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素养目标1.能收集关于诚信的古今资料,对诚信的内涵和价值有正确的认识。2.可以辨识生活中的诚信行为,能在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重点:对诚信的内涵和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可以辨识生活中的诚信行为,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情境预设诚信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也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永留史册并体现在实际生活中。中外历史反复证明,一个不讲诚信和没有诚信传统的国度和民族,终究会消亡。现在,就让我们从传统道德中汲取诚信素养的精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努力建设诚信社会,做一个诚信小少年吧!下面让我们学习“人无信不立”。【预习导学】1.小组合作,收集关于诚信的成语,并写出其含义及出处,课堂上进行展示,看哪个小组收集最多。2.小组合作,收集关于诚信的名言,课堂上进行展示。3.收集关于诚信的故事,课堂上小组成员进行抢答。【答案】1.示例:(1)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信:信用。出处:《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2)抱诚守真志在真诚,恪守不违。抱:存在心里。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3)不轻然诺不随便许诺什么。形容处事谨慎,也形容人守信用。轻:轻易。然诺:许诺。出处:百一居士《壶天录》中卷“如严某者,其亦浊世之铮铮,而不轻然诺者与!”(4)千金一诺一个诺言价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轻易许诺。诺:许诺。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5)抱柱之信用以表示坚守信约。出处:《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小信成则大信立。——韩非子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3.示例:(1)曾子杀彘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子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孩子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子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子却真的要把家里的一头猪杀掉。妻子看到曾子要杀猪,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煮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了呢 ”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会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会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最后曾子就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孩子吃。(2)宋濂——守信好学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位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别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书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老师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大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 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引经据典话诚信。在预习导学中,同学们收集到了很多关于“信”的资料,那么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信”都有哪些含义呢 “信”具有怎样的作用或价值 1.“信”有哪些含义 ·导学参考·这个环节可以由老师点两位同学回答,一位回答其找到的关于诚信的成语或名言,并进行解读;另一位对其解读进行评价。老师再对两位同学的解读进行点评。2.“信”具有怎样的作用或价值 任务驱动二环顾身边思诚信。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已经初步了解诚信的内涵和价值,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诚信呢 让我们环顾身边案例,寻找守信之人,反思失信之害。案例一:衢州90岁奶奶毛师花,坚持早餐不涨价,以每样五毛的良心价温暖周边的工人和上学的孩子。案例二:宁海童松达一家为践行义务为过往行人提供免费茶水的承诺,绵延十代仍在烧茶。案例三:某艺人参加高考时把往届生的身份改成了应届生。案例四:小花借了同桌两支红笔,在上学途中不小心遗失,小花把此事告知同桌,同桌当时没有让她归还,后来小花对此事不了了之。案例五:温州“3元师傅”朱友才只为一句“定下的事可不能变”,30余年低价理发3万余人次。案例六:马师傅在元宵时借给了同事3000元,同事答应五一时归还。但该同事后因工作调动,去了别的城市。第二年五一时才把3000元归还给马师傅。以上案例中,哪些是守信行为 哪些是失信行为 失信有什么危害 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守信行为 请再举出一个你身边的例子。·媒体使用·多媒体展示以上六个案例,可以三个为一组,分三组展示。·导学参考·这个环节可以让小组成员自由回答,老师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点评,并最后总结。【答案】任务驱动一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论语·学而》)解释:与朋友交往,一定要做到言而有信。或问信,曰:“不食其言。”(扬雄《法言·重黎》)解释:有人问信是什么,回答说:“信就是不违背自己的诺言。”2.①立人之本。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②齐家之道。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的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诚信、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四分五裂。③交友之基。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无私帮助的目的。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就绝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④为政之法。《左传》云:“信,国之宝也。”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食、去兵,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国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脚。因此,统治者必须“取信于民”,正如王安石所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⑤经商之魂。在现代社会,商人在签订合约时,都会期望对方信守合约。诚信更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家的一张真正的“金质名片”。⑥心灵良药。古语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是人们安慰心灵的良药。人若不讲诚信,就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彼此无信任感,后患无穷。正如《吕氏春秋·贵信》中所说,如果赏罚无信,则人民轻易犯法,难以施令;交友不讲信用,则互相怨恨,不能相亲;百工无信,则手工产品质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可见失信对社会的危害何等大啊!综观而言,诚信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营商以至为政,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可见诚信在人类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任务驱动二守信行为:案例一、二、五。失信行为:案例三、四、六。失信的危害:失信于人,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他人不尊重,甚至会给他人、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失。失信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而且还会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从而受到人们的谴责甚至法律的惩罚。身边的诚信故事:“信义老农”守诺如金陈廷海是湖北省当阳市半月镇红光村村民。2006年6月,红光村及周边村的村民像往年一样,将当年收获的上百万斤油菜籽交给陈廷海,由他负责售卖给一家油脂厂,油脂厂老板却在一天夜里突然不见踪影,陈廷海因此背上98万元债务。对此,陈廷海立下誓言,砸锅卖铁也要把钱还上。此后的17年里,为偿还210户乡亲的欠款,他和妻儿勤劳苦作、省吃俭用,风雨践诺。陈廷海曾因诚实守信当选“中国好人”,被网友亲切地称为“信义老农”。“只有还清,我才能挺直腰板做人!”一句话,道出了陈廷海还债的初心。天还未亮,他就下地干活,把13亩农田管护好;日头正大,他却跳上货车,将几千斤玉米运往镇上的专业合作社;除了买盐,买日用品,交电费,陈廷海几乎拒绝任何消费,衣鞋都是亲戚们送来的旧物……陈廷海一点一点地攒、一块一块地还。从45岁到62岁,从感觉“两腿瘫软,眼前发黑”,到承诺“我砸锅卖铁也会把钱还上”,从城里的建筑工地到农户家的晒场,陈廷海以纯朴的道德感将信义践之行之,既获得了同村乡亲们的信任,也赢得了全社会的敬意。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