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选择与该国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国家,比较它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5.结合某国家的实例,简要说明该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及其意义。 6.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7.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一个国家对某地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对其他地方自然环境的影响。[体系架构]课时13 西半球的国家考点1 美国1.移民国家(1)位置和范围。纬度位置 本土位于30°N~49°N,属于北温带,阿拉斯加州有北极圈经过,夏威夷州有北回归线经过,是唯一跨寒、温、热三带的国家海陆位置 本土位于甲太平洋和乙大西洋之间,北部、南部分别与丙加拿大、丁墨西哥相邻领土组成 除本土48个州外,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的夏威夷(2)自然环境。地形 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主体山脉是A落基山脉),中部为B中央平原,东部是低缓的C阿巴拉契亚山脉河湖 D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E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气候 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3)人口。①2020年,美国总人口3.3亿,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移民是美国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②人种:以白种人为主;原住居民是印第安人,属于黄种人。③华人、华侨:美国的华人和华侨分布广泛,在a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b纽约、c洛杉矶等城市有华人聚居的“唐人街”。2.农业地区专业化(1)农业。①发展优势:本土绝大部分位于温带,气候温和,降水丰富。耕地面积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②生产特点: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③地位: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的农业强国。(2)主要农业带。A乳畜带、B玉米带、C小麦区、D混合农业区、E棉花带、F畜牧和灌溉农业区。3.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1)工业特点: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生产规模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2)突出工业部门:军事工业和尖端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三大工业区。①东北部工业区:历史悠久,是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区。主要城市有首都华盛顿和最大的城市纽约。②南部工业区:是新兴的石油、宇航、飞机、电子等工业基地。主要城市有休斯敦。③西部工业区: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主要城市有洛杉矶和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位于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考点2 巴西(5年2考)1.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1)位置。半球位置 地跨南北半球,全部位于西半球纬度位置 绝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海陆位置 位于南美洲东部,东临A大西洋(2)地形和气候。项目 地形区 气候北部 B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热带雨林气候南部 C巴西高原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热带草原气候(3)河流。①亚马孙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②巴拉那河:发源于巴西高原,流域内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巴西与巴拉圭的交界河段处建有世界著名的伊泰普水电站。(4)人口。①人种构成:巴西人口众多,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混血种人数量多。巴西人口中,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人约占40%。②特色文化:狂欢节、桑巴舞、足球运动。2.发展中的工农业(1)农业:咖啡豆、甘蔗、柑橘、大豆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咖啡豆、蔗糖、橘汁、大豆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2)工业:巴西的钢铁、汽车、飞机制造等跻身于世界重要的生产国行列。巴西的矿产资源(铁、锰、金)、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其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邻近铁矿的地区以及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城市。(3)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①圣保罗: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②里约热内卢:巴西旧都,全国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商港。③巴西利亚:特意在巴西高原设计和建造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3.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1)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2)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影响: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全球的气候。(3)采取的保护措施:设立保护区;严禁乱砍滥伐行为。知识拓展 南、北美洲的地理概况项目 北美洲 南美洲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全部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全部位于西半球,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海陆位置 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北临北冰洋,西北与亚洲以白令海峡为界 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与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自然环境 地形、地势 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大致呈三大纵列带分布,即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低缓山脉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西部山地高耸,东部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以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河流、湖泊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世界最大淡水湖群)等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要点1 美国农业带的发展条件农业带(区) 发展条件乳畜带 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肉奶需求量大小麦区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密西西比河灌溉、航运便利玉米带 地处温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棉花带 因土壤肥力下降,棉花的种植逐渐减少,现已经成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作物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多高原、山地,降水少,适合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发展亚热带作物带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高温多雨,地势低平,适合亚热带作物生长典例1 (2023·广东韶关期中)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完成(1)~(2)题。(1)图中显示出美国现代农业的突出特点是( )A.高度机械化B.区域专业化C.高度商品化D.高度工业化(2)图中农业带B成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的主要原因是( )A.靠近海洋,水热充足 B.人口稠密,市场广阔C.地形崎岖,降水较少 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答案 (1)B (2)C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现代农业的突出特点是区域专业化,各区域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集中管理,机械化程度高。第(2)题,从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看出,图中B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该农业区主要分布在美国的西部地区,多高原、山地,降水较少,适合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发展。要点2 巴西与澳大利亚的对比项目 巴西 澳大利亚不同点 海陆位置 东临大西洋 四面环海地形 北部是亚马孙平原,南部是巴西高原,地势平坦 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气候 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湿热 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农产品 咖啡豆、甘蔗、柑橘、大豆 羊毛、小麦、牛肉人种 以白种人为主,混血种人数量多 以白种人为主经济水平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相同点 有南回归线经过,热带面积大,铁矿出口量大,人口、城市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典例2 (2022·广东)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下图为“巴西咖啡种植地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巴西的咖啡种植区主要分布在( )A.巴西高原B.亚马孙平原C.巴拉圭盆地D.圭亚那高原(2)下列不属于巴西咖啡主要种植区的自然条件的是( )A.日照充足 B.水源充足C.热量丰富 D.地势低平答案 (1)A (2)D解析 第(1)题,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图示咖啡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A正确。第(2)题,咖啡是热带作物,喜湿喜热。图示咖啡种植区主要分布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丰富。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地势较高。D正确。考点1 美国(2018·广东)读“美国部分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1.美国乳畜带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①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 ②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 ③临近五大湖,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土壤肥沃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美国农业生产现代化主要体现在( )①地区生产专业化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精耕细作 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下列农产品中,美国需要进口的是( )A.小麦 B.玉米 C.大豆 D.可可答案 1.B 2.C 3.D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美国的乳畜带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及五大湖沿岸,该地区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消费市场广阔,气候冷湿,临近五大湖,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故选B。第2题,美国农业生产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地区生产专业化、机械化程度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精耕细作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故选C。第3题,美国主要位于北温带,缺乏热带产品,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有咖啡、可可和天然橡胶等。故选D。(2023·重庆)密西西比河干流流经平原地区,是美国内河运输大动脉。读“密西西比河水系图”,完成4~5题。4.受地势影响,密西西比河干流( )A.水流平缓 B.水量很小C.无结冰期 D.运输量小5.连接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水上航道是( )A.公路 B.铁路 C.桥梁 D.运河答案 4.A 5.D解析 第4题,由图可知,密西西比河干流纵贯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水流平缓,航运价值大、运输量大。水量大小、有无结冰期受气候的影响。第5题,连接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水上航道是运河,即内河航道,通过运河可以从五大湖到达墨西哥湾。(2023·山东滨州)比较法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方法。读“甲、乙两国轮廓图”,完成6~7题。6.关于两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濒临太平洋B.地形都相间分布,西部为高大的山脉C.都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暖湿润D.人口和城市都集中在西北部7.有关两国经济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发展较快,都属于发展中国家B.农产品以热带作物为主,经济价值高C.工业发达,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均为农产品出口大国答案 6.A 7.D解析 第6题,美国西临太平洋,澳大利亚东临太平洋,两国都濒临太平洋;澳大利亚东部为高大的山脉;澳大利亚以热带、亚热带气候为主;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都集中在东南部。故选A。第7题,美国和澳大利亚都属于发达国家;美国以温带气候为主,热带作物产量少,部分依靠进口;美国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太平洋沿岸地区,澳大利亚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两国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均为农产品出口大国。故选D。考点2 巴西(2020·广东)巴西大豆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2020年一季度巴西大豆出口量多于美国。读“巴西大豆产区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8.关于巴西大豆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热条件优越B.全年高温多雨C.大部分位于亚马孙河流域D.大部分位于回归线以北的温带地区9.2020年一季度巴西大豆出口量多于美国的原因可能是( )A.人口多,农产品需求量大 B.恰逢收获季节,错峰出口C.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高 D.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答案 8.A 9.B解析 第8题,据图可知,巴西大豆产区主要位于巴西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以北的热带地区,这里水热条件优越。第9题,巴西大豆产区位于南半球,美国位于北半球,两者季节相反。2020年一季度是巴西大豆的收获季节,故该季度巴西大豆出口量多于美国。(2020·广东广州)下图是“某地区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该植被类型是( )A.温带草原 B.热带荒漠C.极地苔原 D.热带雨林11.该植被分布地区人口稀少,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资源C.气候 D.土壤答案 10.D 11.C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图中植被主要分布在巴西北部的亚马孙平原,该地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第11题,读图可知,该植被分布地区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该区域人口稀少的最主要原因是气候湿热,这里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不适宜大量人口长期居住。(2023·江苏连云港)下图为“巴西人口、主要城市、矿产资源和部分农作物分布图”。读图,回答12~13题。12.贝洛奥里藏特、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所在的三角地区,其主要工业部门是( )A.钢铁工业、纺织工业B.造船工业、化学工业C.木材工业、汽车工业D.石油工业、食品工业13.与科伦巴地区相比,该三角地区发展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①矿产多样 ②能源丰富 ③海运便利 ④人口众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12.A 13.D解析 第12题,读图可知,贝洛奥里藏特、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所在的三角地区铁矿资源丰富,盛产棉花,有利于发展钢铁工业、纺织工业。故选A。第13题,与科伦巴地区相比,该三角地区发展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海运便利,人口和城市集中,③④正确。矿产多样是共同的优势条件,①错误;科伦巴临近伊泰普水电站,能源丰富,②错误。故选D。14.(2022·山东泰安)美国与巴西都是西半球重要的国家,两国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各具特色。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美国是发达国家中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其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巴西混血种人数量众多,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历经长期融合、发展,形成了巴西文化的____________特色。(2)美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实现了地区生产的__________,形成了一些农业带(区);巴西农业发展迅速,农产品大量出口创汇,许多热带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该国种植农作物的优势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巴西工业化步伐加快,从“巴西农作物、矿产和工业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巴西工业分布与原材料(农矿产品)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4)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其中信息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贡献最大,试举两例说明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5)热带雨林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关于巴西热带雨林是开发还是保护,说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 (1)移民 多元化(2)专业化 大部分位于热带,气候湿热,地势平坦(3)靠近原材料产地(4)①推动支柱产业迅速发展;②新增就业机会;③形成新的部门;④提高其他产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价值等。(5)支持开发。理由:①加快当地经济发展;②增加就业机会;③提高收入。或支持保护。理由:①保护全球气候;②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③减少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