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义:光现象知识点 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1)定义: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等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线:由一小東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 C=3x108m/s=3x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x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光的反射实验(重点)1.可折转白色粗糙硬纸板的作用:①显示光路,对光线起漫反射作用:②探究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实验应在 较暗 的环境中进行:减小其他光线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现象更明显:3.纸板与镜面的放置要求:纸板与镜面 垂直 放置:4.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分别测量反射角、入射角的大小,比较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5.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将纸板 NOF 向前或向后折转,观察硬纸板上是否显示反射光线;6.验证光路是否可逆:将光线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入,观察新的反射光的传播路径是否与原来的入射光线重合:7.实验中改变入射角大小,多次实验的目的: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让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练一练一、单选题1.下列实例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手影的形成 B.水中的倒影 C.小孔成像 D.日食和月食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A.树荫下的光斑 B. 地上的“树影”C.沙漠蜃景 D.日食现象3.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如: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下述事例中与之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A.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B.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C.要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研究像的特点,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D.液体温度计利用不同温度时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的高低4.如图是小明春游时在水边看到的美景,如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 )B.C. D.5.下列各种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成语“一叶障目”所包含的物理道理B.排纵队时,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自己前方的一个人,队就排直了C.发生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D.树荫中常有因太阳照射形成的明亮的小圆斑6.小明同学用图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入射角为50°B.图乙中ON的右侧喷水雾后,不可能看到反射光C.为了更好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实验中应使用尽量光滑的纸板D.图甲中当EO靠近法线时,OF也靠近法线7.如图所示为“金边日食”,能解释“日食”形成的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直线传播8.如图是航天员叶光富和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时所穿的宇航服,上面有两个特别的设计一手腕上的小镜子和胸前反印的汉字,这是为了穿着厚厚宇航服的航天员,可以利用手腕上的小镜子看到正常的汉字,准确操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平面镜靠近汉字时,汉字通过镜子成的像会变大B.图中镜面看起来比宇航服暗,是因为光在镜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C.宇航服胸前的字与它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D.汉字通过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二、填空题9.测温枪是利用人体向外辐射的 (红外线/超声波/紫外线)进行测温的。验钞机利用验钞机发出的 (红外线/超声波/紫外线)进行验钞。红外线在真空中的速度 (大于/等于/小于)紫外线在真空中的速度。 10.由于光在电影银幕上发生 反射,所以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银幕上的画面。阳光明媚的天气,小明站在湖边看到水面波光粼粼,这是因为在水面上发生了光的 (以上两空均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小明站在桥面上,若桥面到水面的距离是12m,则小明在水中的倒影到他的距离是 m。11.观察拍摄的“水景”照片,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要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由于光的 现象,一部分光射入了水中的缘故;观察水面下的鱼,人所看到的是鱼的 (填“实”或“虚”)像,看到的“鱼”在实际的鱼的 (填“上方”或“下方”)12.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为了 ;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 (选填“能或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这是因为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13.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m/s;天文学中常用天文单位(AU)和光年(1.y.)做距离单位,1AU是指地球到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1l.y.是指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所通过的距离,光从太阳发出到达地球所需时间约为8min,则1AU 1 l.y.(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三、作图题14.射水鱼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从水中射出一条笔直的水柱,把水面附近树枝、草叶上的小昆虫击落水中进而捕食.如图所示,假设图中S点是水面上的昆虫,请在图中画出射水鱼看到昆虫的光路并标出像的大致位置.四、实验题15.如图所示,同学们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1)实验中选择平板玻璃而不选择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 ;(2)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应选择 (选填“厚”或“薄”)的平板玻璃,在较 (选填“暗”或“亮”)的环境下进行实验;(3)实验中选取两个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4)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应该在蜡烛 (A/B)这一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5)小明加大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则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在物理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多次测量。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的是 (选填字母符号)。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多次改变入射角度,进行测量B.“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被测物体的长度16.(l)某同学做“探究影响压强的因素”实验,该实验过程如图甲、乙所示,请回答:用细沙的 来显示压强;(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 。五、计算题17.同学们学习光学知识的时候知道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通过查资料又知道了太阳光要经过8min20s才能到达地球。(1)请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多少km?(2)假设一辆赛车以500km/h的速度不停地跑,赛车要跑完这段路程需要多少天?约合多少年?18.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是镜面,AO为入射光线,已知。(1)此时反射角等于多少度?同时需要在图上标注出入射角和反射角。(2)若光线AO绕O点顺时针旋转15°后,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多少?(3)若镜面绕O点顺时针旋转15°后,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多少?参考答案:1.B2.C3.D4.D5.C6.D7.D8.C9. 红外线 紫外线 等于10. 漫 镜面 2411. 折射 虚 上方12.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能 虚13. 3×108 小于14.15. 确定像的位置 薄 暗 大小 未点燃 A 不变 A16. 细沙的凹陷程度17.(1)1.5×108km;(2)12500天,34年。18.(1)60,;(2)90°;(3)15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