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件 (共26张PPT)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件 (共26张PPT)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有哪些?神经元由哪些部分组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末梢
髓鞘
轴突
神经纤维
树突
细胞体
温故知新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组织
神经器官
神经系统
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
包裹髓鞘
神经纤维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和 脊髓
外周神经系统
12对
31对
神经细胞聚集
神经中枢
脑神经和脊神经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作用一般相反
适应环境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又称自主神经系统)
(意识支配)
(调控特定生理功能)
(基本单位)
(都含有)
温故知新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二章 神经调节
请注意观察狗的条件反射:只要我一摇铃铛,它就会流口水。
孩子,请注意观察人类的条件反射:只要我一流口水,巴甫洛夫就会低头在小本子上写字。
:反射
问题探讨
带刺的玫瑰
当你徜徉在花海中赏花时,不慎被植株上尖锐的刺扎了一下,你会迅速把手缩了回来,而且感觉到了疼痛。
“缩手”和“感觉到疼痛”,哪个在前?
有什么适应意义?
一、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概念:在 的参与下,机体对 所产生的 应答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
内外刺激
规律性
缩手反射
膝跳反射
眨眼反射
中枢神经系统
感受内外刺激
规律性应答
传入信号
传出信号
(2)三要素
一、反射与反射弧
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
草履虫躲避食盐,游向肉汁
思考:下列实例属于反射吗?
×
×
应激性
反射隶属于应激性的范畴,是应激性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神经系统的参与
(3)适用范围
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
一、反射与反射弧
2.反射弧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以膝跳反射为例
神经中枢
感受器
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
效应器
一、反射与反射弧
结构:传入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结构。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结构:含神经节
功能:将兴奋传导至神经中枢。
一、反射与反射弧
后角
前角
功能:神经中枢可接受由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并对信息分析和综合,并产生新的兴奋。
一、反射与反射弧
结构:不含神经节
功能:将兴奋传导至效应器。
结构: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腺体。
功能:接受刺激,做出应答反应。
一、反射与反射弧
刺激
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感受器
刺激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脊髓
效应器
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不能。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与传出两种神经元。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中间神经元的参与。
注意: 部分反射没有中间神经元参与,如膝跳反射
一、反射与反射弧
如何区分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②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①神经节
②神经元连结处
③窄进宽出
看脊髓前后角
①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信号传递方向
一、反射与反射弧
1.刺扎手后先缩手还是先感觉痛?为什么?
2.破坏反射弧中的不同结构对反射的影响?
破坏处 效应 感觉
A
D
E
C
B










先缩手,兴奋传导路径更短
一、反射与反射弧
3.反射发生的条件
①具神经中枢的多细胞动物
思考:感觉的形成属于反射吗 为什么?
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未经过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②反射弧完整
③一定条件的刺激(强度、时间)
一、反射与反射弧
概念辨析:
反射、反应 、感觉
如图为去除头部,但脊髓完整的青蛙,请思考:
1.一定强度电击腿部皮肤,青蛙是否能够屈腿?如果可以是否属于反射?
2.一定强度电击传入神经,青蛙是否能够屈腿?如果可以是否属于反射?
3.两种情况的电击,青蛙是否能够感觉?
一、反射与反射弧
脊蛙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的反射弧
破坏部位 刺激部位 收缩反应
左后肢 感受器或传入神经 左后肢
右后肢
效应器或传出神经 左后肢
右后肢
右后肢 感受器或传入神经 左后肢
右后肢
效应器或传出神经 左后肢
右后肢
左右后肢都收缩
左右后肢都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
左右后肢都不收缩
左右后肢都不收缩
左后肢收缩,右后肢不收缩
左后肢收缩,右后肢不收缩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根据反射的获得途径可将反射进行分类
(1)非条件反射
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特点:先天性、终身性、不需大脑皮层参与、数量有限。
(2)条件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特点:后天性、可建立、可消退,需大脑皮层参与,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1.反射的类型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分析:吃梅止渴、望梅止渴和谈梅止渴各属于什么反射?
吃梅止渴
望梅止渴
谈梅止渴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1.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分泌唾液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
2.给狗听铃声而不给它喂食物,狗不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与分泌唾液无关,属于无关刺激。
3.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喂食。重复此方式若干次。
4.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已转化为食物(非条件刺激)的信号,称为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建立了。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食物
(非条件刺激)
铃声
(无关刺激)
分泌唾液
(非条件反射)
不分泌唾液
(不发生反射)
(条件反射)
铃声
(条件刺激)
分泌唾液
铃声(无关刺激)与食物(条件刺激)多次结合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上述事例说明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之间有何关系 (P24)
讨论:
说明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2)条件反射建立之后需要怎样才能维持下去 (P24)
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3.条件反射的消退
如果 而 ,条件反射会
,以至最终 ,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
反复应用条件刺激
不给予非条件刺激
逐渐减弱
完全不出现
①消退原因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②条件反射消退机理
条件反射的消退 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 把原先
转变为 。
不是
中枢
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
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实质: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 ,是一个 过程,需要
的参与。
新的联系
新的学习
大脑皮层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4.条件反射建立的意义:
①是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
②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反应;
③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比较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时间
持续时间
数量
神经中枢位置
联系 遗传获得,与生俱来
永久的
有限的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条件反射的维持需要非条件反射的不断增强
后天获得
暂时的、可消退的
几乎是无限的
大脑皮层
辨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2.为了让狗听到主人喊它的名字“大黄”时能快速跑到主人面前,最科学的训练方法是( )
A.持续食物刺激 B.多次喊“大黄”强化刺激
C.持续体罚 D.食物+喊“大黄”刺激
D
1.甲、乙两只狗受到灯光刺激后,虽然都没有看到或吃到食物,但经观察发现甲狗有唾液流出,乙狗没有,这一实验说明(  )
A.灯光对甲狗来说为无关刺激 B.灯光对乙狗来说为非条件刺激
C.灯光对甲狗来说为条件刺激 D.灯光对乙狗来说为条件刺激
C
【现学现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