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课题 第1课中国境内早起人类的代表
课型 新授 授课班级 七年级 总课时 总课时1
学习目标 1.了解元谋人生活的年代、发现的地点以及发现的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发现过程、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3.知道山顶洞人的发现地点、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北京人。 教学难点: 北京人的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多媒体应用
课前:自主预习与检测 PPT展示远古人类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社会组织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课中:任务驱动释疑拓展 2.元谋人生活在哪里?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老师总结: 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地点:云南元谋县 生产生活情况: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社会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北京人的发现地、时间、发现过程及生产生活状况和意义。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老师总结知识: 时间: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工具:打制石器 生活状况: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为食,群体生活;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老师讲述:时间:3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体质特征: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使用工具:打制石器;磨光和钻孔 生活状况:人工取火;缝制衣服;爱美意识;集体生活;无贫富贵贱。 对比图像,思考与回答问题。 观察图片,描述其中的关键信息。 3、观察北京人遗址出土的石器,了解打制石器的制造方法,懂得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厘清历史意义的组成部分,并加以理解、勾划。 产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 PPT展示 展示“人类进化示意图”,讲授北京人发现前人类起源研究状况。
检测反馈归纳总结
课后:查缺补漏 发现过程 (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枚牙齿,将它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2)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 (3)1936年,在同一地点发掘出土3个北京猿人头盖骨。此后,这一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板书设计 一、 北京人的发现 二、 北京人的特征 (一) 体态样貌 (二) 制造、使用打制石器 (三) 会用火并保存火 三、 北京人发现的历史意义
作业设计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A ) A.北京市   B.陕西省 C.浙江省   D.云南省 2、在学完“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D )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种植水稻 C.穿着麻布衣服 D.烧烤食物 3、以下是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有关北京人的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现的骨器:在北京猿人洞穴堆积物中,有许多鹿角分割成两段,斫痕清楚,显然是加工过的。截断的鹿角根粗壮而结实,可以做锤子用。遗址中出土的完整的鹿的头骨有成百件。 材料二:发现的石器:北京人遗址共出土了十几万件石制品。石器种类很多,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等。考古系统研究出制作石器的方法:锤击法(最常用)、砸击法、碰砧法。 材料三:发现的用火遗迹: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遗迹。灰烬最厚的达6米。灰烬成堆成层分布,含有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烧石、烧过的鹿角和各种动物骨骼。 材料四:发现的动物化石: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的动物化石最多……出土的食肉动物化石占绝对优势,有剑齿虎、棕熊、洞熊、西藏黑熊、中国鬣狗、狼、豺豹、猎豹等17种。还有非食肉动物如猴子、肿骨鹿、葛氏斑鹿的化石……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北京人使用过哪两种类型的工具?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举出两种北京人制作工具的方法。 (3)据材料一、三举出两种北京人可能吃的食物。 (4)据材料综合分析北京人是群居还是独居?并请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5)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研究北京人的主要证据来源是什么? (1)骨器、石器。(2)锤击法、砸击法、碰砧法等。(3)朴树籽、鹿肉或其他动物的肉等。(4)群居;出土食肉动物化石占绝对优势说明北京人要面对凶猛的野兽进攻,生活环境险恶;出土的骨器和石器说明北京人使用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个人独居很难生存,必须群居才能生存下去。(言之有理即可) (5)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
教后反思 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培养了他们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