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第2节 滑轮第1课时 定滑轮与动滑轮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1. 杠杆的分类:F1F2l1ol2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2.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以上不同杠杆的使用特点?学习目标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工作特点;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动滑轮力与距离特点;4.会进行有关滑轮计算;5.能分析滑轮的应用实例。一、认识滑轮观察现象在施工现场,我们经常看到大型吊车。它可以把大型货物吊上去,它是怎样工作的,它又是利用了什么机械呢?吊车能把大型货物吊上去,利用的主要机械就是滑轮。滑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滑轮又有哪些特点呢? 这些都是滑轮,请你观察它们的结构吧。凹槽轴小轮 滑轮: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下面两个滑轮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呢 电动机下面的滑轮货物上升时,电动机下面的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国旗上升时,旗杆顶端的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想想议议旗杆顶端的滑轮想一想民工要把钢材、木料、水泥等运到楼上通常会怎样做呢?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物重G/N 物体 移动方向 物体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动距离S/m二、定滑轮定滑轮 特点:1: 定滑轮实际上就是等臂杠杆。A:支点在轴心O处。B:动力臂l1等于阻力臂l22: 拉力大小始终等于重物的重力大小:3: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移动的方向相反。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 ,但可以改变施力的 。实质:等臂杠杆F=G力方向l1l2.0FGFF定滑轮实质:F1=2Nh物S绳S绳=h物F2=2N1.定滑轮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2.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F=G物定滑轮实质上是个等臂杠杆工作时,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但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物重G/N 物体移动 方向 物体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动距离S/m三、动滑轮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 ,但不能改变施力的 。动滑轮特点:A: 支点在边缘O处B: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的2倍。动力F为阻力G的倍1212F=G1: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2:在上述情况下,动力是阻力的1212F=G即3: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的移动方向相同。省力方向FGl2l1O.工作时,滑轮位置跟被拉动物体一起运动F1=2N1. 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费一倍的距离;2.不能改变用力方向。Gh物S绳F2=1NL2=2L1F=G总/2= (G物+G动) /2动滑轮特点: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定滑轮左端绳子下端挂着相同的重物,若在定滑轮右端的绳子自由端分别沿三个方向用力(如图所示),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F3,则 ( )A.F1 最大B.F2 最大C.F3 最大D.三个力一样大F2F1F3D1.用滑轮按图甲、乙、丙所示三种不同方式,拉着同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是F1、F2、F3,则( )。A. F1>F2>F3 B. F2>F3>F1 C. F2>F1>F3 D. F3>F1>F2D丙F3乙F2甲F12.升国旗时,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旗子就会徐徐上升,如图所示,关于旗杆上端定滑轮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省力 B.省功 C.费力 D.改变力的方向D3.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物体G1重为100N,物体G2重为10N,当G1不加外力时,G2恰能匀速下降。若在G1上加水平向左的拉力(如图虚线所示),恰能让G1匀速向左运动,则拉力F为 N(不计拉绳的重及摩擦)。201.用如图所示的四种方式匀連提升同一物体(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最费力的是( )A2.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如果汽车的动力比阻力小800N,则甲图中人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 N,乙图中人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 N,其中比较省力的是 图。(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甲乙800400乙3.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力F的作用下,重物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上升速度为0.2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摩擦,则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和 。5N0.1m/s4.1.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2. 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知识点1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概念1. 【核心素养·物理观念】如图所示,使用的是定滑轮的是图 ,使用的是动滑轮的是图 。 甲基础通关乙876543212.下列关于定滑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定滑轮不仅能省力而且能改变力的方向B.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力的方向C.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D.定滑轮不能省距离A876543213.【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如图所示,升国旗时人站在地面拉动绳子,能够让国旗升到旗杆的顶端,旗杆顶端的小轮是 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 。 定改变用力的方向876543214.如图所示,通过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1、F2、F3,不计摩擦与绳重,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A. F1最大 C. F3最大B. F2最大 D.一样大D876543215.【教材第81页想想议议改编】如图甲为用滑轮提升物体的示意图。图甲中使用的是 滑轮,它可以改变 ,但不能 ,人向下拉绳的最大拉力等于 。图乙中,不计摩擦和绳重,小男孩对绳的拉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布袋对绳的拉力。 定力的方向省力自身重力小于876543216.如图所示,用一个动滑轮把重 500 N的物体匀速提起2 m时,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人对绳子的拉力为 N,绳子自由端移动 m,动滑轮的挂钩受到的拉力为 N;若动滑轮重为10 N,人对绳子的拉力是260 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物重是 N。 2504500510876543217.如图所示,在F=20 N的水平力作用下,重为150 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 0.5 m,不计滑轮的摩擦和质量,那么水平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 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m。 401876543218.如图所示,不计滑轮重和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分别拉同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F3,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F2C. F2A876543219. 【易错题】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装置,已知A在地面上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为40 N(不考虑绳与滑轮的摩擦)。要使A向右匀速滑动,拉力F甲与F乙的大小分别为( )A. 40 N,20 N B. 20 N,40 NC. 40 N,40 N D. 20 N,20 NA能力突破151413121110910.如图所示,把重20 N的物体匀速向上拉起,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 N,若不计摩擦,则拉力F和动滑轮的重力分别是( )A. 10 N 4 N B. 12 N 24 NC. 12 N 4 N D. 24 N 12 NC151413121110911.如图所示的是 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提升物体,用力的方向是 。如果滑轮重2 N,要将50 N的物体提起2 m,至少要用 N的拉力,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 m。 动竖直向上264151413121110912.如图所示,滑轮A上挂一重10 N的物体B,C为固定点(地面),当滑轮A在力F的作用下向上匀速上升时,滑轮A重2 N,重物B上升时的速度为滑轮A速度的 倍,力F应为 N。(不计绳重及摩擦) 222151413121110913.如图所示,物体A重20 N,滑轮重1 N,绳重不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 N,则物体B的重力为 N,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为 N。 128151413121110914.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20 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80 N的物体。不计摩擦,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A. 30 N B. 40 N C. 50 N D. 60 ND151413121110915. 【易错题】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为20 kg,在力F的作用下,2 s内沿水平方向运动了1 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0 N,则物体A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N,绳端速度为 m/s。 400.5151413121110916.如图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的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F3,这三个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分别是s1、s2、s3,移动速度分别为v1、v2、v3,不计滑轮与绳的摩擦,则( )A. F1∶F2∶F3=2∶1∶4,s1∶s2∶s3=2∶1∶4B. F1∶F2∶F3=2∶1∶4,s1∶s2∶s3=2∶4∶1C. F1∶F2∶F3=2∶4∶1,v1∶v2∶v3=2∶1∶4D. F1∶F2∶F3=2∶4∶1,v1∶v2∶v3=2∶4∶1B素养达标16完成本课时相关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