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望海潮》导学案 (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望海潮》导学案 (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望海潮》导学稿(学生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柳永、苏轼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2、把握其意境,体会诗歌的感情,品味作者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
3、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表现手法。
【重难点】
1、品味语言与情感 2、手法
《望海潮》
一、自主预习
(一)作者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内容及风格上,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是婉约派的主要代表。
(二)读准字音
参差( ) 堤( )沙 天堑( ) 无涯( ) 重( )
千骑( ) 珠玑( ) 罗绮( ) 钓叟( ) 叠巘( )
二、整体感知
上片和下片各自文交代了什么样的内容呢?请结合文本本身来简要概括一下。
三、合作探究
自古杭州皆繁华,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现它的美丽和繁华的呢?请结合词句来具体分析。
例:“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
四、分析鉴赏
精练的的词曲语言往往会造成脍炙人口的名篇华章,那么现在就从鉴赏语言的角度来分析词句,进而把握形象。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如若不好,“卷”字好在哪,请结合句子分析。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翻译这句词,并说出这句词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
五、深入探究
1、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六、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答: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
3.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夜登千峰榭
夷甫诸人骨作尘,至今黄屋尚东巡。
度兵大岘非无策,收泣新亭要有人。
薄酿不浇胸垒块,壮图空负胆轮囷。
危楼插斗山衔月,徙倚长歌一怆神!
(1)“危楼插斗山衔月”句历来受到人们称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精妙之处。(6分)《望海潮》导学稿(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柳永、苏轼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2、把握其意境,体会诗歌的感情,品味作者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
3、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表现手法。
【重难点】
1、品味语言与情感 2、手法
《望海潮》
一、自主预习
(一)作者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内容及风格上,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是婉约派的主要代表。
(二)读准字音
参差(cēn cī) 堤(dī)沙 天堑(qiàn) 无涯(yá) 重(chóng)
千骑(jì) 玑(jī) 罗绮(qǐ ) 钓叟(sǒu) 巘(yǎn)
二、整体感知
上片和下片各自文交代了什么样的内容呢?请结合文本本身来简要概括一下。
明确:上片主要写杭州美丽的环境和繁荣的经济,下片主要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生活景象。
三、合作探究
自古杭州皆繁华,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现它的美丽和繁华的呢?请结合词句来具体分析。
例:“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
地理条件、悠久历史;从风景的美丽、人口的众多、城市商业的发展。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都市角度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从历史角度着笔写的,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市场里摆满了珠宝等珍贵商品,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杭州的富庶当然不只这两个方面,但这两者都是妇女常用的装饰用品,暗示城市的声色之盛 。
四、分析鉴赏
精练的的词曲语言往往会造成脍炙人口的名篇华章,那么现在就从鉴赏语言的角度来分析词句,进而把握形象。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如若不好,“卷”字好在哪,请结合句子分析。
明确:不好。“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度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翻译这句词,并说出这句词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
明确:“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晴”,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发安的游乐图画。
五、深入探究
1、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①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的意境。
本词哪些地方是 “点”,何处是 “染”?具体描述了怎样的景象?
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染:烟柳画桥……竞豪奢。描绘出了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
②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六、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 伴、 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 旷达自适的情怀。
3.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夜登千峰榭
夷甫诸人骨作尘,至今黄屋尚东巡。
度兵大岘非无策,收泣新亭要有人。
薄酿不浇胸垒块,壮图空负胆轮囷。
危楼插斗山衔月,徙倚长歌一怆神!
(1)“危楼插斗山衔月”句历来受到人们称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精妙之处。(6分)
【参考答案】
①月亮好像被千峰榭衔在口中,深夜的北斗(斗柄朝下)好像插在千峰榭上,夸张和拟人手法的运用突出了千峰榭高耸人云的壮美之景。
②此句壮美之景,舒缓了前句悲愤沉郁的情感节奏,让结句更有力量。
③呼应标题,写出了“夜登千峰榭”所见。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的精妙之处可从艺术手法、情感、效果等角度来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