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1坚持依宪治国课件(共36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1坚持依宪治国课件(共36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新知导入
运用你的经验.........................................................................................................
坚持依宪治国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指出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思考: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首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2.1坚持依宪治国
政治认同: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感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体会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的规定,懂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国家认同感。
道德修养:自觉热爱宪法、拥护宪法。
法治观念: 提高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宪法意识
健全人格: 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责任意识: 培养责任意识,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学习宪法,遵守宪法。
核心素养目标
重点: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难点: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自主学习
1.宪法的构成?
2.宪法的本质和主要内容?
3.维护宪法权威的重要性 ?
4.如何维护宪法权威 ?
5.宪法的地位?
6.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
两会的全称是什么?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知多少
作为中国公民,你对国家了解多少?请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依法治国
知识竞答
根本的活动准则




一分钟了解宪法
结合视频和教材,说一说我国宪法的构成、本质和规定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 国务院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七节 监察委员会
第八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新修订
1.我国宪法的构成: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
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第五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修改宪法;(二)监督宪法的实施;(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国家性质
根本制度
公民基本权利
公民基本义务
设置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的职权
依据以下信息,思考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注意:不是所有问题!!!
宪法的内容:
2.我国宪法的本质和内容是什么?
根本性问题
(1)宪法的本质**:
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2)宪法的主要内容:
全局性问题
宪法规定了我国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易错易混点: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
×
运用你的经验...................................................................................
我国有这么多的法律,可国家工作人员入职时,只向宪法宣誓,这说明了什么?结合教材知识,说说维护宪法权威的重要性。
中国一共有892部法律。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有243部。
3.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
3.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
①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视频感悟..................................................................................................................
——如何维护宪法权威?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惩治腐败零容忍、不放松说明了什么?
笔记
①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②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
③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4.维护宪法权威的要求(怎样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重点背诵)
最高法律效力




结合视频,阅读教材,思考:宪法与其他法律有何不同?
宪法的地位
(1)请将你所了解的一部法律的名称及其规定的主要内容填写在适当位置。
答:教育法:
“我的任务是规范教育活动,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民法总则
刑 法
立法法
物权法
刑事诉讼法
教育法
请听以下几部法律之间的“对话”,回答下列问题。
1、宪法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欣赏漫画
试分析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如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子法
母法
观察表格,说说宪法与其他法律之间有什么联系?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法规定了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条件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拘留、逮捕的条件。
刑法规定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民法总则规定了物权、债权。
刑法规定了侵犯财产罪
受教育权利 义务教育法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
从内容上看,可以得出宪法和其他法律有什么区别?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区别)
宪 法 普通法律
国家的性质 国家的根本制度 国家的根本任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的组织及职权 …… 刑法:犯罪、刑罚问题
民法典: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等
行政法:调整国家行政关系
经济合同法:经营者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国家生活中
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国家生活中一般性、
某一方面的问题
(1)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国家性质——
根本制度——
根本任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后期进一步学
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后期进一步学
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有哪些?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刑法
第一条: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为什么其他法律的制定都要根据宪法?
辨析明理 : 小明搜集了一些法律条文
第一条: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条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思考:为什么这些法律都要标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说明了什么?
(2)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区别:法律效力不同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图片探究
宪法 其他法律
制定 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制宪委员会)起草,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依一般程序,有立法机关过半数通过。
修改 提出 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 由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向全国人大提出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成员10人以上联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可以提出。
表决 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公布 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予以公布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④从法治体系上看,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区别)
结合图片,谈谈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处于什么位置?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①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③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①(内容上)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②(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③(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一方面是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
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④(在法律体系中作用)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其他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比较 宪法 其他法律
不同点 规定内容 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法律效力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制定和 修改程序 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①制定:遵循特定的制宪程序。②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制定和修改依据一般程序,由立法机关过半数通过。
相同点 ①都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反映。②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③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④都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本课小结
根本的 活动
准则
最高的 法律
效力
①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宪法的构成、内容
维护宪法权威
坚持 依宪
治国
为什么
如何做
达标检测
下面是某校八年级学生李杰制作的宪法修改学习卡片。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我国,修宪机关和法律修改机关都是全国人大,都需要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B.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当时中国迈进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在卡片上可以加上宪法的章节内容,如第四章“国旗、国徽、国歌、首都”
D.卡片中可以增加我国1982年宪法的五次修改时间,即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
D
2.宪法至上,法根本大法。这是因为( )
①宪法是国家所治才有权威和尊严。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有法律的总和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④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3.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某校开展“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教育手抄报评选活动。同学们提交的下列作品中,可以入选的是(  )
①粘贴“向宪法宣誓”照片,配文“公职人员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②制作“我国法律法规体系”思维导图,配文“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
③绘制“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信仰”宣传画,配文“宪法集中体现人民共同意志”
④列举包含“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法律条文,配文“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4.我国的国家性质是: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D、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C
5.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报送备案的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加强合宪性审查和监督,依法纠正违反宪法精神的规定。其目的在于( )
①纠正公民的违宪行为
②提高行政法规的地位
③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④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