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学习目标】 1.概述九一八事变的过程、结果,分析这一事件所带来的影响。2.说出义勇军的抵抗活动和中国局部抗战的概况;复述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的史实,并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3.概括西安事变的史实,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及其原因。◎重点:九一八事变的影响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预习导学】课堂导入教师用PPT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教师:我们从这低沉、忧伤的歌曲中,能听到什么呢 (学生)我们听到的是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是东北人民对日寇侵占家乡的愤懑,是东北人民对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痛若诉说。请同学们想一想,使东北人民离开家乡的原因是什么 今天让我们学习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88—92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本上作好标记并完成导学案“重点梳理”部分的填空。(时间:10分钟。)1.日本为什么制造九一八事变 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日斗争 3.北平学生为什么掀起“一二·九运动” 该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 其和平解决又有何意义 重点梳理知识点一 九一八事变 1.概况(1)制造借口: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2)军事进攻: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 。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 2.影响:成为 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柳条湖段一声响,中国人民遭了殃。蒋令国军不抵抗,东北三省遭沦亡。日建伪满在长春,企图分裂中国土。东北人民奋抵抗,义勇军前线救亡。【答案】1.沈阳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知识点二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1)概况(2)影响:中华民族面临 的危险。 2.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背景 国民政府对日采取 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 自治”“停止 ,一致抗日”等 结果 青年学生遭到镇压意义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 新高潮的到来 【答案】1.(2)亡国灭种2.不抵抗 华北 内战 抗日救亡运动知识点三 西安事变 原因 直接原因是蒋介石不同意合作抗日;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经过 年12月12日, 、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 ,一致抗日 解决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影响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 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 基本停止, 初步形成 【答案】1936 张学良 内战 联合抗日 十年内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合作探究】任务驱动 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及其意义·导学建议· 教师展示史料《张、杨对时局宣言》,并对其进行分析解读,引出学生需要探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 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唆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熟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摘编自《张、杨对时局宣言》 (1936年12月12日) (1)根据材料,分析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1)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日军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蒋介石一直坚持妥协政策,引起包括国民党爱国将领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不满;西安等地学生爱国运动的推动,西安的爱国学生举行游行请愿,吁请一致抗日。(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并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备选问题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及影响·导学建议· 通过展示《松花江上》的歌词(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认识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及影响。请根据下面的歌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歌曲 《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1)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有何历史影响 (2)松花江上的同胞为什么会“流浪” 《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心情 【答案】 (1)事件:九一八事变。影响: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原因: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日本人之手,东北人民被迫流亡他乡。心情: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慨。归纳总结自九一八事变爆发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全民族的利益为重,将阶级恩怨放到一边,从大局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赴西安参加谈判。所以,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和平解决,是当时各种政治力量较量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努力的结果。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