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程标准] 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体系架构]课时14 极地地区考点1 独特的自然环境(5年2考)项目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图示纬度位置 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 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海陆位置 被A大西洋、B太平洋、C印度洋包围 被亚、欧、北美三大洲包围范围 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 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气候 酷寒、干燥、烈风,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降水量极少,被称为“白色荒漠” 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但没有南极那么严寒。降水量比南极地区高得多,风速远不及南极地区代表动物 企鹅 北极熊考点2 科学考察的宝地(5年1考)1.两极地区丰富的资源资源类型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矿产资源 (种类多,储量丰富) 石油、天然气、煤、铁等 石油、天然气及多种矿物淡水资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生物资源 北极熊、北极狐、驯鹿等 企鹅、磷虾等2.极地科学考察名称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我国科考站 长城站(我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建设中) 我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科学考察时间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极的极昼期,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是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 7—9月是北极地区科考的最佳时间考点3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5年1考)1.极地地区的环境问题:生物资源遭到破坏;南极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极地地区的冰川大面积融化,固体淡水资源减少。2.极地地区的保护措施(1)南极地区——签订《南极条约》,规定南极的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禁止对极地地区的动物进行滥捕滥杀活动。(2)北极地区——制定《北极环境保护战略》。要点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气候的异同点项目 内容相同点 严寒、干燥(纬度高,降水稀少)不同点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更低、降水更少、风力更大原因 ①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陆地升温和降温比海洋快,气温变化幅度比海洋大。 ②海拔高度不同。南极地区海拔高,北极地区海拔较低。 ③覆冰情况不同。北极地区覆冰较少,接收太阳辐射较多;南极地区覆冰多,反射强,接收太阳辐射少典例 (2022·广东)南极洲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各国开展科研活动的热点区域。下图为“南极洲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属于南极洲气候特征的是( )A.冷湿 B.多雨 C.光照强 D.酷寒(2)在南极洲进行研学活动,可行的项目有( )①参观中国南极科考站 ②观察企鹅的生活习性 ③考察南极洲地形特征 ④探访因纽特人的民居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1)D (2)A解析 第(1)题,南极洲位于高纬度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且南极洲海拔高,地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层,所以南极洲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第(2)题,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殊,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等科学考察站,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所以到南极进行研学活动,可以参观中国南极科考站、观察企鹅的生活习性、考察南极洲地形特征。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地区,南极地区没有常住人口。考点 极地地区(2023·广东)近20年来,科学家对北极海冰、植被和格陵兰冰川进行了监测,发现全球增温使北极地区的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了快速变化,夏季尤为明显。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首个科考站。下图为“北极地区图”。据此完成1~2题。1.导致近20年北极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快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开展极地旅游 B.开发极地资源C.全球气候变暖 D.开展极地科考2.一般情况下,北极地区冰川融化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A.1—2月 B.3—4月 C.8—9月 D.11—12月答案 1.C 2.C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发现全球增温使北极地区的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了快速变化”可知,导致近20年北极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快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第2题,气温越高,冰川融化的速度越快。四个选项所示时间段中,北极地区8—9月气温最高。(2019·广东广州)海拔4 093米的冰穹A是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我国科考队员于2005年初捷足先登,掌握了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的主动权。读“南极科考常规路线示意图”,完成3~5题。3.中山站的经纬度位置是( )A.(69°22′N,76°22′E) B.(69°22′S,76°22′E)C.(69°22′N,76°22′W) D.(69°22′S,76°22′W)4.对弗里曼特尔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B.位于低纬度、热带C.位于上海市的南面 D.位于太平洋沿岸5.南极冰穹A是地球上最好的天文观测点之一,在此进行天文观测的有利条件是( )①晴天达90%以上,极夜漫长 ②尘埃极少,大气透明度高 ③风力强,被称为“风库” ④降水丰富,被称为“冰雪高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 3.B 4.C 5.A解析 第3题,中山站位于南极地区,沿纬线顺时针为正东。读图可知,中山站的经纬度约为(69°22′S,76°22′E)。第4题,读图可知,弗里曼特尔的经纬度约为(32°S,115°E),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位于中纬度、南温带;位于上海市的南面;位于印度洋沿岸。第5题,南极冰穹A适合作为天文观测点的原因:南极冰穹A大气稀薄、干燥、尘埃少,大气透明度高,晴天达90%以上,极夜漫长。风力强会影响天文观测,是不利条件;南极地区降水少。6.(2023·湖南衡阳)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2023年,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任务圆满完成,考察队于4月6日全部返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南极科考队员发现当地原住居民是因纽特人 ②北极地区、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分别是北极熊、企鹅 ③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2月 ④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丰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北极地区的原住居民是因纽特人,故①错误;北极地区、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分别是北极熊、企鹅,故②正确;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2月,因为2月是南极洲的暖季,故③正确;南极地区酷寒,多狂风,但降水稀少,故④错误。故选B。(2023·陕西)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两极地区已建成五个极地科学考察站。据此完成7~9题。7.下图为“黄河站所在的斯匹次卑尔根岛简图”,其中黄河站( )A.距海洋较远B.位于南极地区C.有极昼极夜现象D.位于该岛最高处8.极地科考人员工作和居住的科考站最有可能是( )9.在极地开展科学考察( )A.可为气象、冰川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帮助B.与人类生存、国际关系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无关C.可帮助人类了解地球的过去,但对未来意义不大D.可大量开发矿产资源,缓解地球能源危机答案 7.C 8.D 9.A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黄河站距海洋较近;黄河站位于北极地区;黄河站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黄河站位于沿海平原,没有位于该岛最高处。故选C。第8题,读图可知,A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窑洞;B是北极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冰屋;C是福建的传统民居——土楼;D最有可能是极地科考人员工作和居住的科考站,房屋架空,窗户较小,有利于防寒保暖。故选D。第9题,在极地开展科学考察可为气象、冰川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帮助。有利于人类生存、国际关系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帮助人类了解地球的过去,展望未来;极地地区禁止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B、C、D错误。故选A。(2022·成都)下图是“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读图,完成10~12题。10.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A.中山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长城站11.南极科考站多选择在2月建设,是因为此时南极地区( )A.正值暖季 B.出现极夜C.降水丰富 D.风平浪静12.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时,为保护极地环境,建议( )A.就地焚烧废弃物品 B.捕捉、喂养企鹅C.运回生活垃圾 D.掩埋老旧设备答案 10.C 11.A 12.C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我国南极科考站中,昆仑站位于80°S以南地区,最靠近南极点,纬度最高;长城站位于62°S附近,纬度最低。故选C。第11题,南极科考站多选择在2月建设,是因为2月是南极洲的暖季,气温较高,而且是极昼期,有利于建站工作的开展,A正确,B错误;南极气候干燥,降水极少,有“白色荒漠”之称,且降水多也不利于建站,C错误;南极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2月不会风平浪静,D错误。故选A。第12题,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时,为保护极地环境,建议运回生活垃圾,减少对南极的环境污染,C正确;焚烧废弃物品会造成空气污染,A错误;捕捉、喂养企鹅会破坏南极的生态平衡,B错误;掩埋老旧设备会造成长期的固体废弃物污染,D错误。故选C。13.(2023·福建)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是开展科学考察和探险的宝地。2019年,我国某探险家拖拽约180千克物资,以越野滑雪的方式成功抵达南极点。下图为“南极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据图读出昆仑站纬度是________。昆仑站位于南极圈内,冬至日会出现________现象,理论上可全天观测太阳。(2)科学家在南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依据大陆漂移说可推测:南极大陆曾经所处的纬度位置较________,气温较________,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较________。(3)列举该探险家需携带的一种防护用品并说出理由。(4)列举该探险家可提前进行的两项体能训练项目或方法。答案 (1)80.5°S(南纬80.5°) 极昼 (2)低 高 高(3)特制羽绒服。 因为南极地区酷寒、烈风、多暴雪,带此防护物品是为了保暖、防风雪。(答出防寒物品类、护肤用品类、防紫外线物品类、护眼用品类等其中任意一种防护物品及其对应的理由即可)(4)越野滑雪、长跑。(写出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任意两项具体运动项目或训练方法均可)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昆仑站地处南半球,其纬度位置为80.5°S;昆仑站位于南极圈内,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煤是深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形成的,现在人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根据大陆漂移说推测,南极大陆很久以前位于气候温暖的区域,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后经过大陆漂移才到达现在的位置。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烈风、酷寒、干燥,故探险家需携带特制羽绒服,防寒保暖;可携带护目镜,避免冰雪反射的强烈光线伤害眼睛;可携带防晒霜,南极地区紫外线强烈,防晒霜利于保护皮肤。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极气候恶劣,为了适应南极的气候条件,应增强体质,可提前进行越野滑雪、长跑、垂直攀登训练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