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时整体学习【课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学习目标】(1)能够将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置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整个世界被瓜分殆尽的时空下去理解。(2)能够能够辨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的重要性。(3)能够搜集清政府、人民群众这一时期抵御侵略的斗争事迹的相关史料,认识西方列强的无耻侵略行径。(4)能够知道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能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促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清政府从学习器物向学习制度转变,中国社会各阶层御辱救国。【重点难点】重点: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难点: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意义、局限性;《辛丑条约》产生的影响。【课时主题】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从慈禧之变看社会各阶级的斗争【核心概念】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指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1300余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虽然,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都先后失败,但是维新思想从此唤醒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救亡图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康有为从此取得了维新运动的领袖地位。东南互保:“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所策划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台余联沅出面,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与清朝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东南督抚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慈禧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课时结构】【时空定位】(根据教材,填补空格)【学有所思】一、慈禧的允否之变维新派的求索1、结合所学思考《马关条约》内容仔细阅读教材,分析康有为频繁上书的原因和目的,从上书的结果看,康有为变法面临怎样的处境?为此,他做了什么准备?请仔细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1898年6月11日慈禧面告光绪材料二:“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戴逸《中国近代史通鉴——戊戌维新与义和团运动》提问:分析慈禧态度是怎样的?做了什么?(2)材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乙巳提问:对比政治主张有何异同?阅读教材中维新变法的内容,分析变法的特点及影响?体会戊戌六君子怎样的爱国情感?5、阅读教材104页,结合材料,尝试归纳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原因。材料: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弟思窃深忧之。”——康广仁《与易一书》【创设情景】假如康有为有朋友圈,面对戊戌政变,他奉诏出外求救,在朋友圈请诸君出力相救,假如你是光绪、慈禧,抑或一位普通民众,你会如何回复这条朋友圈?慈禧的剿抚之变与农民阶级的抗争材料: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问题:从义和团揭帖中可以看出什么?2、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八国联军司令瓦德西材料二: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但是团民们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高喊“ 义和拳!红灯照!”向车站前进……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扬契维茨基《八国联军目击记》材料三:他们要消灭一切带“洋”字的东西,铁路、电线、机器、轮船等等都在捣毁之列,因为“机器工艺”为洋人“乖戾之天性所好”。有用洋物者“必杀无赦,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曾有学士六人仓皇避乱,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甚至有“一家有一枚火柴,而八口同戮者”。对开明官绅、维新派人士,义和团更是明言打杀,要“ 拆毁同文馆、大学堂等,所有师徒,均不饶放”。——雷颐《走向革命 细说晚清七十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义和团运动。三、慈禧的战降之变与民族危机的加深阅读教材106-107页,填补以下表格,并简要总结《辛丑条约》影响。条约内容 主要危害问题:慈禧的三次态度变化改变了中国,但这一切真的完全都是慈禧的错吗?假如没有慈禧,晚清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救亡图存斗争真的能成功吗?1.(2020·山东威海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4)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上文强调的是戊戌变法( )A.促进了民主意识的产生B.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C.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D.引领了民众的思想启蒙2. (2019·河北邯郸高二第二学期期末·6)“1901年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公使团、领事团,操纵中国中央和地方的内政外交,并和总税务配合起来,共同行动。”由此可知( )A.帝国主义联合侵华局面出现B.《辛丑条约》对中国危害巨大C.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D.清朝封建统治已经无法延续3、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以上材料反映出戊戌变法( )A. 彻底扭转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状态B. 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C.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D. 冲破了封建思想观念的束缚第 3 页 ,共 5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