰富度在6月和10月时最大,C正确;不同类型的茶园物种不同,说明茶园的群落结构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D错误。
考向易错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多少,而非个体数量多少,物种数目是群落的重要特征。
考向3 生态位
5.生态位表示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态环境的最小阈值。生态位宽度是指被一个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的种群生态位差异越大,群落的结构一般越复杂
B.同一生态系统的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种群的生态位完全相同
C.生态位相似但存在地理隔离的种群常会进化出相似的生理结构
D.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一般不易被淘汰
解析:B 群落中的种群生态位差异越大,群落的结构一般越复杂,A正确;同一生态系统的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种群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B错误;生态位相似但存在地理隔离的种群常会进化出相似的生理结构,C正确;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一般不易被淘汰,D正确。
6.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如果生物的所有环境条件都适宜,且没有竞争和捕食的条件下,一个物种所栖息或利用的最大空间就是基础生态位;而一个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叫做实际生态位。如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位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B.如果气候适宜、空间充足,三种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为基础生态位
C.三种蝙蝠栖息各自占据的实际生态位大小为棕蝙蝠>蓬毛蝙蝠>银毛蝙蝠
D.三种蝙蝠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有利于避免生态位过度重叠,从而减少竞争
解析:D 生态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错误;分析曲线可知,三种蝙蝠之间属于竞争关系,因此虽然气候适宜、空间充足,但是三种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不是基础生态位,B错误;图示曲线表示的日落后的时间与活动频率的关系,不能确定三种蝙蝠实际生态位的大小,C错误;由曲线可知,三种蝙蝠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只在特定的时间段活动,这有利于对当地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正确。
7.下图是生态位关系图,乙的生态位空间有较大比例被共占的一组是(  )
解析:D A图显示甲、乙存在共同的环境梯度,属于竞争,但是乙的空间被共占的比例较小,A不符合题意;B图中甲、乙两种生物,几乎没有共同的环境梯度,竞争比例小,B不符合题意;C图中甲、乙没有共同的环境梯度,不存在竞争,C不符合题意;D图中甲、乙有共同的环境梯度,且乙空间较大比例被共占,D符合题意。
知识点(二) 调查土壤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及分析森林群落中几种鸟的生态位
1.不同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实验原理
通过土壤动物类群 丰富度 的调查,可以反映不同群落中土壤动物 物种数目 的多寡。
(2)实验目的
①学会样方选择、 显微 观察、分离和数据记录等方法;
②能比较不同群落中土壤动物的类群组成;
③认同 丰富度 调查能反映群落的物种组成。
(3)方法步骤
①样地选择和土样采集
a.选择不同群落作为样地,详细记录每个样地的 地理位置 、植被特征、土壤类型等;
b.每个样地随机选取 3~5 个样方;
c.将 土壤取样器 插入地表0~25 cm表层土壤取出土样。
②土壤动物的分离
a.用镊子将形体较大的动物拣出,放入贴有标签的试管中保存;
b.形体较小的动物使用 干漏斗分离法 进行分离。
③土壤动物的种类鉴定与记录
a.体型较大的动物:用 肉眼 观察;
b.体型较小的动物:用放大镜或 体视显微镜 观察;
c.利用表格记录每一群落土壤动物的 类群 和数量。
2.尝试分析森林群落中几种鸟的生态位关系
(1)实验目的
结合生态位概念,分析资料中几种鸟的 生态位 关系,并简述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
(2)资料分析(阅读资料见教材P30)
①栎树林中不同生物生态位存在一定差异,这与其 食性 存在一定联系;
②栎树林中,每种鸟可在森林群落的不同层次活动和觅食,但总有一个 喜好 的层次,利于群落中鸟类对资源的获取。
3.基于上述学习,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采集土壤动物可通过取样器取样法( √ )
(2)调查得到的个体数量越多,丰富度越高( × )
(3)森林群落中不同鸟类的生态位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 × )
(4)森林中不同的鸟类占有不同的生态位不会出现重叠的情况( × )
(5)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则调查数值偏大( × )
1.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动物类群数(类)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 365 665 750 1 983 2 490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请阐述理由。
提示: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范围小,标记个体难与无标记个体充分混匀,所以一般不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2)从表中调查结果可得出何种结论?对我们进行环境保护有何启示?
提示: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距离污染源越远,农药污染物的浓度越低,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越小。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减少农药的使用,以降低对土壤动物数的伤害,保护土壤动物多样性。
2.生态位是指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相关种群之间的关系。下表是某栎树林中食性相似的部分鸟类在不同层次中的相对密度。
种名 林冠层高 于11.6 m 乔木层 5~11.6 m 灌木层 1.3~5 m 草本层 1~1.3 m 地面
林鸽 333 3 3 ╲ ╲
茶腹 34 34 1 ╲ ╲
青山雀 150 264 196 24 6
长尾 山雀 122 183 136 18 9
旋木雀 32 75 27 17 ╲
煤山雀 45 108 78 20 ╲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进一步研究表中鸟类的生态位,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调查?
提示:鸟类的活动时间、种间关系等方面。
(2)表中鸟类食性相似,但最喜好的栖息位置却处于树林不同的层次,这种现象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为了减弱种间竞争。
(3)表中哪两种鸟类的生态位最接近?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试分析若干年后,两种群变化趋势如何?
提示:青山雀和长尾山雀生态位更接近,它们属于竞争关系。变化趋势是一种群占优势,另一种群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不同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物种鉴定及丰富度统计
(1)物种鉴定方法
方法 对象 要求
肉眼观察法 体型较大的动物 鉴定到土壤动物的属、科或目即可
放大镜观察法 体型较小的动物
体视显微镜观察法
(2)丰富度统计方法
①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个体数(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如易于查明个体数量的土壤动物如蜘蛛5个,蚯蚓8条)
②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一般用于调查分布范围较大,个体较小的种群时。
③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划分方法
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
考向1 不同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花坛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进行了调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
B.可采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统计物种相对数量
C.可根据土壤动物的避光性特点用诱虫器进行采集
D.花坛0~25 cm土层中动物的丰富度通常最高
解析:A 由于土壤动物活动能力较强,不适用样方法调查丰富度,应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有两种方法,即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前者可用多度等级估计丰富度,后者适用于个体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B正确;采集土壤动物可以用诱虫器,利用的是土壤动物避光趋湿的特性,C正确;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时,取样器一般情况下取土层0~25 cm内的表层土,该区域统计的丰富度最高,D正确。
2.土壤是无数土壤动物的家园。常见的小动物有蜘蛛、鼠妇、蜈蚣、马陆、蚯蚓以及多种多样的昆虫等。土壤动物对动物和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图示是“不同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B.B通常用于采集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如马陆、蚯蚓等
C.A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的
D.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目测估计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解析:A 由于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所以若采用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A正确;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运动能力较强的土壤动物如跳虫的采集,B错误;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C错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记名计算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种群;对于个体较小、种群数量较多的种群一般用目测估计法,D错误。
考向2 基于实例分析群落中生物生态位
3.生态位是指某种生物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在非洲草原上有斑马、野牛、牛羚和瞪羚等食草动物,它们迁徙时按一定次序陆续穿过草原,不同种类的动物取食草被的部位不同,并为下一个到来的物种留有食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现象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上述现象导致各物种间的竞争减弱
C.上述食草动物间存在着生态位分化
D.若去除斑马种群,对其他种群不会产生影响
解析:D 题干的描述中体现出了各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这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根据题干可知,不同种类的动物取食草被的部位不同,这样就使得各物种间的竞争减弱,B正确;不同种类的动物取食草被的部位不同,说明在食物上存在一定的分化;迁徙时按一定次序陆续穿过草原,说明在栖息空间上存在分化,C正确;生物和生物之间是在相互影响中进化和发展的,故去除斑马种群,对其他种群会产生影响,如捕食斑马的生物,D错误。
4.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对某湿地中4种占优势的水鸟的生态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物种 数量 /只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食物种类占比/%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 砂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 120 67 0 33 52.8 16.7 0 12 13 0 5.5
绿头鸭 1 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 678 64 0 36 0 0 50 25 25 0 0
青脚鹬 1 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A.从觅食角度分析此表,4种水鸟彼此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B.其中觅食生境范围最宽的水鸟是青脚鹬
C.觅食生境一样的两种鸟生态位完全相同
D.该湿地中每种鸟类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解析:C 从觅食角度分析此表,4种水鸟彼此之间的觅食生境和食物种类都有交叉,所以彼此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既有食物上的竞争也有空间资源的竞争,A正确;青脚鹬在三种觅食生境中均有出现;鹤鹬和绿翅鸭主要出现在生境1和生境3;绿头鸭主要出现在生境1;所以,青脚鹬的觅食生境范围最宽,B正确;觅食生境一样的两种鸟生态位不一定完全相同,因为生态位包括多项内容,物种种类、物种在种群中的位置、占用资源以及种间关系都会导致生态位不同,C错误;由于长期自然进化,该湿地中每种鸟类分别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5.生态学上,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其他相关物种之间的功能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下表中列出的是某自然水域鱼类研究的部分数据,请回答:
种数 各季节所占质量百分比 栖息 位置 食物种类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A矛尾虾虎鱼 13.19 10.15 10.45 14.97 底栖 钩虾、糠虾等
B方氏云鳚鱼 12.09 3.08 0 0 近岸 底层 海蜇、虾、浮游动物
C斑尾刺虾虎鱼 0 0 5.00 14.29 近岸 底层 幼鱼、小型软体动物
D安氏新银鱼 5.49 0 0 16.33 近岸 上层 小型鱼虾
… … … … … … …
(1)表中所列四种鱼,栖息位置相同的是     和    (填字母)。综合表中信息分析,这两种鱼生态位完全相同吗?      (填“完全相同”或“不完全相同”),依据是         
                       。
(2)表中所列数据是长期跟踪调查结果,这个自然水域的生物多种多样,它们能够充分利用     ,适应水域环境,这是    的结果。
(3)研究自然水域物种之间的关系和物种丰富度有利于指导渔业生产,物种丰富度是指                       。
答案:(1)B C 不完全相同 B与C出现的季节不同;B与C的食物种类不同 (2)自然资源 自然选择 (3)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总数
1.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解析:A 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并不是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A错误;不同群落物种数目不同,生物的丰富度不同,B正确;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数目由于温度降低而减少,丰富度逐渐减少,C正确;丰富度越大的群落,物种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其结构越复杂,D正确。
2.如图表示a、b两物种间的生态位关系。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位重叠部分越小,两物种竞争越激烈
B.两物种生态位的重叠部分可能指共同的空间
C.两物种生态位的重叠部分可能指共同的食物
D.自然选择可能会使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改变
解析:A 生态位重叠部分越大,说明两物种需要的共同资源越相似,两物种竞争越激烈,A错误;两物种生态位的重叠部分可能指这两个物种有共同的生存空间,B正确;两物种生态位的重叠部分可能指共同的食物,C正确;自然选择可能会使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改变,D正确。
3.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群落中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时往往会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发生分化
C.群落中的优势种通常占有绝对竞争优势,且这种优势是不会改变的
D.研究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直接识别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
解析:C 不同地域的群落,生活的物种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自然群落中,生态位有重叠的物种会在自然选择作用生态位发生变化,从而减少或排除竞争,B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个物种取代另一个物种是指优势取代,故群落中的优势种通常都占有竞争优势,且这种优势是在不断变化的,C错误;研究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的方法是识别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D正确。
4.如图是仓库里两种常见的害虫“拟谷盗”与“扁拟谷盗”的生态栖位偏好示意图,根据该图,下列哪个选项正确(  )
A.在干燥、低温条件下,拟谷盗有竞争优势
B.在干燥、高温条件下,拟谷盗有竞争优势
C.在潮湿、低温条件下,扁拟谷盗有竞争优势
D.在潮湿、高温条件下,扁拟谷盗有竞争优势
解析:C 在潮湿、高温条件下,拟谷盗有竞争优势,A错误,B错误;据图分析,扁拟谷盗在潮湿、低温条件下,具有竞争优势,C正确;扁拟谷盗在干燥环境中具有竞争优势,D错误。
5.大树杜鹃因其树体高大、花大而美丽、量少而珍稀,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为了解大树杜鹃的群落环境,为大树杜鹃的保护和繁育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人员对大树杜鹃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层次结构等特征进行了研究,部分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树杜鹃与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所有动物、植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B.对群落中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调查时,样方面积应有所不同
C.各样地物种丰富度的差异可能是由样地坡度、土壤等差异造成的
D.研究结果显示,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总体上较灌木层和草本层高
解析:A 大树杜鹃与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A错误;对群落中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调查时,样方面积应有所不同,B正确;各样地物种丰富度的差异可能是由样地坡度、土壤等差异造成的,C正确;研究结果显示,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总体上较灌木层和草本层高,D正确。
6.某同学设计了4种土壤动物收集装置,其中收集效果最好的是(  )
解析:A 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用A中实验装置收集土壤动物的效果最好,A正确。
7.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表示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斗争具有密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
B.种内斗争的加剧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
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不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
D.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会有未被利用的资源
解析:C 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A正确;种内斗争的加剧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B正确;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C错误;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会有未被利用的资源,D正确。
8.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
A.物种x与物种y可能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B.在自然环境里每一个特定环境中都有不同种类的生物
C.物种x因生态位较物种y小,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被淘汰
D.物种x与物种y生态位的形成是生物和环境长期相互作用而逐渐分化产生的
解析:C 物种x与物种y因为生态位重叠,所以它们可能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A正确;在自然环境里,每一个特定位置都有不同种类的生物,其活动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取决于它的特殊结构、生理和行为,故具有自己的独特生态位,B正确;物种x因生态位较物种y大,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获胜,C错误;生态位是生物和环境长期相互作用而逐渐分化产生的,D正确。
9.下列有关“不同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B.在采样时,应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后再进行采样
C.用诱虫器采集土壤动物时不能打开电灯,以免影响采集
D.在同一块土壤中,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解析:C 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A正确;在采样时,应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后再进行采样,B正确;土壤动物有趋热、趋湿、避光的特点,用诱虫器采集土壤动物时需打开电灯,以免影响采集,C错误;因为不同的时间,环境条件不同,土壤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会不同,故在同一块土壤中,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D正确。
10.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沿海滩涂上两种水鸟在三种主要觅食环境中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脚鹬的觅食环境范围大于绿翅鸭的觅食环境范围
B.环境污染可能会对绿翅鸭和青脚鹬的生态位产生影响
C.二者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完全是两种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解析:C 青脚鹬的觅食范围有环境1、2、3,而绿翅鸭的觅食范围不包括环境2,A正确;环境污染可能会使绿翅鸭和青脚鹬彻底离开某种觅食环境,因此可能会对二者的生态位产生影响,B正确;两种水鸟类的觅食环境、食物种类均存在差异,说明它们的生态位存在差异,这是两种水鸟之间及水鸟与非生物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错误;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既能够减小竞争压力,还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