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一着惊海天》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一着惊海天》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4.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素养目标
1.掌握并能复述通讯的特点。
2.复述辽宁舰着舰的具体步骤,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简单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重点:学习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增强通讯的文学性;学习运用侧面烘托突出主题的写法。
情境预设
“刀尖上的舞蹈”,多么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画面。当你们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呢 有谁知道今天我们所说的“刀尖上的舞蹈”具体指什么呢 今天我们要用这句话来形容我国舰载机飞行员在空间极度有限的航母甲板上着舰的高难度和高风险。让我们一起走进新闻通讯《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去重温那令人振奋的精彩瞬间。
·导学参考·
教师可在课前先准备一些关于航母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融入情境。
【预习导学】
1.文体链接。
(1)通讯是运用叙述、    、    、议论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形式,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强的    、描写的形象性。
(3)通讯的种类: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    、    、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新闻事件。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段,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导学参考·
教师可将本课与前面学过的消息、新闻特写等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尽快掌握通讯的基本特征。
背景介绍: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本文报道的就是这场训练的情况。
2.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娴熟(  )    咆哮(  )(  )
紧绷(  )    一丝不苟(  )
镌刻(  )    殚精竭虑(  )
浩瀚(  )    默契(  )
惊心动魄(  )
拓展:“镌”的形近字是“隽”,可以组词为“    ”;“契”的形近字是“锲”,读音为“    ”,可以组词为“    ”。
3.解释下列词语。
(1)澎湃:  
(2)凛冽:  
(3)娴熟:  
(4)镌刻:  
(5)咆哮:  
(6)一丝不苟:  
(7)白手起家:  
(8)殚精竭虑:  
·导学参考·
“殚精竭虑”与“处心积虑”是一对近义词,二者都有费尽心思的意思。前者侧重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多含褒义;后者侧重指千方百计地盘算,表示蓄谋已久,多含贬义。
4.本则通讯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讲解提示·
应先概括文章中的事件,再阐述事件的意义,最后描述作者抒发的情感。
【答案】
1.(1)描写 抒情
(2)时间性
(3)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
2.xián páo xiào bēng gǒu juān dān hàn qì pò 隽永 qiè 锲而不舍
3.(1)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2)形容刺骨的寒冷。
(3)熟练,熟习。
(4)雕刻。
(5)形容人暴怒时喊叫或水流奔腾的巨大声响。
(6)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7)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8)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4.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实现了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强军梦想,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力量,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划分文章结构。
3.本则通讯对这次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情况是如何报道的
·讲解提示·
时间顺序是文章常见的记叙、说明顺序之一。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任务驱动二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这篇通讯的主标题“一着惊海天”有很强的震撼感,请说说它妙在何处。
·导学参考·
让学生根据自己储备的知识进行思考,先在小组内交流,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
2.第3~4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学习小助手·
文章中间段落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
3.作者重点刻画舰载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个精彩场面的意义是什么
4.这篇通讯在描写舰载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试从文中找出来,并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导学参考·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侧面烘托是一种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任务驱动三赏读课文,品析语言。
1.“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2.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3.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答案】
任务驱动一
1.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第一部分(第1~4段):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部分(第5~20段):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21~25段):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喜悦的场景。
3.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报道了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前的环境、准备工作,着舰时的精彩时刻,成功着舰后人们的表现等。其间还穿插介绍了着舰的意义、人们的心情等,有详有略,层次分明。
任务驱动二
1.①标题中“着”和“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使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吸引读者继续阅读。②标题运用动宾结构的形式,直观简洁、生动形象地点出了要报道的“点”——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2.①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揭示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交代了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这一事实。②从结构上看,这两段承上启下,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做铺垫。
3.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②“辽宁舰”舰载机首次着舰并获得成功的过程,是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巨大进步的过程,是中国人努力付出的见证,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4.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在第6、10、23、24、25段都有描写。舰载战斗机着舰是这篇通讯报道的主要事件,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是辅助之笔,用以从侧面表现主题:①表现了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②烘托了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③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④侧面表现了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任务驱动三
1.把舰载机着舰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说明舰载机着舰非常危险,也非常令人期待。
2.把即将着舰的舰载机比喻成“凌波海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歼-15舰载机轻巧灵活的特点,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3.①“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化用清施闰章《钱塘观潮》中的句子,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②运用白描的手法,具体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的巨大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表现出舰载战斗机着舰时的安全和平衡,给人一种强烈的自豪感。
·导学参考·
指导学生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角度赏析文章。
备选问题 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充满正能量的通讯。假如你们学校要召开秋季运动会,请学习本课描绘舰载机着舰“精彩片刻”的手法,为本班的入场式写一份解说词。
【答案】示例:看!3班的运动员们走过来了!他们个个精神饱满,英姿飒爽,准备在本次运动会上大显身手。3班素有团结拼搏的优良作风,“永争第一”是他们永不放弃的口号!你看!他们的步伐多么豪迈整齐!你听!他们的声音多么嘹亮、铿锵有力!他们愿将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实现于运动场上的每一刻,愿将永攀高峰的意志带给每个人!来吧!祝愿他们在本次运动会中实现自我,胜不骄、败不馁。让我们为他们的每一次拼搏加油,让我们为他们的每一次努力喝彩!
·导学参考·
先要向学生介绍解说词的写法和注意事项,写好后小组内交流,推选优秀的在班级展示。
一课一法
概括文章的内容
概括文章内容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①认真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写了什么;②细读文章,弄懂每个自然段、每个词句的意思;③给文章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④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维导图
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一着惊海天自豪
激动
振奋人心
【答案】舰载机起飞 娴熟地操纵,配合默契 语言、神态描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