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论教养素养目标1.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2.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事例和逻辑推理来论证自己观点的写法。3.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个人修养。◎重点:能够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并掌握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学会做一个有教养和风度的人。情境预设哲人说:修养,是智力最高的证明。的确,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正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般,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那么这个人才会让别人看得起,让人产生一种敬意与崇拜。可见,是否有教养是人生的试金石。那么我们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呢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导学建议·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教养和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观点,并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探究文章的中心主旨。【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利哈乔夫是20世纪苏联(国家)学者、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17岁时进入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进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曾经参加过列宁格勒保卫战。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1.读一读,写一写,读准字音,写对汉字。mào( )然 hán( )养kè( )守 自chí( )汲( )取 遵xún( )箴( )言 彬( )彬有礼大发雷霆( ) 自吹自擂( )矫揉( )造作 附庸( )风雅( )忸怩( )( )作态2.释一释,理解词语。(1) :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2)一意孤行:(3)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4) :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5)附庸风雅:(6) :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7) :形容不自然,不大方,含羞做作的样子。 3.理一理,巩固文体知识。(1)议论文的一般论证过程: 问题(提出论点)— 问题(论证论点)— 问题(得出结论)。 (2)议论文的题目一般有两种类型: 型和 型。“论教养”这一标题属于 型题目。 ·导学建议·教师可以用比赛的形式检查预习。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代表抢读屏幕上显示的词语,看哪一组的代表反应迅速,读音准确,声音洪亮。【答案】1.贸 涵 恪 持 jí 循 zhēn bīn tíng léi róu yōng yǎ niǔ ní2.(1)随心所欲(2)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3)自吹自擂(4)矫揉造作(5)为了装点门面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6)随机应变(7)忸怩作态3.(1)提出 分析 解决(2)论点 论题 论题【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导学建议·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文章整体结构的理解。【答案】(第1~2段):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第3~12段):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有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第13~17段):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第18段):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任务驱动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把握风格。1.思考文章第1段的作用。2.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 4.第13段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5.请你结合第13~17段,分析“优雅”和“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6.分析文章第18段的作用。【答案】1.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2.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3.不自吹自擂,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行为举止始终如一,稳重随和。4.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5.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一个是从内心“尊重别人”,一个是“关照的态度”,其实都是“尊重”。有教养是优雅的基础,优雅风度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一个人处处时时有教养,就会形成优雅的风度。6.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任务驱动三精读课文,分析文章的典型论证方法。分析说明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答案】举例论证:本文的第5~10段、第17段都进行了集中的举例论述。第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具体表现,第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明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有教养和优雅的风度。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第5~10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无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无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两层也是前一层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后一层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出真正的教养。一课一法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举例论证:列举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任务驱动四分享提升,阐明观点展示风采。1.请你搜集一些关于名人有教养的故事,讲出来与大家分享。·导学建议·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名人有教养的小故事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开展讲故事比赛。 2.学了本文后,你对个人修养有了怎样的认识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自己的观点。·导学建议·此环节可作为一个展示活动,可以以即兴演讲的形式进行,演讲完毕,由其他同学谈感受,可从演讲稿的内容、写法方面谈,也可以从演讲的语气语调方面谈。【答案】1.示例:①朱师傅为周总理理发二十多年。有一次刮脸时,周总理咳嗽了一声,脸上被划了一道小口子,朱师傅深感不安。周总理安慰他说:“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朱师傅听了总理的话后深受感动。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拉近了人们心灵的距离,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修养。②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而程颐正在睡午觉,于是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立雪”的故事。2.示例:个人修养不只看外表,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内在德行。德行包括“德”与“行”,“德”即品德,是内在的东西,是个人修养的主要内涵;“行”是由内在品德素质决定的外在表现。这两样构成了个人修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垃圾随手就丢,即使垃圾桶就在不远处;比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即使完全可以轻声细语。予人方便,关心他人,帮助别人,待人亲切、诚恳,相互理解、相互宽容……这些都是有教养的表现。备选问题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答案】示例:跟同学说话粗鲁,跟老师说话口气强硬,进教室迟到不打报告,学习时间大声喧哗,请求别人帮忙时不说“请”之类的礼貌用语,别人帮助了自己也不表示感谢,等等。思维导图再读课文,完成填空。【答案】正反对比 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