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案

资源简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案
【学习目标】
1.时空观念:通过欧洲中世纪时间轴和贯穿整课的丰富素材,使学生对中世纪欧洲整体面貌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能够在时间轴上大致标出包括西罗马帝国灭亡等中国史与世界史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此过程中,引领学生结合材料创设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中世纪欧洲封君封臣制度、庄园、自治城市、教权王权等社会现象。
2.史料实证:在形成时空观念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外的可靠史料,引导学生学习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整理辨析,去伪存真,形成正确观点,通过材料分析来理解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的异同、西欧农奴制与奴隶制的区别、自治城市与早期大学出现的原因与意义、东罗马帝国对法律的完善及其所反映出的罗马法律对后世的影响等深层次内容。
3.历史解释:以时空观念的形成和多渠道获得的史料为依据,使学生对这一时期历史现象形成自己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念,教导学生学会结合史实分析这一时期西欧封建社会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与民族国家形成的总趋势,学会解释中古时期欧洲教权、王权的复杂联系,明白中世纪历史对后世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等重大事件的奠基性作用。
4.唯物史观:教师指导学生在特定历史情境下分析历史事件,明白封建社会之下各种历史现象存在的必然性,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头脑看待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通过拜占庭帝国走向灭亡的教训,引领学生理解拜占庭帝国由兴盛走向衰亡的原因,知道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危害,明白顺应潮流、进行革新的必要性。
5.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不同地区社会变化的基础上,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指导学生从《罗马民法大全》的形成与发展中认识到罗马法律是全世界灿烂的文化遗产,明白我们应尊重各地文明的多样特征,支持文明之间的交流互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特色,西欧教权、王权、城市之间的复杂关系
难点:中古时期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西欧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整体趋势,罗马法律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特点,使用材料分析、情境创设、合作探究、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中古西欧的三种人”图片,并通过《欧洲中古骑士的比武大赛》中的材料“欧洲中世纪是骑士大出风头的时代。一个男子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成为一名骑士,骑上宝马良驹,身披厚重铠甲,手持利剑、长矛为主人效力。骑士向往的是与对手在战场上兵戎相见,通过殊死厮杀一决高低。为了赢得胜利,平时骑士要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接受系统的教育,以练得身强体壮,武功高强。为显示骑士的马上武功,提高他们的技艺,国王和贵族还要安排一些模拟实战的战争游戏,如同今天的军事演习,这就是比武大赛”进行导入。之后,设置新问题“在世界历史上‘中古时期’一般指的是什么时候呢?”,并绘制时间轴,引领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简要领略西欧社会生活图景,从而快速引出本课对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学习。
新课讲授:
1.中古西欧社会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1)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简要介绍当时的社会状况,创设情境:“476年,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帝国皇帝,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历史进入了中世纪。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如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
(2)封君封臣制度
教师展示图片及文字材料,如“西欧封建土地所有制值得注意的特征有两个方面。第一,土地所有权和统治权的密切结合……第二,土地所有制带有等级的性质。……西欧领主和附庸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起源于蛮人在进行侵略时的军事组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即日耳曼人原来的各级军事首领及其扈从队之间的封赏与效忠关系。相应于封建制度的发展,在封建主之间,通过领地的分封再分封,形成层层的领主和附庸关系。而土地所有关系,是形成封建主阶级内部联系的唯一纽带。”由此,引领学生通过抢答、合作探究等形式突破与封君封臣制度相关的问题,并启发学生将该制度与中国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进行比较,理解两种制度背景及其影响的异同。
(3)庄园制度
同样通过材料进行导入:“在封建制度发达阶段,以农奴制庄园为细胞的封建领地,构成西欧社会经济上、政治上独立的单位。”并设置驱动型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并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所获取到的信息,以领主、农奴、自由农民、庄园法庭等为切入点,了解西欧庄园内部的生活状况,进而理解庄园为何被称为“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在此,结合教材第20页问题探究的材料“……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要好得多。这样,当农业改良发生的时候,农奴自己可以指望从中至少稍许获益。更重要的是,虽然理论上领主有权随意摊派赋税,实际上义务趋向于保持固定。虽然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启发学生思考农奴制与奴隶制的异同,明白生产力进步对生产关系的影响,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中古西欧社会生活概况:王权、城市与教会
(1)通过材料导入创设情境:“君权,同当时的进步因素——城市以及与城市有关的新因素——结盟,使它本身成为“进步的因素”,“在封建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权,正象王权倾向它们一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君权的长期衰微,封建分裂的长期持续,教权与政权的长期并存,都是西欧封建主阶级统治力量薄弱的表现。教会权力的强大,乃是利用国家权力的分散、割裂的情况”,并就此提出问题:“西欧封建社会中,君主、教会各自占据了怎样的地位?为何君权又和城市‘结盟’了呢?”,从而开始本环节教学。
(2)王权、城市与教会
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补充材料,分析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生活概况,鼓励同学们自由抢答,引带学生理解王权、地方领主权力、基督教会权力、自治城市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如“城市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既为反对封建分裂、促进国家统一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创造了新的条件”。通过对这一复杂关系的梳理,使学生明白王权发展对西欧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意义,理解西欧早期城市发展的文明成果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知道教会对欧洲社会的精神控制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之后,借助教材第21页学习拓展材料“根据共同遵守的和约,凡往来瓦朗西安集市的商人及其货物,均不得受到侵犯……凡违反此条者(包括骑士在内),经两名瓦朗西安市民指证,应对受害商人做出相应赔偿,另缴纳60先令罚金,其中20先令归受害商人,40先令归法官……”等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感受中古时期欧洲市民的法律地位,理解当时西欧社会城市的发展及其政治权利的增加。
最后,教师对本环节进行简单小结,使学生对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生活状况进行系统梳理,突破本课重点。
3.中古东欧封建国家代表:拜占庭与俄罗斯
(1)设置驱动性问题:“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那么东欧地区又如何发展了呢?出现过哪些代表性封建王国呢?”从而快速开始本环节对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相关知识的教学。
(2)拜占庭帝国
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帝国一度扩张,占领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接下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整理得出拜占庭帝国统治期间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如:在法律的完善上,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了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在经济的发展上,促进了当地工商业发展繁荣,首都君士坦丁堡成为了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沟通东西方的桥梁;在文化的传承上,拜占庭文化对保存希腊罗马文化、推动文艺复兴等都影响巨大。
其中,在法律完善的问题上,引用“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这一段文字材料,与第一单元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再次感受法律的伟大意义,升华家国情怀。
(3)俄罗斯帝国
与上一知识点相结合,在拜占庭帝国的深刻影响下,基辅罗斯公国成立并发展。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在反抗蒙古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兴起。到了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继续向外扩张。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的庞大帝国。在此过程中,通过图文材料强化学生的时空定位,也对本课所涉及时空范围内的史实进行小结。
课堂练习:
1.(2011上海卷)根据所学的知识,右侧表格①②处分别填上( A )
A.封建等级制;城市的复兴 B.封建等级制;民族国家形成
C.城市的复兴;君主专制 D.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
2.(2010上海卷)西欧中世纪庄园和东汉后期庄园的共同特点是( D )
A.主人和农民之间有雇佣关系 B.具有商品货币关系
C.有自营地和份地的区别 D.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课堂小结:
这一时期,在罗马帝国分裂与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基础之上,欧洲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西欧地区出现了法兰克王国、英格兰王国等一些新国家,这些国家逐渐确立起封建等级制度,但王权时常面临着来自地方封建领主与基督教会的挑战,时常摩擦,但又相互依存。在封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而成了早期城市,并进行自治运动,争取政治权利,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东欧地区则继续由东罗马帝国进行统治,继承并保留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文艺复兴的开展做好了铺垫。东罗马帝国灭亡后,又出现了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统治力量,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欧洲历史的进程。这一时期的亚洲,形成了中国、印度、日本、新罗等文化中心,尤其以中国的影响力尤为巨大,日本、新罗均模仿中国进行了封建改革。这一时期的非洲和美洲也逐渐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农业发达,资源丰富,大津巴布韦、“浮动园地”等都是各自当地文明的璀璨成果。
作业布置:
见配套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生对于世界古代历史部分的基础知识有所掌握,知道欧洲封建社会的发展状况,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停留在碎片化、浅层次的程度,对西欧、东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状况了解不够详细,对封建社会中所孕育的向近代过渡的趋势也还不够理解。因此,本课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图文材料,强化学生对中古时期欧洲社会的整体时空观念,深化学生对欧洲社会内部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