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教案【学习目标】1.时空观念:创设情境,使学生了解西方列强在亚非拉美地区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基本史实,明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前后殖民国家的主要活动,强化时空观念。2.史料实证:通过教材内外充足史料和学者前沿研究成果,在梳理时空观念的基础上认识殖民扩张对世界的双重作用,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3.历史解释:通过大量史料分析,使学生对殖民活动及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学会阐释殖民活动及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双重影响,及其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之间的因果联系。4.唯物史观:通过特定情境的体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看待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人类文明进程的复杂与曲折。5.家国情怀:引领学生认识殖民活动的罪恶,明白亚非拉美地区人民所受的苦难与艰辛,感受建立和谐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西方列强在亚非拉殖民活动的基本史实难点:殖民活动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双重作用,世界殖民体系建立对世界各地历史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特点,使用情境创设、史料研读、学生展示、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等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新课导入:通过《列强瓜分世界示意图》和教材史料进行导入,指出:“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复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随之提出启发性问题:“全球体系由哪两部分复合而成?这一全球体系又是如何建立的呢?”,从而引领学生创设情境,快速引出本课对世界殖民体系建立历史的学习。新课讲授:首先,与上一单元内容相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而引领学生复习回顾,熟悉背景,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其次,借助教材史料:“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提出新的启发性问题:“如何评述马克思这段言论呢?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探究竟吧。”做好充足的铺垫,为本课繁多内容的教学做好准备。1.拉丁美洲殖民地化借助材料“综上所述,新大陆的混合型文化形成的过程是一幕历史的悲喜剧:印、欧两种文化经历了最初的激烈冲突之后逐渐走上了相互调和、妥协与融合的道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新航路开辟后,拉美地区是如何逐渐殖民地化的?”接着,以学生展示为基础,对拉美地区所遭受的殖民活动进行串讲:“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把除巴西以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在管理方式上,则采用总督制,国王任命总督和高级官吏,总督代表国王在辖区内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国王派人监督总督。其次,继续展示新材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从16世纪初起一批批西班牙人闯入美洲,在各地以利剑和十字架进行残酷的征服和殖民活动…在这场悲剧中,印第安人口大量减少,神庙被捣毁,金字塔被夷平,文化遗产或被洗劫一空,或被付之一炬,印第安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16和17世纪采矿业中的奴隶制或“米塔”徭役制,以及17世纪大庄园的债务奴隶制都是构成美洲印第安人口下降的重要原因。”,提出新问题,引发学生关于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活动形式的讨论。并通过材料“在17世纪到18世纪晚期的加勒比地区,90%以上的奴隶靠劳作度日…只有6岁以下的小孩、年老和生病的黑人才能免除劳作。而且,加勒比地区只存在单一型的经济形式,甚至有些岛屿就只有一个大型糖种植园,此外就再也没有别的经济机构…种植园单一经济给殖民地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它不仅破坏了殖民地的农业生产结构,而且为他们日后发展留下了难以排除的障碍。”使学生对殖民活动的双重影响有更深刻的体会,为解决本课难点做好准备。2.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在与《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内容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继续引领学生感受这一时期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沉重历史。最初葡萄牙人建立商站,以控制商路;西班牙将菲律宾变为殖民地。从17世纪开始,英国、荷兰和法国成为殖民侵略活动的主角。接下来,同样通过史料教学法,通过大量史料,结合教材内容,对亚洲地区所遭受的殖民活动进行学习:在南亚地区,印度遭到英国的殖民统治;在东南亚地区,印度尼西亚逐渐被荷兰占领,到19世纪末英法美也逐渐成为当地主要殖民国家;在西亚地区,英法俄在奥斯曼帝国领土上进行扩张;在东亚地区,中国和朝鲜也遭到了殖民扩张与掠夺。通过不同地区历史的浏览,使学生对这一时期亚洲地区的危机与遭遇有深刻体会。3.西方列强瓜分非洲结合教材内容,与“奴隶贸易”这一历史事件相结合,引领学生理解非洲被瓜分的历史背景。具体到本课内容,则由学生为大家讲解:在北非地区,英法等国展开殖民掠夺与扩张;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等地,列强各自制定了侵略非洲的计划,随着冲突加剧,甚至召开了柏林会议,确定了罪恶的瓜分条款,也再次证明了帝国主义的无耻行径:“打开非洲政区地图,我们不难发现,非洲许多国家的边界,大都是以直线或曲线以及经纬线为界,这种与其它大陆国家大相径庭的边界,追溯根源,正是西方殖民者瓜分非洲时留下的罪恶印迹。”柏林会议后侵略步伐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4.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在前三个子目学习的基础之上,引领学生总结这一时期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结果。通过数据对比:“据统计,1914年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之下,还有远超过此数的人生活在半殖民地”,使学生明白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并通过新材料“正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才最终形成。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亚非拉地区的掠夺、侵略、征服,使其服从、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而亚非拉地区的经济则丧失了独立性,成为其经济附庸”,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对该殖民体系双重影响的正确评价,明白接下来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必然性,突破本课重难点,完成本课教学。课堂小结:“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主要展示了葡萄牙、西班牙等在拉丁美洲进行殖民活动的主要国家,叙述了这些国家在拉美地区的殖民表现,简要评价了殖民活动对当地的双重影响。第二子目“亚洲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主要亿南亚、东南亚、西亚、东亚等地为代表,讲述了西方国家在亚洲殖民活动的表现、主要形式及其影响。第三子目“西方列强瓜分非洲”主要按照时空顺序进行叙述,如罪恶的努力贸易、残酷的瓜分、全面的殖民入侵等。最后一子目“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则对前三子目的结果进行叙述,并简要评价了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影响及其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联系。课堂练习:1.(2019全国Ⅰ卷)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D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2.(2018全国Ⅱ卷)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作业布置:见配套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学生九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殖民掠夺与殖民扩张的相关知识,对当时世界范围内帝国主义的扩张活动已有了基本了解,但时空概念尚不清晰、知识掌握尚不牢固、意义理解也不深刻,因此,本课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大量图文材料,培养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深化学生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等问题的深刻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