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课题 夏商周的更替
课型 新授 授课班级 七年级 总课时 第4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 2.掌握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3.认识国家的兴旺与统治者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 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多媒体应用
课前:自主预习与检测 知识模块一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自主阅读课本P20~23内容,完成第1~3题。 1.夏、商、西周的兴亡。 建立时间建立者暴君都城重大事件夏约公元前 2070年启桀阳城①禹传位于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②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商约公元前 1600年汤纣殷盘庚迁都到殷(即今天的河南安阳)西 周约公元前 1046年武王厉王 幽王镐①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 双方在牧野(今新乡)大战 ②西周实行分封制
2.“公天下”是如何变成“家天下”的呢?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国家机构都包括哪些设置?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1)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3)夏朝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订刑法,设置监狱。 (4)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3.夏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灭亡原因:①夏桀实行暴政,引起人民的怨恨,失去民心,导致夏朝被推翻;②商汤礼贤下士,重用人才,实行仁政,是位有才能的君主,使得商国逐渐强大起来。 启示:统治者要懂得重用人才、勤政爱民、戒奢从俭。 知识模块二 西周的分封制 自主阅读课本P23~24内容,完成第4题。 4.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朗读三字经,提问学生三字经里提到的朝代。 PPT展示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课中:任务驱动释疑拓展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禹建立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桀的残暴统治 (二)商汤灭夏 1.汤灭夏朝,建立商朝 2.纣的残暴统治 (三)武王伐纣 (四)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制的实行 (1)内容: (2)作用:控制地方,稳定政局,扩大统治 2.国人暴动,西周衰落 3.平王迁洛,东周开始 PPT展示教会学生用歌谣的方式记忆本课知识点: 商末纣王真无道, 酒池肉林炮刑造。 重税酷刑压百姓, 荒淫残暴政权倒。 武王伐纣西周立, 奴隶分封立等级。 幽王烽火戏诸侯, 平王迁都东周起。
检测反馈归纳总结 PPT展示课件
课后:查缺补 漏 材料一 夏朝征讨有施国,有施国抵抗不过,请求投降。桀把有施国国君的义女妺喜封为皇后,宠爱无比。他下令征集民夫,为妺喜重新造一座华丽的高大的宫殿,宫内的一切都奢华无比。夏桀每日陪着妺喜登倾宫,观风光,尽情享乐。其实妺喜是专为倾覆夏国而来的,因此她变着花样来使夏桀浪费民力财力,使民怨沸腾。但夏桀对她的要求百依百顺,样样照办。 材料二 他在殷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在殷都附近建造巨桥粮仓和高大的鹿台,用来堆集从全国掠夺来的粮食和财宝。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课本知识分析一下夏桀为什么会成为亡国之君? 夏桀搜刮民财,贪图享乐,实行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位统治者的奢侈生活,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商纣;最终在牧野被周武王打败。 (3)结合他们的统治的最终结果谈一谈给你的感想与启示。 暴政往往导致亡国,统治者应实行仁政,这样国家才会长治久安。
板书设 计
作业设 计 1.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A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B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烽火戏诸侯”说的是周幽王“不爱江山爱美人”,为了博得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的故事。当时诸侯们之所以能如约前往是因为(D) A.想借机见见周王B.诸侯想去都城求助封赐 C.诸侯为了讨好周王 D.分封制规定诸侯有服从调兵,保卫王室的义务 4.荀子一书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说明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 ) A.周王的亲族B.战争中立功的将士C.周王的姻亲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5.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这一寓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B )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 6.夏商周的历史,是有文献记载或出土文物可考证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丰富多彩、威武雄壮的古代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右图文物(利簋)腹内底部铸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材料三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1)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 他破坏了禅让制,而采用了什么制度 (1)夏启。世袭制。 (2)材料二中利簋上铸刻的这段铭文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史实。武王伐纣时与商君进行决战的地点在哪里 (2)牧野。 (3)材料三所说的是哪一制度 其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3)分封制。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教后反 思 这堂课有大量的概念使学生们难以理解,采用图片、归纳总结等深入浅出的方法,培养学生们的历史读图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