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课题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型 新授 授课班级 七年级 总课时 总第5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 2.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 3.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学习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多媒体应用
课前:自主预习与检测 教师出示自学指导: 1、了解青铜器 出现: 发展: 盛行: 用途: 制作方法:. 2、了解甲骨文 (1)什么叫甲骨文? (2)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 (3)甲骨文的发现有何意义?3、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甲骨文使用( )、( )、( )、( )等多种造字方法。 (2)( )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3)甲骨文中约40%都是( )。 (4)甲骨文已经具备了( )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PPT展示 古代中国的三张名片 一千年前是瓷器 两千年前是丝绸 三千年前是青铜器 什么叫青铜器?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在什么时候呢?
课中:任务驱动释疑拓展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发展历程 2.主要功能 3.制作工艺 4.典型代表 二.甲骨文记事 1.概念和发现者 2.记事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方法 2.造方法字对汉字的重要影响 课后作业拓展作业: ①从《字从遇见你》、《如果国宝会说话》、《跟着书本去旅行·甲骨文探秘》系列视频中,任选一集观看,并用80——120字向大家推介你所了解的国宝。 PPT展示《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众多青铜器的图片 日、月、河、水、马、正、田等甲骨文
检测反馈归纳总结 总结提升:夏商周世界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以青铜器和甲骨文最具代表性。这些让我们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今天的我们既要继承先人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发扬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知识拓展:“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呢? 学生回答问题: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大名鼎鼎、鼎力相助、钟鸣鼎食、人声鼎沸。
课后:查缺补漏 (1)结合图片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泥范铸造法 (2)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礼器及其所反映出的社会政治特点。 (3)结合图片形象总结青铜器的特点——种类多,用途广,工艺高超 (4)代表作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5)青铜器之乡——宝鸡
板书设 计
作业设计 1.下图甘肃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单刃青铜刀是已知的中国最古老的青铜器,经碳-14鉴定距今约5000年。这表明我国的青铜器早在什么时期就已经出现( A) A.原始社会末期B.夏朝C.商朝 D.西周 2.(2022山东商河五校期中)在商周时期,下列哪一器物逐渐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 A) A.青铜器B.甲骨文C.玉器D.象牙雕刻 3.(2021山东临沂中考)如图所示文物又称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被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该文物(C ) A.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B.由一位著名的工匠独立铸造 C.是商代铸造的一种青铜礼器D.现在已被列入出国展览名单 4.(2021江苏无锡中考)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B)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5.考古学家说:“一片甲骨惊天下。”这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B) A.商代文字,很美很实用B.我国已发现最早的、体系较完整的古文字 C.字母文字的起源D.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6.(2022年五三独家原创)公元2022年是农历壬寅虎年,如图所示甲骨文“虎"字的造字方法是(A) A.象形B.会意C.指事D.形声 7,(2018山东济南中考)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列图片中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结构基本形式的文字是(B)
教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