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案【学习目标】1.时空观念:通过展示学生绘制的时间轴和贯穿整课的丰富素材,使学生对这一时期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达成清晰的认知,能够在时间轴上大致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等重大事件。在此过程中,引领学生结合材料创设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城市兴起、思想解放、科学发展、政治改革等社会现象。2.史料实证:在梳理时空观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材料概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中所涌现出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专业成果,并结合材料创设情境,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西欧思想解放运动发生的背景及影响。3.历史解释:以时空观念和所得史料为依据,使学生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念,教导学生学会结合史实分析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学会理解说明思想解放运动与社会变革之间的紧密联系。4.唯物史观:引领学生体会中古时期向近代社会转型这一特定历史情境,学会结合历史情境分析历史事件,明白转型时期各种历史现象出现的必然性与重要性,习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看待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思想解放运动对资产阶级革命的精神武器和巨大推动作用,知道思想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反作用力量。5.家国情怀:通过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引领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思想解放运动的巨大力量,明白欧洲文明在传承的过程中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得以巨大进步,从而理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西欧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渊源及其意义,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等思想的含义难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等历史事件的思想解放作用,及其与18世纪前后资产阶级革命浪潮的联系【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特点,使用情境创设、合作探究、史料研读、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等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新课导入:通过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院》进行导入,指出:“该画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之逸事为题材…把代表着哲学、数学、音乐、天文等不同学科领域的文化名人会聚一堂,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寄托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表达了对人类中追求智慧和真理者的集中赞扬,反映的是古典时期学派林立、相互切磋的景象。”随之提出启发性问题:“为何中世纪意大利画家推崇古希腊文化?这一现象反映了欧洲这一时期的何种社会需求?”,从而引领学生创设情境,快速引出本课对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学习。新课讲授:首先,同样先梳理时间轴,建立时空观念。其次,展示本课教材体系,使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了然于胸。1.文艺复兴借助教材内容,指出文艺复兴是指14-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随之提出启发性问题:“既然宣传新思想,为什么叫做‘复兴’呢?‘复兴’什么文艺?”“既然是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喊着‘复兴’的口号呢?”启发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理解文艺复兴的本质属性及核心思想。接着,教师设置新材料,组织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教材内容,指导学生从中提炼出文艺复兴的历史渊源,如“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历史传统:古希腊罗马传统文化积淀、东方大量文化养料,文化基础: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推动因素:疫情破坏及新航路开辟等事件的推动,主观努力:人文主义者的积极推动”等等,从而突破本课一大重点内容。在理解文艺复兴兴起的历史渊源以后,通过文艺复兴时期名作《哀悼基督》的图文材料,启发学生对文艺复兴核心思想的回顾强化:“《哀悼基督》,是乔托在1305年至1306年为意大利的阿雷那礼拜堂所作的装饰壁画之一。此画表现了基督遗体即将下葬时的情景,除人物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外,构图也突破了中世纪平面而抽象化的程式…位于构图中心的圣约翰,在绝望与悲痛中向后伸展双臂,向人们展示出那几乎已经被停止使用了1000年的透视法,尽管此时乔托其实并不太了解解剖与透视的规律。”指导学生从中体会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关注、对科学的运用等核心信息,总结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接着,教师设置新问题:“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哪些?”指导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之上,合作探究,分享交流,总结出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名作品,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具体内容如下:(1)文学:材料一: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材料二:你们生来不是为了走兽一样生活,而是为着追求美德和知识。——但丁《神曲》材料三: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材料四:薄伽丘在他的理论著述中,批判教会对诗歌的诋毁,提出“诗歌即神学”的观点;他阐述诗歌应当模仿自然,反映生活,强调文学的启迪和教育的巨大作用……薄伽丘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世纪神学的观念,但他的文艺理论为文艺复兴时期诗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李乡状《世界名人的青少年时代》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得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领域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宣扬人性自由,追求现世幸福;讽刺教会腐朽;虽未完全摆脱中世纪束缚,但为后人奠定基础”。(2)美术:通过展示“美术三杰”的代表作品,引领学生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大师们如何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出了人文主义精神。最后,结合材料及教材内容材料一:十四到十六世纪是封建制度走向衰亡、资本主义正在兴起的大变革时期。文艺复兴就是这个大变革时期的经济、政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它是封建社会衰亡到资本主义开始这个长达几百年的过渡时期的文化。——《试论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阶级性质》材料二:17世纪的科学革命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奠基于15世纪发轫的“视觉艺术革命”基础上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哲学作品展现了一个“向往更美丽生活的梦”,一个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梦…一个人可以完善自身,全面发展的观念和理想。——《文艺复兴运动起源和意义的再反思》从而引领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储备,总结出文艺复兴的巨大思想解放作用,明白“文艺复兴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为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为接下来的科学革命奠定了基础;解放了长期被宗教压抑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突破本课又一重点内容。2.宗教改革教师解释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由此引出对下一子目“宗教改革”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与初中所学知识,思考回答:宗教改革的潮流是从何事件开始渐渐传播的?由此引出对马丁·路德及其《九十五条论纲》的学习,这一行动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马丁·路德也被称为“为真理发声的勇士”。并且,由于15世纪古腾堡印刷术的发明,使《九十五条论纲》得以广泛而迅速传播,很快就在德国民众中激起了轩然大波,并且得到了德国北部许多诸侯的同情和支持,推动了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等新教的出现与传播。其次,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整理基督教的大致发展脉络:接着,结合ppt材料及教材内容,以这些新教的基本主张为例,探究宗教改革后新教的基本主张,如“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因信称义’,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而非繁琐的宗教仪式;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等等,从而为引导学生得出宗教改革的意义奠定基础。材料一:第三十六条 每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第八十六条 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二:继德意志之后,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影响最大。——《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材第46页最后,展示新材料:“德国所有等级和集团都以非常一致的态度并以近乎蔑视的愤怒利用一切机会在语言和文字中表达对教会弊端的抱怨。…它的特点则是要用基督教的圣洁理想来批判罗马教会的卑污现实…宗教改革运动尽管在主观动机上非常保守,但是它所造成的客观效果却深远巨大,不仅促成了日耳曼语世界的异军突起和现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且推动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宪政民主的发展进程,酿成了近代欧洲社会翻天覆地的历史大变局。——赵林《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文化意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思考宗教改革的意义。3.近代科学的兴起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基础上,以达芬奇为例:“一方面把艺术看作art(技艺)之(皇)后,另一方面很早就意识到基础科学研究——人体解剖、光学等对绘画艺术的促进作用。——何平《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家与近代科学革命:以达芬奇和布鲁内勒斯基为中心》”,引出接下来对科学革命的学习。借助学生课前预习成果,使学生对这一时期欧洲科学发展成果进行概述,感受这一时期欧洲的科学精神。这一时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建立新的宇宙观;英国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奠定基础;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一系列科学成果形成了人们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促进了整个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最后,通过教材第47页的内容“近代科学革命中所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冲击基督教世界观所笼罩的意识形态和神学体系,引起教廷的敌视。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哥白尼学说的伽利略则被判处终身监禁。但是,他们的科学精神和事件得到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的肯定”提出新问题,引领学生感受科学家们不惧教会迫害、坚持真理的精神,理解近代科学革命一定程度上冲击基督教会统治的作用。4.启蒙运动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哥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它以法国为中心,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主张以科学和理性的光芒,驱散现实(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的黑暗。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整理总结,梳理这一时期启蒙思想家们的核心主张和理论成果,利用表格等形式强化记忆,加深理解。最后,设置新材料,启发学生结合材料及教材内容思考:“启蒙运动试图为人的科学提供前所未有的土壤,去创造一个所有人都独立、自主,无须听从谁的命令,拥有自我认知,而且相互依赖生存的全球文明。——江紫萱《重思启蒙精神的现时代意义》”,指导学生运用唯物主义思想来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有哪些,如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扫除了思想障碍;等等。课堂小结:本课主要分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兴起、启蒙运动四部分内容,四大运动之间相互影响,前者为后者做好准备,四者又共同构成了西欧社会转型的思想基础。课堂练习:1.(2017海南卷)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超越了文艺复兴的时代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2.(2018江苏卷)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3.(2018天津卷)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 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 教会失去原有权威C. 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 教会实行宽容政策4.(2013天津卷)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巩固练习答案:C C B C【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本课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大量图文材料,培养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深化学生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渊源、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作用等问题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