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教案【学习目标】1.时空观念:创设情境,使学生了解亚非拉人民抗争的基本史实,了解拉美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及意义,在继续理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影响的同时,明白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波澜壮阔,为理解国际格局即将发生的巨大变化奠定基础,承前启后,强化时空观念。2.史料实证:通过教材内外史料和学者研究成果,在梳理时空观念的基础上认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理解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时代潮流。3.历史解释:通过大量史料分析,使学生对亚非拉民族抗争活动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学会阐释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及其影响,学会分析亚非拉民族独立后面临的长远问题及其对策。4.唯物史观:通过特定情境的体验,运用唯物史观理解亚洲革命风暴的含义,了解辛亥革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立宪革命等历史事件对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明白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家国情怀:引领学生认识亚非拉美地区人民所受的苦难与艰辛,了解亚非拉各族人民英勇斗争的精神,感受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深远意义。并通过史料,与当下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的背景、进程及其影响难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亚非拉各民族独立运动的异同。【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特点,使用情境创设、史料教学、问题探究、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等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新课导入:通过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宣传画和教材史料进行导入,指出:“一位目击者于1906年写到: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同时,展示节选自教材所附提拉克的演讲内容:“要自救,不能靠请愿,唯有抵制。我们宣布,准备好你们的武器,组织起你们的力量,然后就开始干吧!这样,他们就无法拒绝你们的要求了。”使学生初步了解这一时期武装反抗这一基本形式时,随之提出启发性问题:“东方正从酣睡中苏醒的含义是什么?又有哪些地区同时出现了不满迹象呢?”,从而引领学生创设情境,快速引出本课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相关史实的学习。新课讲授:1.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结合学生预习成果,提出启发性问题:“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了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民族独立运动迎来高潮的原因有哪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借助教材内容和课外史料:“殖民者的残酷压榨成为殖民地人民产生独立意识的物质基础,是拉美人民参与独立运动的动力源泉……尽管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对拉美各族人民进行严格的思想控制,但是,拉美的思想家还是了解并接受了世界各地的先进思想……美国、法国革命本身更给拉美人民树立了榜样。法国革命“自由、平等、博爱”思想,成为拉美先进人物共同思想。”提出新的启发性问题:“这一时期拉美民族独立运动展开的原因有哪些?”从而快速完成民族独立运动背景的学习。引领学生熟悉民族独立运动背景的前提下,通过海地、拉丁美洲殖民地的反抗运动,使学生掌握这一时期拉丁美洲争取独立运动的相关史实,感受玻利瓦尔、圣马丁等人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同时,也要使学生看到,独立后的拉美地区发展仍面临困境:“独立初期, 拉美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仍处于传统社会阶段, 主要矛盾依旧是以白人为主的地主阶级与其他人种共同构成的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 种族和血统仍然是阶级分化的重要标志……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初步发展, 但十分缓慢,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十分脆弱。这决定了拉美的社会变迁必然因缺乏足够强大的推动力而显得缓慢而艰难。”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以下分析使学生感受拉美地区所面临的发展困局,思索亚非拉地区求发展的突破对策,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家国情怀。2.亚洲的觉醒亚洲革命风潮引领了这一时期民族独立运动的潮流,因此对这一部分的学习也相当重要。首先,通过材料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白,这一时期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民族危机,但另一方面,亚洲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反帝反封建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改革意识觉醒。接着,通过印度提拉克等人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立宪革命、中国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使学生明白这一时期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集中时间与相似背景,感受这些历史人物身上的伟大民族精神。3.非洲的抗争通过图片和材料进行本环节的导入:“长期的殖民统治,阻碍了非洲各族人民历史的正常发展,使非洲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但是,从西方殖民者侵入非洲的时候开始,非洲各族人民就前仆后继地对殖民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并随即提出问题:“19世纪晚期,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是什么?突出代表又有哪些?”从而开始本子目的学习。同样运用史料教学法,教师通过图文材料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时期非洲抗争的背景、进程及其影响。最后,提出总结性问题:“非洲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何重要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最后,通过几则材料的展示,启发学生思考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埃塞俄比亚军民的巨大胜利,迫使意大利于10月26日同意签订亚的斯亚贝巴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非洲人民唯一取得胜利的民族卫国战争,战争的胜利,让埃塞俄比亚守住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成为当时非洲大陆上屈指可数的政治独立国家。——赵慧《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非洲民族独立斗争是当前亚、非、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斗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斗争的一部分。——雅菲《发展中的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三)深度思考教师展示材料:周恩来求同存异外交思想产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成功破解了两极秩序给新中国外交造成的重重困境,为中国赢得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地位奠定了基础,为维护和平国际秩序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如钱其琛对周恩来求同存异外交思想所评价的那样:“周恩来同志善于在尖锐的矛盾中求同,善于在适当的条件下存异,他以这种高超的外交艺术被誉为‘处理外交难题的能手’。”当今国际秩序出现新的变革趋势,求同存异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展示其时代价值。并设置深度思考的启发性问题,引领学生结合上册所学中国外交知识,思考新时代亚非拉独立国家应如何破解发展瓶颈,升华家国情怀,完成本课教学。课堂小结:本课是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二课的内容,本课上承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下启第七单元二十世纪世界国际秩序的演变。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有利于工业革命后三大潮流的发展。本课共有“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的觉醒”、“非洲的抗争”三个子目,分区域讲述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概况,共同体现了工业革命后资民族独立运动高潮的出现,展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民族精神。课堂练习:1.(2019年天津卷)《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B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2.玻利瓦尔在书信中写道:“我被送到欧洲学习……我研究过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人。”由此可见,拉美独立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是( C )A.西、葡殖民者的压迫 B.拉美殖民地经济发展C.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D.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作业布置:见配套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学生九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知识,对工业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运动已有了基本了解,但所了解的详情并不丰富,高中教材也加入了许多新史料与新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大量图文材料,培养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深化学生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理解,是可以实现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