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平 均 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说 课目 录0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立01教材及学情分析0304作业设计教学流程安排教材及学情分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下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新课标要求本学段的学生能够在简单的实际情境中,合理应用统计图表和平均数,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本单元学习平均数的目的,不限于求平均数,而重在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够用平均数来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特征。教材及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累积了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其思维正在从具体向抽象过渡,在教学中,借助条形统计图进行直观演示,通过移多补少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匀”的过程,在交流、思考、补充的过程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为后续学均数的再认识”奠定基础。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重点)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感知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 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难点)进一步累积数据分析的活动经验,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乐趣。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立教学流程安排环节一:激趣导入运动会在即,小明正在进行50米跑步训练。他跑了五次,时间分别如下:(单位:秒)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时间 12 10 10 9 1450米跑,小明大约要跑________秒。教学流程安排环节二:求平均数运动会在即,小明正在进行50米跑步训练。他跑了五次,时间分别如下:(单位:秒)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时间 12 10 10 9 1450米跑,小明大约要跑________秒。教学流程安排环节二:求平均数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时间 12 10 10 9 14小明5次50米跑步的情况统计表时间11(12+10+10+9+14)÷5= 55÷5= 11(秒)教学流程安排环节二:求平均数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时间 12 10 10 9 14小明5次50米跑步的情况统计表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移多补少平均数是“匀”出来的11秒教学流程安排环节二:求平均数在数学上,我们把通过对一组数据进行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的同样多的这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方法一:移多补少方法二:先合后分教学流程安排运动会在即,小明正在进行50米跑步训练。他跑了五次,时间分别如下:(单位:秒)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时间 12 10 10 9 14环节二:求平均数1150米跑,小明平均要跑________秒。平均数是匀出来的,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平均水平。教学流程安排小明又跑了1次,这次用的时间正好是11秒。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时间 12 10 10 9 14 11环节二:求平均数这六次跑步的平均数和刚刚五次的平均数比较,有变化吗?第六次的成绩11和平均数11,这两个11一样吗?50米跑,小明平均要跑________秒。11教学流程安排小明又跑了第七次,这次他体力不支,用了16秒。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时间 12 10 10 9 14 11 16环节二:求平均数这次平均数会不会发生变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想让平均数变小,下次跑步所用的时间应该怎么样?50米跑,小明平均要跑________秒。11教学流程安排生活中哪里还能见到平均数呢?环节二:求平均数平均分80分,是如何得到的?平均分是80分,表示什么?班上同学可能考多少分?假如“我”考了99分……教学流程安排先不计算,说一说平均数可能是多少?环节三:深化应用我发现:平均数是夹在最大和最小的数之间的。在两分投篮比赛中,奇思前后4次投中的个数分别为7个、7个、6个、8个。用什么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的个数?1(7+7+6+8)÷4 = 7(个)教学流程安排环节三:深化应用这个免票标准是怎么定的 2深圳市儿童乘坐公交车收费标准:6周岁(含)以下或者身高1.2米(含)以下儿童免票。6周岁儿童的平均身高是1.2米小结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关于平均数的哪些知识?平均数不一定是一组数据里的某一个,它是“匀”出来的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平均数代表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小结及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记录你们小组同学的身高,算一算,平均身高是多少呢?能够通过各个小组的平均身高算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吗?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