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素养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2.通过朗读、默读、品味等多种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点:理解“大丈夫”的真正衡量标准,掌握孟子的论证方法。情境预设(媒体播放岳飞征战沙场的电影片段)同学们,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征战沙场的电影片段。那么,老师想问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岳飞算得上“大丈夫”吗 是的,作为一代抗金名将,他不仅是“精忠报国”的典型,也是名副其实的“大丈夫”!那么,衡量“大丈夫”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富贵不能淫》这篇文章,了解一下“大丈夫”的衡量标准。【预习导学】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公孙衍( ) 丈夫之冠( )往之女家( ) 富贵不能淫( )2.划分节奏。(1)是 焉得为 大丈夫乎 (2)此之谓 大丈夫。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安居而天下熄: (3)丈夫之冠也: (4)父命之: 【答案】1.yǎn guàn rǔ yín2.(1)是/焉 得 为/大 丈 夫 乎 (2)此 之 谓/大 丈 夫。3.(1)真正,确实。(2)平息,停息。(3)行冠礼。(4)教导,训诲4.熟读成诵。·导学参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此环节可以采用分小组或分男生女生背诵比赛的方法进行。【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基础梳理。1.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往之女家: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丈夫之冠也。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2)(3)(4)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1)富贵不能淫: (2)贫贱不能移: (3)威武不能屈: ·导学参考·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学生分组合作,对照课下注释,翻译全文。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质疑,教师巡视答疑。任务驱动二把握主旨。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学习小助手·可先从“广居”“正位”“大道”入手,再从大丈夫在“得志”与“不得志”时的做法回答,最后从“富贵”“贫贱”“威武”三个方面作结。任务驱动三探究写法。孟子是如何反驳景春的观点的 请简要分析。·导学参考·借助本题,教师可向学生简单讲述“驳论”的特征:在驳斥对方错误观点的基础上,摆明自己正确的观点。【答案】任务驱动一1.女,同“汝”,你。2.指男子。已婚女子的配偶。3.(1)居住。居所,住宅。(2)能。实现。(3)道路,孟子用来比喻“义”。规则,行为准则。(4)谨慎。告诫。4.(1)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2)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3)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任务驱动二在孟子看来,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第一,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道义准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惑、动摇、屈服。任务驱动三首先,以两个反问句表明态度,直接否定景春的观点;然后运用类比论证,用“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指出公孙衍、张仪等人就像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其所作所为不过是迎合君王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最后,从三个方面正面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备选问题你找我找,厚积累。孟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请你找找体现他各种思想精髓的名言。【答案】示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导学参考·借助本题,教师可就孟子思想的核心向学生加以阐释,以加深理解。一课一法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指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考查形式:①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不同)的一项是;②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答题技巧:首先要强化积累,集中记忆,平时不断积累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其次要善于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来推断词义,认真比较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思维导图 阅读课文,完成下图。富贵不能淫【答案】在权力面前无原则 贫贱不能移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