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公民基本权利 课件(共3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公民基本权利 课件(共39张PPT)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3.1公民基本权利
学习目标
1、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了解宪法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
2、增强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意识和能力,理解公民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的必要性,懂得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维护宪法权威。
3、珍惜公民的基本权利,积极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重点:公民基本权利;监督权和受教育权
难点:对政治权利和自由、劳动权、物质帮助权的认识和理解
自学导航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34—42内容,思考下列问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
1.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2.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内容、意义?
3.公民的人身自由内容、意义?
4.公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含哪些内容?
5.我国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
03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01
政治权利
02
人身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基本权利
人身自由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其他基本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3住宅不受侵犯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财产权
2劳动权
3物质帮助权
4受教育权
5文化权利
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新课导入
小云上学,体现她享有_________权。
妈妈当选人大代表,体现她享有___________权。
爸爸妈妈上班,体现他们享有___________权。
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享有_________权。
受教育
被选举
劳动
物质帮助
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
PART 1
权利
政治权利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监督权
1.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 P35
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
2024年3月召开的是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全国人大代表们齐聚北京,共同聚焦民生问题。
我国共有五级人大代表262万多名,包括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的代表。其中,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占到代表总数的94%,是由选民一人一票选出来的。
被选举权
思考:这些人大代表行使了自己的什么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2.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和意义?
①国籍:必须是中国公民;
②年龄:必须年满18周岁;
③政治权利: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① 条件
② 意义
判断:以下哪些人群能够享有我国宪法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外国公民
小学生
少数民族
农民工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
×
×
僧侣

课堂笔记: 3.政治自由
主体: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微博留言区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成立业主委员会,维护自己的的合法利益。
参与游行示威,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分裂。
关于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有以下两种观点。
你认为它们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看法。
政治自由就是人们能够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政治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观点一:
观点二: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二章 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和许可
第七条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依照本法规定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
给国家机关提意见
检举揭发
参加听证会
公民拥有监督权。
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监督对象
课堂笔记
4.监督权
①主体(谁监督)?②对象(监督谁)?
③怎么监督(内容)?
④注意事项?
⑤重要性或意义?
—我国公民
—国家机关及其国家工作人员
—提出批评和建议;对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
—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因在2012年8月一场造成36人遇难的特大车祸现场面带微笑遭到公众质疑。随后这位"微笑局长"在不同场合佩戴多块名牌手表的图片在互联网上被广泛转载。
①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信访)
②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新闻媒体)
③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人大代表)
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新途径新方式)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方式
贴大字报是违法的!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宪法主要规定规定 意 义(重要性)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利于激发公民参与热情,增强主人翁意识
归纳!
人身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
二、人身自由
电影《第二十条》中有一幕,郝秀萍的丈夫被铁链子拴住···
你认为郝秀萍的丈夫的哪些基本权利受到侵犯?
人身自由受到侵犯
人格尊严受到侵犯
住宅受到侵犯
1.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小黑屋事件
严某在网上发帖举报
次日,该厂工作人员破门而入将严某强行带走关小黑屋
严某严某在办公室被翻看手机,并且被“辱骂”一整天
以上行为中,你认为严某的哪方面权利受到侵犯?
小黑屋事件
严某在网上发帖举报
次日,该厂工作人员破门而入将严某强行带走关小黑屋
严某严某在办公室被翻看手机,并且被“辱骂”一整天
被“辱骂”说明严某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
被翻看手机说明严某的通信自由和秘密受到了侵犯。
“破门而入”说明严某的住宅受到侵犯;
“被强行带走”说明严某的人身自由收到侵犯。
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非法逮捕)
禁止: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结合所学思考:以下行为属于侵犯人身自由吗?
公安机关持逮捕令抓捕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商场保安搜身
2.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3.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小试牛刀:以下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同桌偷看日记。
小李迟到了,却在登记本上写了小张的名字。
摄影店未经郝琳同意,把郝琳的照片贴在橱窗里做展示宣传。
学校因小明同学迟到,宣布撤销他获得的“市三好学生”称号。
一些同学肆意散播关于某同学的不实谣言,让其名声受损。
隐私权
姓名权
肖像权
荣誉权
名誉权
4.住宅不受侵犯
(1)内容: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2)意义: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
(3)三层含义:
公民的住宅不得随意侵入;
公民的住宅不得随意搜查;
公民的住宅不得任意查封;
02 人身自由
5.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材料】最近有居民反映,自家信箱被 “洗劫”一空,门锁也被掰坏。经过调 查,警方在章某家中查获了8000多封信 件,和其他广告纸加起来重达700多公 斤。检察官在此提醒,切莫将手“伸” 进他人信箱,不要因一时贪念或好奇便 私拆、隐匿或销毁他人信件,这不仅不 道德,而且很有可能会触犯法律,造成严 重后果(2020年08月26日)
窃听他人手机、私拆他人信件等——侵 犯通信秘密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人身自由 主要内容 侵权行为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 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非法拘禁、
非法逮捕、
非法搜查
侮辱、诽谤、
诬告陷害
非法搜查、
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隐匿,毁弃,拆阅或者窃听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查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
人身自由权小结
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社会经济与文化权
课堂笔记1:财产权的重要性及宪法规定P39
(1)重要性:我们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2)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公民的所有财产
探究一 财产权
思考:如何理解对合法私有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财产权内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1、我买了一台电脑,放在书房里
2、我用电脑做课件、上网
3、我把电脑租给某电脑打字房
4、我把电脑卖给别人
(占有权)放家里、放包里、放身上
(收益权)租金、利息、股息、卖东西的钱
(使用权)拿来用于工作、学习、生活
(处分权)捐献、转让、花钱、卖掉、送掉、扔掉
1)平等就业的权利;
2)选择职业的权利;
3)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4)休息休假的权利;
5)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6)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7)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8)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
B、地位: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A、内容
2.劳动权
C、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P39
3.物质帮助权: P39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措施:国家发展相关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内容: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意义: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措施: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制定资助政策
4.受教育权 P40
2024年春节假期(2024年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国电影票房为80.16亿元,观影人次为1.63亿,均创造了同档期新的纪录。
5 文化教育权利
思考:图片体现了我国公民的哪一项权利? 国家为什么要鼓励和支持公民的科学文化活动?
原因:文化权利;可以激发公民进行科学文化研究的热情,形成良好的氛围,为国家发展提供动力,最终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
课堂笔记6: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P41
①平等权。
②宗教信仰自由。
③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课堂小结: 公民有所为,有所不为
公民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
人身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经济方面)
受教育权、文化权(文化教育方面)
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特定人群权利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其他权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