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项目一中华礼仪,源远流长任务二了解礼仪的作用和原则玉帛成干戈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 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 发现晋国的使臣是个独眼,鲁国的使臣是个秃头,卫国的使臣是个跛脚,而曹国的使 臣是个驼背,不禁暗自发笑:怎么四国的使臣都是有毛病的。 当晚,齐顷公见到自己的母亲萧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个人当笑话说给萧夫人 听。萧夫人一听便乐了,执意要亲眼见识一下。正好第二天是齐顷公设宴招待各国使 臣的日子,于是便答应萧夫人,让萧夫人届时躲在帷帐的后面观看。第二天,当四国 使臣的车子一起到达,众人依次入厅时,萧夫人掀开帷帐向外望,一看到四个使臣便 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她的随从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笑声惊动了众使臣,当他们弄明 白原来是齐顷公为了讨母亲开心而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时,个个怒不可遏,不辞而别。 四国使臣约定各自回国请兵伐齐,血洗在齐国所受的耻辱。四年后,四国联合起 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公只得讲和,这便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鞌之战”。了解礼仪的作用和原则一、礼仪的作用礼仪能够帮助人们从仪容、仪表、举止、谈吐等各个方面塑造个人形象,使人们衣着整洁、谈吐得体,展现出良好的教 养和优雅的风度,进而给交往对象留下良好印象。(一)塑造形象了解礼仪的作用和原则一、礼仪的作用礼仪能够帮助人们从仪容、仪表、举止、谈吐等各个方面塑造个人形象,使人们衣着整洁、谈吐得体,展现出良好的教 养和优雅的风度,进而给交往对象留下良好印象。(二)调节人际关系了解礼仪的作用和原则一、礼仪的作用礼仪是一种高尚而美好的行为,它教人取义、向善、向美,纠正人们不良的行为习惯, 倡导人们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去协调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人们在按照礼仪规范行事的过程 中,可使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缺点得到匡正,从而使自身修养得以提高。(三)提高自身修养了解礼仪的作用和原则一、礼仪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礼仪是润滑剂和冷凝剂,能使社会中的摩擦和冲突降到最低点。同时, 礼仪还是一种和谐理念的外化,我们遵守并应用礼仪的过程就是在营造一种和谐的社会氛 围,这种氛围使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能得到精神的洗礼,从而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提 升个人乃至社会的精神品位,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了解礼仪的作用和原则二、礼仪的原则自律原则就是自我约束,按照礼仪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 什么。通过礼仪知识的学习和礼仪训练,人们可以在心中建立起高尚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 则,从而获得内在的力量。(一)自律原则了解礼仪的作用和原则二、礼仪的原则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必须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用礼仪来规范自己在交往活动 中的言行举止。遵守原则是对礼仪的行为主体提出的基本要求,更是其人格素质的基本体 现。只有遵守礼仪规范,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确保交际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二)遵守原则了解礼仪的作用和原则二、礼仪的原则尊重原则是礼仪的基本原则。所谓尊重原则,首先是在自尊、自爱的同时,尊重他人 的人格、劳动和价值,以平等的身份同他人交往;其次是尊重他人的爱好和情感,不强求 他人按自己的爱好和志趣来生活、行事。(三)尊重原则了解礼仪的作用和原则二、礼仪的原则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他曾在好几个君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无论官职大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也不摆 架子。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觉得难以理解,就对他说:“ 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 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是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一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予之。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了解礼仪的作用和原则二、礼仪的原则平等是人与人交往时建立情感的基础,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对任何交往对象 都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傲视一切、目中无人,更不能以貌 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而应该时时处处、平等谦虚地待人,唯有如此,才能 结交更多的朋友。(四)平等原则了解礼仪的作用和原则二、礼仪的原则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实意的友善表现。在交往过程中 必须做到诚实守信、不虚情假意、不做作。(五)真诚原则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识,遂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他出山辅佐。这天恰巧诸 葛亮不在,刘备只能失望而回。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第二次去请,不料 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 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自己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 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没有同意关羽和张飞的说法,于是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当他们到 达诸葛亮家时,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着等到诸葛亮 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刘备求贤若渴,三次登门才请得诸葛亮出山,其中也道出了“待人以诚”的重要性, 这正是人们交往时所需要的。了解礼仪的作用和原则二、礼仪的原则宽容即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观点的见解要能理解、容忍、体谅。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个宽容他人、理解他人、体谅他人的人,更容易赢得他人 的爱戴和敬重。(六)宽容原则了解礼仪的作用和原则二、礼仪的原则适度原则,是指在应用礼仪时应把握好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使用相应的礼 仪。(七)适度原则了解礼仪的作用和原则二、礼仪的原则从俗原则,是指交往各方都应尊重相互之间的风俗和习惯,了解并尊重各自的禁忌。 如果不注意禁忌,就会在交际中引起障碍和麻烦。由于国情、民族和文化背景不同,在与 人交往时必须坚持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切忌目中无人、自以为是。(八)从俗原则任务实践张良是汉朝的大智谋家。据传在他年轻时,曾有过这么一段故事。 有一天,张良信步在圯水桥上,见一位穿着十分寒酸的老人当道,张良出于尊老的 想法欣然让路。随后,老人又故意将鞋丢落桥下,并以命令的口气要张良将他的鞋子捡 回来。面对如此无理的要求,张良心想他年事已高,尊老忍让为上,便下桥拾鞋,并拂 去灰尘,跪下给老人穿好。老人有所感动,随即约张良五天后一早原地见面。张良感到 事有蹊跷,于是跪下答应而退。 五天后,天大亮时张良赴约,见老人已先在桥头,老人指责张良:“小子,赴老人 之约,为什么迟到?过五天后早点来!”五天后,张良三更鸡鸣便去,无奈又落在老人 的后面,老人告诉他,五天后再来。又过了五天,张良不到半夜就赶去,等了一会儿老 人才赶到。老人见张良已到,心里很高兴,感叹说:“孺子可教也”,于是把《太公兵 法》交给了张良。 获此兵书,张良潜心研读,如虎添翼,不仅成了一位大军事家,还成了一位大智谋家。 他担任刘邦的首席谋士,为破秦灭楚,建立强盛的汉王朝立下了奇功。讨论:张良在与老人交往的过程中遵守了哪些礼仪原则?(一)案例讨论任务实践训练目标:了解礼仪的作用和原则。训练内容:以小组为单位,以身边发生的事情为例,讨论礼仪的作用,以及在日常 生活中应遵守哪些礼仪原则,然后各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发言。(二)礼仪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