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教案

资源简介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教案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知道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问题,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人类社会演进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2.时空观念:了解美国构建单极世界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认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必然趋势及原因。
3.史料实证: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理解其对不同国家的重大影响及不同国家的应对策略,并认识中国的态度及变迁原因。
4.历史解释: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发展的新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新特点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5.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特征,树立全球意识、责任意识、信息安全意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教学难点:美国的一超独大与当今世界正在走向多极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并存、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多样性相互影响等。
【教学方法】
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提前完成导学案。
3.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图片,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本课重难点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PPPT展示图片,回顾从新航路开辟到苏联解体世界格局演变的历程,提出问题。接下来世界格局会如何演变?
新课讲授: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1.超级大国——美国
思考:冷战结束后,美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其意图何在?
结局怎样?
(1)意图: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级世界。
(2)结局:(美国无力完全主导世界格局)
①造成地区局势的进一步动荡;
②美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2.多极力量之一:欧盟
材料:欧洲一体化整合了欧洲各国资源,使欧洲各国经济合作更加缜密,成为世界上排在前几位的巨大经济体。欧洲一体化使欧洲各国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央,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极大遏制了单一国家称霸世界的图谋,在国际活动中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使其成为多极化世界中的一“极”。
——于洪君《热话题与冷思考》等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主张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欧盟的独特作用。
3.多极力量之二:俄罗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
4.多极力量之三:日本
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将追求( 政治乃至军事大国 )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
5.多极力量之四:中国
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6.多极力量之五:广大发展中国家
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材料二:冷战后的大国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确立了有别于冷战时期的新型国家关系,其基本特征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求同存异;发展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王远美《世界多极化曲折发展的原因及未来趋势》
2.新型国家关系的确立(国际政治民主化)推动多极化进程。
材料三: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的高科技革命浪潮,将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兴衰,也将逐步改变世界力量对比的失衡状况。
——肖力《信息化、多极化、全球化——21世纪初世界发展三大趋势》
3.科技革命为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提供更为充分的技术条件。
如何理解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材料一: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与制衡的关系。摒弃了一两个大国或大国集团主宰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遭受欺压控制、军事对峙严重的国际战略态势。
——耿国祥、王英梅《如何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材料二:世界多极化乃大势所趋,但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整个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俞邃《世界多极化问题概说》
2.世界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曲折性。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和平过渡:它不是通过世界大战而是经过长期“冷战”较量引起的。
②竞争过渡: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着互相竞争、互相制约的关系。
③长期过渡:多极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过程。
2.影响:
①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推进世界多元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抑制、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多极化趋势给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一)经济全球化:
1.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得到发展,就不可能忽视这种全球化的潮流,而这种潮流在经济领域体现的最为明显。
2.加快原因:
材料: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联系、交往和融合。以电子技术为主导、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空前地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被普遍地接受,促进了世界统一的市场经济的最后形成,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跨国公司与其海外子公司之间通过所有权、经营管理、技术转移以及利润分配等方式建立起各种联系,加深了国与国之间的一体化程度。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快速增长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相继开放,国界正在逐步地消失,金融全球化的进程正在加快。这些都对经济全球化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摘编自孔淑红、郑芬《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原因》
思考:根据材料并阅读教材,分析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因素有哪些?
3.进程
①开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④二战后,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⑥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经济全球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⑦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体系化、制度化
资本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发展。
5. 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 “双刃剑”
积极影响:
①各国经济的彼此依存,利益交融前所未有;
②人类社会的交往与联系也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③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消极影响:
①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
②大部分利润流入了西方发达国家。
③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 ”现象。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6.应对
①顺应全球化趋势(主动参与)
②各国既要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又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③加强合作,共同行动趋利避害,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同繁荣。
④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与政治新秩序。
三、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一)社会信息化
1.含义:
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2.趋势: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3.基本特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被“拉近”的距离
唐朝时,玄奘西行取经,往返于长安与天竺,用了十几年。今天我们从北京坐飞机去印度,只需要几个小时。而如果利用电话或是互联网,就可以和身在印度的朋友进行即时联系了。
5.应对:
材料:“如果你想摧毁一个年轻人的未来,就让他下载抖音吧。”
“这样的事已经发生在很多网红身上,抖音告诉大家,如果你颜值高,口才好,那么最好不要学习也不要努力养活自己,而是拍一些愚蠢的视频,这是一种能更快获得名声和钱财的方式”。
——张启芳(95后中国作家)
思考:结合自身生活,谈谈社会信息化的影响,我们该如何应对信息化的负面影响?
①完善法律法规
②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力度
③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文化多样性
1.地位: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2.各国的做法: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特征),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
3.面临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课堂练习:见配套课件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见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注意三块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