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案例导入——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讲掌握演讲准备技巧01分析听众确定目标选择论题(1)选择性理解。(2)整体性理解。(3)差异性理解。(4)经验性倾向。(5)直观性理解。所谓听众心理,是指听众对演讲主观反应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研究听众心理特征,可以帮助演讲者掌握听众各种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从而做出更好的准备,使演讲获得最佳的效果。(一)了解听众心理特征1.掌握听众的感知特征(6)群体行为的感染性理解。(一)了解听众心理特征2.了解听众的注意力特征听众注意力是指听众意志对演讲者演讲内容的指向和集中。研究显示,人的注意力的持续时间非常有限,只有3秒到24秒。人的大脑时刻准备接受新的刺激,听众很难聚精会神地倾听关于一个问题的长时间演讲。因此,演讲者应做到:(1)诱发听众的注意力。(2)保持听众的注意力。(一)了解听众心理特征3.利用听众的注意力特征注意力还具有转移性特征,即听众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地把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因此,可以选择以下途径:(1)演讲内容既不宜平铺直叙,也不宜一味追求刺激,要搭配得当;(2)情节结构不能高潮不断,要起伏跌宕、有张有弛;(3)运用幽默和诙谐,使听众心理得到暂时休息;(4)提示听众,使其作好转移的准备。(二)分析听众的意愿要求1慕名而来2求知而来3存疑而来4欣赏而来5不得不来一般群众对各类名人都怀有一种敬仰、钦慕之心。由于潜在崇拜心理,名人的演讲往往激起异乎寻常的热烈反响。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听众会自觉选择那些满足自己求知欲的演讲。听众对自己渴望的演讲话题总是抱有极大的兴趣。相当一部分听众的目的不在于演讲者表达的内容,而在于欣赏演讲者的表达技巧。工作报告、经验交流、各类庆典的会场上,有些听众是由于纪律约束或出于礼貌而不得不来的。(三)分析听众的构成(1)年龄一个演讲者必须对听众的年龄范围敏感,因为兴趣因年龄而不同。(2)性别在一个特定的题目上,20个男听众与20个女听众的看法可能会有极大的差别。(3)教育在安排演讲时,学校教育水平应该作为考虑的一方面。演讲者的语言和词汇应适应听众的教育水平和以前所受的学校教育。(4)职业职业也表明对某个题目的兴趣。大多数职业团体或许会对其所在职业领域中的道德问题感兴趣。(三)分析听众的构成5类型听众是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而来的,他们通常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6特殊的兴趣听众如果有一些共同的特殊兴趣,就常会形成高度的一致。1.告知2.说服最通常的演讲目的之一是告知人们一些事情,这些事情中既有演讲者掌握的知识,又有演讲者用特殊方法了解的事情。说服性演讲的目的是让人们相信一些事情,让人们去做一些事情,把人们的热情和信心激励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一)确定总目标3.娱乐当演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逃避现实或使听众自得其乐时,总目标就是娱乐。具体目标是在实际表述中期望得到的结果和反应。例如,一位语文老师的总目标是传播语文知识,但对特定的班级、特定的时期,其具体目的也许是向学生讲授诗歌在生活中的作用。(二)确定具体目标主题是演讲的中心思想,是组织演讲的主线,它贯穿于演讲的始终。主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一)确定主题1展现时代精神2适应听众的要求3符合自己的身份和能力4展现真知灼见要拟定好的标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二)确定标题1.揭示主题演讲标题含义要清楚,与内容切合,能概括演讲的基本内容或揭示主题,不可文不对题或题不及意。2.生动醒目标题的字数不宜过多,用语力求干净利索、简洁明快,不能拖泥带水,还要新奇、生动、醒目。3.富有启迪性标题要有积极性,有时代精神,适应现实要求,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还要耐人寻味、富有启迪性,能抓住听众渴望聆听的急切心情。掌握演讲技巧02开场白展开结尾1.不讲多余的话有的人一上台就向听众道歉,用自己不会讲话之类的词自谦一番,这其实是要革除的陋习。2.引用名言名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演讲开头时引用一句名言,既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也能吸引人。3.根据会场气氛即兴添加有时,已准备了一段开头的话,但会场上临时发生了一些意外的情况,那么不妨大胆地即景即情,拟一段即兴的开头。(一)注意第一句话1.以故事开头我们可以一开始就讲述一个故事,引起听众的兴趣,然后再说出自己的评论。2.制造悬念好奇是人的天性。对于一些超出自己想象的事物,人都有特别强烈的求知欲。因此,从一开始演讲就要引起听众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兴趣并注意论题发展。(二)引起听众注意(二)引起听众注意3.陈述惊人的事实把惊人的事实放在演讲一开始,能震撼听众的心灵,建立与他们的接触。4.向听众提问在开头向听众提几个问题,让听众帮助共同思考,可以立即引导听众进入共同的思维空间。5.使用展示物吸引听众注意力的最简单办法莫过于高高举起某种东西,让人们看看它。1.坚持提纲的安排提纲是在演讲之前经过深思熟虑、认真准备而写成的,已经较集中、较有条理地论证了某一主题思想,按照提纲的内容和逻辑顺序去演讲,比较有把握取得较好的效果。2.带而不念提纲带上提纲并把它摆放在讲台上,一方面可以表示自己郑重其事,有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在偶尔忘掉演讲内容时,可以随手翻看提纲而获得提示。(一)合理运用提纲(二)控制展开的时间演讲的主体部分在于展开阶段,所以要注意控制这一部分的时间。一般来说,报告性演讲,如政治演讲、学术演讲以及其他专题讲座,应控制在1~2小时以内。时间太长,内容庞杂,容易使听众分散精力,影响演讲的安静气氛。时间太短,演讲者无法把问题阐述清楚,听众会产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去的感觉。列宁的演讲一般只用1小时左右。孙中山、鲁迅的演讲也大体是1~2小时。展开的时间要根据主题、主客观情况而定,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三)充分展现主题开场白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听众,使之保持注意力则在于展开阶段。在展开阶段,要使听众听有所得、听有所思、听有所动。保持严谨的思路和清晰的条理1理论和事实相结合2制造高潮3激情的话语,饱含情感和力量,最容易拨动听众的感情之弦,引起和谐的共鸣。结尾说一段热情洋溢的话,可以使人振奋,使人激昂。(一)用充满激情的话语“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如果能在结尾时把听众带入这样的意境,自然能令听众浮想不已。(二)提出令人深思的问题幽默是一种绝妙的防御机制。这个机制,不仅可以使当事人从尴尬中解脱,化烦恼为欢畅,变痛苦为愉快,而且还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使当事人平息激动,回归理智,使彼此在新的基础上重拾默契,增进感情。(四)运用幽默演讲者对自己的观点已经思考过相当时间了,但这些对观众来说却是全新的。它们就好像一把丢向听众的弹珠,有的可能落在听众身上,但绝大部分则零乱地掉在地上。所以结尾处一定要总结自己的观点。(三)总结自己的观点(五)步步加强(六)请求采取行动(七)引用名人诗句所谓步步加强,指的是意思一层深于一层,句子一句比一句有力。① 要求他们做明确的事;② 要求听众做能力之内的反应;③ 尽量使听众根据要求而行动。在所有的结尾方法中,最能被听众接受的,莫过于幽默和诗句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