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课课件 第02讲 声现象(通用版)58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课课件 第02讲 声现象(通用版)58页ppt

资源简介

(共58张PPT)
声现象
复习课
1.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了解知道)2.声速的应用、控制噪声的方
法。(理解应用)
知识导图·思维框架
声音的产生
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能够把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上叫做转换法。
②转换法
弦乐器靠弦
的振动发声
③常见乐器的发声部分
一、声音的产生
打击乐器是靠乐器
自身的振动发声
管乐器是靠空
气柱振动发声
①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③声波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二、声音的传播
②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空气疏密部分的
传播形成声波
声音的传播
①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②定义: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一般情况下: v固 > v液 > v气。
③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一、声速
部分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声速/(m·s-1) 介质 声速/(m·s-1)
空气(15℃) 340 海水(25℃) 1 531
空气(25℃) 346 铝(棒) 5 000
水(常温) 1 500 铁(棒) 5 200
声速
④回声
距发声体距离至少17m。
听到回声的条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s)回到耳边,人耳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
⑤回声的应用
加强原声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会觉得声音更响亮。
回声测距
回声测距
声速
【例题】(多选题)关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C.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D
②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一、音调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
叫频率f。单位是Hz。
音调高的波形比较密集一些,声音的频率较高;
音调低的波形比较稀疏一些,声音的频率较低。
③音调的波形
频率为128 Hz
频率为440 Hz
音调
②超声波:
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
因为它们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
①可听声:
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
范围为:20Hz~20000Hz。
③次声波:
把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
因为它们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二、超声波和次声波
音调
哨音主要是由   振动发出的。如图乙所示,A、B、C三种情况下,音调较高的是________。
【例题】如图甲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就做成了一个“鸟哨”,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空气
A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
②响度的大小与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离发声体距离越远,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
①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一、响度
振幅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③用波形图表示响度的大小


比较甲、乙两个发声体的波形:
甲的振幅大,响度大;乙的振幅小,响度小。
响度
①音色
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出他们的不同,它就是音色。
音色反映出物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与特色。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情况有关。
一、音色
②不同乐器的波形图不同
右面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声音的波形图。波形图的形状不同,表明音色不同。
音色
音调 响度 音色
物理意义
影响因素
相关知识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频率: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Hz.
指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粗细)
指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大小)
指声音的
特色、品质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振动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频率低则音调低。
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与响度、音调无关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例题】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钢琴、长笛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三者发出声音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都不相同
C
【例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小东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到示波器上的波形如图乙。下列有关音叉发出声音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 )
A.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
B.传播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
C.传播过程中音色保持不变
D.传播过程中响度保持不变
D
一、声传递信息
①次声波传递信息
发生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台风、核爆炸时,会产生次声波,传播距离可达几千千米。
大象之间的交流靠次声波
火山爆发
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接受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声传递信息
②超声波传递信息——回声定位
回声定位的一些应用:
蝙蝠捕食、声呐、倒车雷达、超声导盲仪、“B”超等。
探测潜艇位置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倒车雷达
“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声传递信息
一、声传递能量
①声可以传递能量
超声波清洗机、碎石机、雾化器、金属探伤仪等。
②声传递能量的应用
超声波碎石机
超声波清洗机
超声波洗牙
发声扬声器旁的
烛焰来回摆动
敲打右边音叉,
左边音叉也能振动
声传递能量
声传递信息 声传递能量
利用回声测距、定位(声呐) 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
用“B超”检查身体 超声波碎石、洁齿
利用超声波探测金属内部裂纹 超声波雾化器
利用次声波预测地震等 超声波武器
利用次声波监测核爆炸等 次声波的破坏作用
二、声传递信息、传递能量的实例
声传递能量
【例题】如图所示为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5m内障碍物的情况,并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该手杖可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 Hz
B.该导盲手杖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C.该导盲手杖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超声波信号遇到障碍物后不会发生反射现象
C
乐音 噪声
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保护环境
角度
波形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
发出的声音
一、噪声与乐音
噪声的来源
社会生活噪声
施工噪声
交通噪声
噪声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社会生活。
二、噪声的来源
知识点一:噪声的来源
知识点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0dB :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①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分贝(dB)。
②噪声等级中的三个临界点:
一、噪声强弱的等级
为不影响休息和
睡眠,不超过50dB
为不影响学习和
工作,不超过70dB
为保护听力,
不超过90dB。
知识点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二、噪声的危害
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例如爆破产生的声音。
③物理影响
噪声会危害人的听觉系统,使人耳聋,长期处在90dB的人,耳聋的发病率更高。另外还会使人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
①心理影响
首先会干扰人们的工作和睡眠,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②生理影响
②阻断噪声的传播
知识点三:控制噪声
①防止噪声产生
在声源处控制。
如高考期间禁止工地施工,在车辆的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等。
一、控制噪声(消声、吸声和隔声)
高架两旁的隔音墙
在传播过程中控制。例如,高架路两侧安装隔音墙;门窗采用双层玻璃等。
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在人耳处控制。例如,工厂里的工人带防噪声耳塞、隔音帽等。
考试期间禁止工地施工
【例题】噪声污染对人体有很大危害,下列噪声的等级与危害相符的是( )
A. 高于50dB的噪声将影响人们的学习和工作
B. 高于70dB的噪声将影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C. 在30 ~ 40dB的环境中,人会感觉到烦躁
D. 长期处在高于90dB的噪声环境中将会影响人们的听力
D
【例题】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是控制噪声的三种措施,在图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措施是 ( )
A.摩托车
的消声器
C.工厂用的
防噪声耳罩
B.穿越北京动物园
的“隔音蛟龙”
D.公共场所
提示安静
B
视频总结——《声音的特性》
教材梳理·夯实基础
知识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如:正在讲课的老师,正在发声的桌
子等。
2.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
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如
“回声”,如“余音绕梁”。
振动 
振动 
3. 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
播声音,真空 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 的形式向外
传播。
介质 
不能 
波 
4. 声速
(1)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和介质的
有关。
(2)大小: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15 ℃空气中声速
为 m/s。
种类 

度 
340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 回来,形成回
声。
[提示]利用回声测距的原理是s=vt,其中t为声音发出至反射回
来所用的时间的一半。(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
的距离)
反射 
知识点二 声音的特性
1. 声音的特性
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概念 声音的 声音的 声音的品质
影响 因素 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越高,音调越高 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越大,响度越大 与发声体的
材料和结构
有关
高低 
强弱 

率 
频率 

幅 
振幅 
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日常 描述 “飙高音”“尖
叫声”“声音低
沉” “大点声”“震耳欲聋”“引吭高歌”“声音洪歌”
“蹑手蹑脚” “闻其声知其人”
“悦耳动听”
改变 方法 改变发声体的长
短、粗细、松
紧、材料等 改变用力的大小 改变发声体的材
料、结构等
[提示]音调和响度两者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是两个概念,音
调高响度不一定大,如“女高音小声伴唱”。人听到声音是否
响亮,除了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外,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有关。
2. 几种常见乐器的声学知识
分类 示例 影响音调的因素
弦乐器 提琴 弦的材料、长短、粗细、松紧
打击 乐器 锣鼓 鼓皮的绷紧程度等(同一个打击乐器音调一般不变)
管乐器 笛子 空气柱的长度
[提示]打击乐器中的音调高低与人打击的频率没有关系,它与乐
器自身的振动频率有关。
3. 声波图
声波图 音调 音色 响度
低(相同) 与乙、丙不同 相同
相同 高
知识点三 声的利用
1. 超声波:高于 Hz的声音。
(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
2. 次声波:频率低于 Hz的声音。
(1)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2)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提示](1)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在同种介质中传播
速度相同;(3)人耳都不能听见。
20 000 
20 
3. 声的利用
(1)声可以传递 ,如:B超,声呐,超声探伤,测距、测速,倒车雷达等。
(2)声可以传递 ,如: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晰眼镜
和精密仪器,次声波武器。
信息 
能量 
知识点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噪声的概念: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 振动时
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
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 等级:通常用 (符号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
等级。
如: 分贝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无规则 
分贝 
dB 
0 
3. 控制途径:(1)在 防止噪声的产生,如汽车排气
管上加消声器、无声手枪的消音器。(2)在 阻断
噪声的传播,如加隔音设备、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3)在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如戴耳塞。
[提示]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的强度,不能减弱噪声。
声源处 
传播过程 
人耳处 
教材图片 命题解读
RJ八上P27图2.1-1 RJ八上P27图2.1-2 (声音的产生原因)拨动张紧的橡皮
筋,橡皮筋发声,看到橡皮筋晃动起
来;说话时,手摸喉头时,发现手麻
麻的。这两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
体 产生的
振动 
教材图片 命题解读
RJ八上P29图2.1-6 (声音的传播形式)小华时轻时重地
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是改变鼓声
的 。远处的小明能辨别出是
鼓声,是依据声音的 。小明
听到的鼓声是通过 传到人
耳。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
响度 
音色 
空气 
波 
教材图片 命题解读
RJ八上P37图2.2
-7BS 八上P87图4-20 (音调的影响因素)①用相同的力敲击它
们,是 振动发声。盛水越多,
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 (选填“越
高”或“越低”);
②用嘴去吹瓶口,是 在振动发
声,装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就
(选填“越高”或“越低”)
瓶子与水 
越低 
空气柱 
越高 
教材图片 命题解读
RJ八上P34
图2.2-3 (响度的影响因素)①将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
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
体 产生的;
②敲击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弹起得越高,这说
明振幅越大, 越大。
实验方法: 法(将微小振动放大)
振动 
响度 
转换 
教材图片 命题解读
RJ八上P39图2.3-2 RJ八上P39图2.3-3 (声的利用)蝙蝠可发出 声
波,根据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波来判
断障碍物与蝙蝠的距离和方位,这说
明了声音能够传递 。倒车雷
达与蝙蝠的原理相同,即

超 
信息 
回声定
位 
教材图片 命题解读
RJ八上P44图2.4-3 (噪声的控制)城市蛟龙是在
控制噪声,工厂的防噪声耳
罩是在 处控制噪声
传播
过程中 
人耳处 
知识巩固·素养提升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1](2023·吉林)钢琴的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琴
声是能够通过 传播的,为了不打扰他人,弹琴时应关闭
门窗。
振动 
空气 
[例2]将正在发声的钟表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
听到钟表的声音逐渐变小,直到听不见声音,由此可推测声音不
能在 中传播。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听到的声音逐
渐变大,说明声音需要靠 传播。
真空 
介质 
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
[例3](1)手指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
物体 产生的;
(2)如图所示,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
音的音调越 (控制拨动力度不变,即控制响度相同);
振动 
低 
(3)控制伸出桌面的长度相等,用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研究
响度与 的关系。
振幅 
[例4](2023·重庆)扬声器(喇叭)是可以扩大声音的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 的作用而运动,
“扩大”是指将声音的 增大。
[例5](2023·三市一企)乘客能够分辨出车载导航语音中某公
众人物的声音,是根据声的( C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振幅
力 
响度 
C
考点三 声音的利用
[例6](2023·龙东改编)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 用声呐测海底的深度的原理是回声定位
B. 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 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D. 用仪器监听海啸是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D
考点四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例7](2023·广西改编)如图是舰载机飞离“辽宁号”航母时
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B
A. 引导员戴着耳罩可防止舰载机噪声产生
B. 引导员戴着耳罩可减弱噪声对耳朵的伤害
C. 噪声传入人耳,不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D. 噪声是波形图规则的声音
随堂演练·重点达标
1. (2023·益阳传统文化)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光辉灿烂的文
化。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竹笛和大鼓。关
于笛声和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笛声和鼓声的音色相同
B. 笛声的响度一定比鼓声的小
C. 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
D. 响亮的鼓声比轻细的笛声传得远,是因为鼓声在空气中传播
的速度大
C
2. (2022·衡阳传统文化)古筝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弦乐器,在
2022年央视元宵节晚会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
站用古筝弹奏了一曲《茉莉花》,如图所示。关于王亚平的这次
太空演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古筝发出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B. 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
C. 人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调分辨出古筝
D. 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直接传播到地球的
A
3. (教材改编)如图甲、乙、丙、丁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
器上显示的波形,则甲、丙两种声音的 相同,
甲、乙两种声音的 (前两空填声音的特性)相
同, 听起来是响度不同的同一声音。
     
响度和音色 
音调和响度 
甲丁 
4. (2023·达州)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
程中减弱噪声
B. 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
C. 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
止噪声的产生
D. 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的特性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