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小桥通巷水依依,落日闲行到市西。柔橹一声舟自远,家家载得醉人归。”诗句中所描述的地方最有可能出现在(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太湖流域 D.青藏地区读某水果批发商收集的《我国部分省区西瓜自然条件下集中成熟时间示意图》,完成第2-3题。2.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①四川盆地的西瓜成熟时间早于塔里木盆地 ②珠江三角洲的西瓜成熟时间晚于山东半岛 ③江西省的西瓜成熟时间比河南省晚 ④浙江是我国西瓜成熟时间最晚的省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海南瓜农选择让西瓜在春节前后集中成熟的主要原因是( )A.海南冬半年气温比夏半年高B.海南冬季降水比夏季多C.有利于外省西瓜在海南销售D.希望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4.珠江三角洲发挥区域优势,和港澳地区充分合作,形成了独特的“前店后厂”模式。在该合作中,港澳地区的主要角色是( )A.提供土地、劳动力和产品,扮演“店”的角色 B.进行产品加工、制造,扮演“厂”的角色海拔(米) 2-2501月平均气温(℃) -24— -9年降水量(毫米) 350-700C.对产品进行市场推广和外销,扮演“店”的角色 D.从事样品制造和开发,扮演“厂”的角色5.下列区域中,其特征与右表描述相符的是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C.珠江三角洲 D.塔里木盆地读我国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图和土地利用结构图,完成下题。6.该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土壤污染C.土壤盐渍化 D.水土流失环境问题可分为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两类。下列属于环境污染 的有( )①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②固体废弃物排放 ③工业二氧化硫排放 ④工业废水排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舟山渔场千帆竞发,洞庭湖畔稻花飘香,四川盆地天府之国,青藏高原牦牛成群。这些各具特色的生产生活场景说明( )①区域环境没有优劣之分,各地条件都一样②发展区域经济要积极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③发展区域经济要坚持遵循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原则④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近年来,农家乐已成为农民增收和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亮点。据此回答第9-10题。9.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景区资源与环境B.只要开发、利用好景区资源,保护好环境,就能促进人口的发展C.景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依赖人口素质的提高D.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经济的发展10.发展农家乐首先应( )A.考虑本地区的特点,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B.走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C.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D.发展经济,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11.藏族的传统服饰是不对称的“掉袖藏袍”,形成这一服饰文化的自然条件是当地( )A.降水稀少 B.昼夜温差大 C.气压低 D.地形崎岖12.“中学联谊会”上,四名同学介绍了自己的家乡,来自西藏自治区的是 ( )A.我的家乡群山环绕,是“天府之国” B.我的家乡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是牧人的天堂C.我们用青稞酒和糌粑招待远方的客人 D.我们这里风景如画,梯田遍布13. 下列关于乌鲁木齐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新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②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③乌鲁木齐深居内陆,交通不便,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④乌鲁木齐是我国西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城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观察《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变化图》,回答以下各题。14.我国最大的人口红利期出现在( )A.1980年 B.2010年 C.2030年 D.2050年15.分析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青壮年比例降低,劳动力减少②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保障体系压力较大③人口出生率降低,出现负增长④人口总数量急剧减少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16.1949年某日《人民日报》刊载的文章写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述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17.朝鲜战争结束之后,西方一个经典的评价是: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上,新中国再也不会退让。最关键的一个,打出了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发言权。该评价认为朝鲜战争( )A.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18.下图所示内容(单位:万吨)反映了( )A.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村生产力 B.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步显成效C.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基本实现 D.新农村建设激发生产积极性19.如图是1952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土地改革》邮票,方寸票幅中,老农手指一台由年轻农民驾驶的大收割机,而小小的牛、犁位于收割机履带之下。该作品体现了( )A.“耕者有其田”的梦想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形成D.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夙愿20.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严峻的形势下,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等运动。这些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B.实现了祖国大陆统一 C.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1)材料一中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文件 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3分) 材料二 到了中午,广场上人山人海,形成了欢乐的海洋……下午3时,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广场上顿时安静下来。在鸦雀无声中,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谷宗藩(2)材料二回忆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有人指出材料二中关于毛主席讲的那句话记述有误,如需进一步验证这一材料的可靠程度,应当寻找哪些类型的材料 (4分) 材料三 正当中国人民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全面好转而斗争的时候,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面对严重威胁,毛泽东、中共中央以巨大的胆识和气魄,作出重大决策——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的七个多月里,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实行战略反攻,以运动战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歼敌23万余人。志愿军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大规模的阵地战顽强坚守,粉碎了美军和南朝鲜军的进攻。并于1953年发动强大的夏季反击战役,歼灭了美军和南朝鲜军12万余人。——摘编自李颖《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4分)(4)请结合上述四则材料,写出它们共同的主题。(2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概括土地改革前我国农村的土地占有情况,并说说当时我国农民的愿望是什么。(4分)材料二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第六条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但在某些特殊地区,经省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得征收其出租土地的一部或全部。第七条 保护中农(包括富裕中农在内)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的土地政策与以往的土地政策相比有何变化,并指出土地改革后的土地所有制。(4分)材料三 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 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 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2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土地改革的认识。(4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上海至昆明高速铁路(沪昆高速)横贯湖南,对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作用。湖南自古种植业发达,有着“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其中洞庭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1)读图1,沪昆高铁自东向西经过省份的简称分别是沪、浙、赣、 、贵、 。其起始点与终点分别位于 、 。(填地形区)(4分)(2)读图2,分析该铁路在修建湖南省段难度较大的自然原因。(2分)(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洞庭湖平原能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6分)24.种沙棘,绿荒漠,富百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鄂尔多斯市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西部,沙漠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8%,年蒸发量2000-3000毫米。现有人工种植沙棘面积约700万亩。近十几年来,当地大力发展沙棘产业,形成“种植沙棘-修复生态-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发展产业链。材料二:沙棘属于落叶灌木,具有耐旱、耐寒、抗风沙等特性,根系发达并具有较强固氮能力,沙棘果实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沙棘枝叶饲料价值很高。(1)指出图中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特点,以及与北方农牧交错带总体走向大致相当的年等降水量线。(4分)(2)简析鄂尔多斯市大面积种植沙棘后,给黄河下游带来的影响。(2分)(3)结合材料,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分析鄂尔多斯市大力发展沙棘产业的原因。(6分)(要求层次清晰,逻辑严密)25.绍兴与阿克苏,远隔千里,共谋发展。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 如图。材料二 近年来,阿克苏启动“两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在推进阿克苏河、渭干河生态工程建设中,把发展特色林果经济作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内容,公益林和经济林协同布局、科学配置。为发挥对口支援地特色林果业优势,绍兴市在政府推动、企业主体作用下,推进“疆果东送”的“十城百店”市场网络建设,促成一批直营店和加盟店,既满足绍兴对优质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又缓解了阿克苏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流通效率低、农民增收难等问题。(1)请根据材料一中的图,分析阿克苏被称为“塞外江南”的自然原因。(4分)(2)绍兴素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它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中哪一地区?请指出其突出的自然资源优势。(2分)(3)结合材料二,说明绍兴与阿克苏是怎样共谋区域发展的。(3分)答案CBDCA ADDBA BCBBA AABDA21.(1)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2)开国大典。应当寻找当时的视频或音频材料,可以真实还原开国大典时的盛况。(3)国内背景: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国际背景: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2.(1)土地占有情况: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中,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愿望: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2)变化:保存富农经济,保护中农经济。土地所有制:由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3)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4)中国共产党基于国情制定土地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的愿望,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等等。23.(1)湘;云(或滇);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地形复杂多样,要穿越大量的山地丘陵与河流;(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形:地处洞庭湖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灌溉便利;交通:位于长江下游且铁路经过,便于商品粮的运输。24.(1)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或由东向西递减)。(2分)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2分)(2)种植沙棘有利于保持水土,减少流入黄河的泥沙,减轻黄河下游因泥沙沉积而造成的河床抬升。(2分)(3)本题可采用分层评价。(6分)水平一:从经济与生态、社会相互关系中任一维度进行简单分析。水平二:说出鄂尔多斯的生态问题,并从经济与生态、社会相互关系维度进行区域性分析,条理清晰。水平三:对鄂尔多斯沙棘产业发展,用地理要素综合、区域综合的分析方法,进行系统性、区域性分析,且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水平四:在水平三的基础上概括鄂尔多斯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示例:鄂尔多斯市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沙棘具有耐旱、耐寒、耐贫瘠、抗风沙等特性,可在这里生长,能防风固沙;沙棘具有较强固氮能力,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沙棘的果、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发展沙棘产业能提高收入。大力发展沙棘产业,形成良性发展产业链,能够产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鄂尔多斯的可持续发展。25.(1)阿克苏虽然降水稀少,但地势平坦、冰雪融水丰富,光照充足、气候相对温暖,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4分)(2)东部地区。(1分)优势:水资源丰富;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1分)(3)绍兴与阿克苏因地制宜地(1分)考虑各自特点,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促进区域持续健康发展。(1分)绍兴与阿克苏还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促进两地共同发展。(1分)或者:绍兴未新疆提供资金和技术,阿克苏为绍兴提供优质农产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次月考答案.docx 第一次月考试卷试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